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471 2
2010-07-23
 摘要:本文主要对宿州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有着显著的相关性。为了改变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不合理的结构和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我们不仅要追求农村地区金融规模的扩展,更要注重发挥金融的调节功能,引导农村资金流动,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发展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农村生产力发展中的永恒主题,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农村经济结构已普遍进入优化期,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以上,而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比值低于这一数值。像宿州市这样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比值则更低,调整农村经济三产及其内部结构比例,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然而,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中,与其关联度如何?农村金融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的理论分析

  钱纳里、鲁宾逊和塞尔奎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由此将带动区域内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促进经济和金融发展。从经济结构调整的内生因素来说,消费结构的换代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进而促进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会不断升级,对低质量、低档次的农产品的需求趋于减少,对高品质、绿色安全的深加工农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但是,高品质、绿色安全的深加工的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更为复杂,生产投入将更多。据我们对宿州市10个乡镇农村经济实体的抽样调查,种植业类生产高品质农产品的单位投入成本费用率比生产一般农产品高约17.3%,养殖类特色规模养殖业的单位投入成本费用率则比一般养殖业高约21.6%,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初始投入成本费用率比初加工企业的初始投入高约40%。因而,要扩大这类高品质农产品的生产就必然要加大对其资本、技术开发等的投资,现代农业生产部门的投资就会增加,且需要为之服务的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开发出更多的金融新产品,为其提供规模更大、更复杂的金融服务。与之相适应,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的投资必然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会相应减小,服务于传统农业部门的金融机构也必须调整服务结构,减少对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的信贷支持。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宿州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我们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主要从宿州市辖内99个乡镇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为样本进行典型性调查分析。

  1.经济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设定

  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所采用的指标必须是既能满足理论要求又能反映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综合考虑金融发展理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证分析的要求,设计了两组指标。

  (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指标

  农村经济结构是一个区域性多层次的经济复合系统,它是指农村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层次之间及其产业各层次内部的相互关系的结构。从本质而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农村工业和农村服务业之间互不协调的关系及各产业中低效率的行业进行调整。由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而增长方式的转变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且增长方式转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中难以度量。在这里我们把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两者合为一种量化指标,为此我们设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三项指标,即:


  
  

  其中,NJJG1表示农村经济一产占比,NJJG2表示农村经济二三产占比,NJJG3表示龙头企业占二产比。

  (2)农村金融的相关指标

  分析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必须通过与金融相关联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为此我们选择了既能度量农村金融发展总体水平又能反映农村金融系统金融资源配置方向的两项指标,即:


  

  其中,JRFZ表示金融发展水平,DS表示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GDP表示各年度的实际生产总值,DKBL表示贷款相关比率,RL表示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相关性的典型性调查

  我们在此次典型调查中,为了克服各乡镇因人口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主要选取了代表各乡镇农村金融体系完整性的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网点的分布以及人均存款余额、贷款相关比率和金融发展水平5项指标为农村金融发展指标,选取农村经济中的一产占比、二产占比、三产占比、种植业中的农经比例和龙头企业占二产比等5项指标为农村经济结构指标,进行了实地调查,其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运用计量软件对表1计算后,得出宿州市部分乡镇经济与金融发展的相关系数如表2所示。



  3.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宿州市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即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显著的影响。

  表1抽样调查表明,农村经济中的一产占比、二产占比、种植业中的农经比、龙头企业占二产比等指标与所在乡镇的金融机构设置、网点分布、人均存款余额、贷款相关比率相关度较高,相关系数均在0.75左右,这说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与当地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联系较为密切。而上述农村各项经济指标与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呈中度相关,一方面说明了抽样调查的样本中,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部分乡镇经济结构调整速度落后于金融发展速度,亟须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科学定位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另一方面说明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媒介职能作用,金融发展效率不高。三产的占比与上述各项金融指标呈中低度相关,说明了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支持力度不足和服务不够,需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产业的金融支持,以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龙头企业占二产比与贷款相关比率和农村经济中二产占比的相关系数均达0.87,一方面说明了贷款的投放和投向对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显著,支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路途,也是今后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乡镇的农村经济结构指标中,除农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发展与金融发展水平和贷款相关比率等金融相关指标相关度不高外,其他各项经济指标与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均呈高度相关。

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地区的龙头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产值占比的不断提高及由此引起的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是金融发展水平提高的原因,表明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较大,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内金融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金融发展水平不是农村地区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占比提高的原因,表明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地区金融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贷款相关比率的提高是二、三产业产值占比提高的原因,而二、三产业产值占比的提高不是贷款相关比率提高的原因,说明了农村地区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高度依赖性,同时也显示了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性。

三、政策建议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我们应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加大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

  我们应改变现行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式,促使农村金融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实践证明,实施“农村金融市场理论”下利率覆盖风险的信贷政策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是可行的,但在像宿州市这样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全国低1000元的不发达地区不可行,它不仅不会促使金融剩余向相对低效、弱质和高风险的农村、农业流动,而且还会因高利率形成相对较高的融资成本加大对农村企业的负担,对脆弱的农村经济起到阻滞作用。在存在市场失败因素的农村金融市场中,政府进行合理干预是必要的。政府要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出台包括利率、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社会金融剩余向农村地区流动,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要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支农作用,要把对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即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都纳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之内,切实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其次,要鼓励商业银行进入农村信贷市场,允许其对基层政府发放贷款,并对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有着积极意义的项目给予适当的政策补贴,从而为农村信贷市场引入新的信贷供给力量。最后,应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并允许其跨区经营;不适合组建合作银行的其他地区,应尽快完善县联社的二级法人制度,加快中央银行票据转换速度,以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3.设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

  鉴于我国农业保险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以及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这一性质的实际,设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也就成为金融发展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根据农业企业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保险业务(如农业经济作物保险等),切实解决农业保险成本过高和农业保险中巨灾风险难以分散等方面的问题,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驾护航。



作者:宿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周书灵 中国人民银行宿州支行 孟民 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3 21:02:31
楼主很是热心,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文章中的图表无法显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5-23 16:49:03
是啊!为什么图标显示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