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4263 3
2010-07-24

最早使用“假设法”


    在汉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假设法”,而直到公元1 3世纪才在意大利的书中出现。

最早引用“内插法”

     早在公元6世纪,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刘焯为了编制历法,首先引用了“内插法”亦即现在代数学中的“等间距二次内插”这个方法,直到1 7世纪末,才被英国数学家牛顿所推广,但已是时隔1 1 0 0多年以后的事了。

最早运用消元法解多元高次方程组

     公元1303年,中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其《四元玉鉴》等著作中,把中国古代数学家李治(1192~1279),总结的“天元术”即列方程解一元高次方程的方法)推广成为“四元术",创造了用消元法解二、三、高次方程组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消元法解高次方程组的例子。而在西方,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皮兹才对这一问题作出系统的叙述,朱世杰比他要早500多年。


最早研究解同余式组的问题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提出了“大衍求一术”他对求解一次同余式组的算法作了系统的介绍,与现代数学中所用的方法很类似,这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突出的成就。实际上秦九韶推广的闻名中外的中国古代数学巨著《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取得的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就是在这一方面的重要成就。他的这项研究成果比在1 8、1 9世纪欧洲伟大数学家欧拉和高斯等人对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要早500多年。

最早研究高阶等差数列并创造“逐差法”

    早在北宋时期,数学家沈括(1030~1904)就创立了与高阶等差数列有关的“隙积术”;南宋末期数学家杨辉亦研究了高阶等差数列,并提出了“垛积术”;到了元朝,优秀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郭守敬(1231~1316)在以他为主编著的《授时历》中,就用高阶等差数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天文计算中的高次招差问题。朱世杰则在其所著的《四元玉鉴》(1303)一书中,把中国宋、元数学家在高阶等差级数求和方面的工作更向前推进了一步,对这一类问题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求和公式,其中最突出的是他创造了“招差法”(即“逐差法”),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得出了包括有四次差的招差公式。在欧洲,首先对招差术加以说明的是格列高里(约1670),而牛顿的著作中在1676~1684年间方才出现了招差术的普遍公式,朱世杰比他们约早了400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4 19:03:03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6 08:28:22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6 13:59:50
还是老祖宗厉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6 14:09:03
唉,现在培养了一些什么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