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出现以后,启发了一些使用农奴或奴隶种田的农奴主或奴隶主(主要是领主和庄园主),他们开始对比较忠于他的农奴或奴隶也实行这种租地方法或按劳计酬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农奴或奴隶的劳动效率,他同农奴或奴隶双方都得到了好处,以后便逐步推广到其他农奴或奴隶身上。
当领主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有些国家为了增加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便逐步采取了一些解放农奴或奴隶的措施。如:不准给奴隶脸上烙印,对逃跑的奴隶不准杀死,不准把奴隶当作牲畜一样对待,不准以奴隶陪葬祭神;允许奴隶结婚成家,以加快人口的增长,允许军队中的奴隶以战功赎身成为自由民,对农奴或种田奴隶实行租田制,不再实行监管制,承认奴隶有人的资格等等,这样,就逐步使奴隶接近于贫穷的自由民了.经过几次这样的国家的分裂和统一的变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奴或奴隶生产方式逐步变为佃农生产方式了,庄主或奴隶主变为地主,农奴或奴隶变为佃农或雇农了。
与农奴或农业奴隶变为佃农的过程同时进行的,还有在国家和私人作坊从事集体手工劳动的奴隶及在家庭服务劳动的奴隶,转变为半自由民的过程,作坊奴隶主仿照地主放地租的办法,把生产场所、生产工具、原料、成品等占为已有,对奴隶采取雇佣的办法,不愿受雇的奴隶可以赎身后自由离开,这样,做工奴隶也逐步接近自由民了。
在封建领主国家的分裂和统一的反复斗争过程中,采取解放农奴或奴隶,使庄园主或奴隶主变为地主的生产方式的国家,就强大起来,就战胜了仍采取农奴或奴隶劳动的生产方式的国家,由此使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兴盛起来,领主主阶级的国家制度被地主阶级的国家制度所取代了。
这种以土地(财产)权驱使佃农为地主劳动的办法,比直接使用暴力驱使农奴或奴隶为领主劳动的办法,不仅是一种剥削方式的改进,其深层的意义在于,剥削阶级承认了农奴或奴隶的人的资格,并以平等的观念与农奴或奴隶进行“平等”的交换,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即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这种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地主与佃农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关系:一方提供土地另一方提供劳动力,生产出来的物品双方协商分配;但实际上,主导权在地主一方,因为在一头是土地大量集中,被少数地主占有,另一头是多数人没有土地可种而不能生活的情况下,对佃农来说,只要能达到仅够维持生存的条件,他们就同意租种地主的土地了。所以,交换是不会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交换隐含着掠夺性质,劳动者的劳动果实被以"温和"方式掠夺去了。
地主与佃农的生产关系虽然在本质上区别于领主与奴隶、农奴的生产关系,但仍然留有后者的大量痕迹。佃农除了交够地租外,还必须随时听从地主的指派,为地主做一些其他义务劳动;地主仍然可以购买一个穷人的终身,成为他的私有奴仆。被购买了终身的奴仆,仍然和原先的奴隶一样,仍然被主人视为一种私有财产;除了不准随意处死以外,可以被随意处罚和买卖;奴仆的姓名、配偶等一切生活细节全得由其主人决定,基本上失去了一切自由。这种卖身奴要想获得自由,只有赎身才行。还有一种因欠债无力偿还而以身抵债的抵债奴,与卖身奴的情况相当。卖身奴虽然不像原先的奴隶那样是暴力所致,但劳动仍是被暴力强迫的劳动。整个地主阶级社会时期,仍然大量存在着卖身奴仆。处在地主与佃农之间的是一般的农民,农民一般有部分土地和生产工具,靠在自己的土地里劳动收获为生,除上缴国家赋税外,所剩部分归自己所有。这些人遇到好机会能够发展为地主,遇到不利情况便会失去土地成为佃农、雇工或卖身奴了。一般农民在地主阶级国家中占大多数(一般为85%以上,少于这个比例就会出现社会危机),国家的赋税徭役主要是由他们来承担的。
各个农民家庭,因为土地不同,劳动力不同,劳动技术不同,遇到的困难情况不同等原因,就出现了贫富差别;土地私有制形成以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一些农民因遇到困难情况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土地,这样,就出现了私有土地向富有家庭集中的规律。据有大量土地的人们就不只是原来的领主、庄园主之类的人了,凡是有较多钱的人家,都可以通过购买途径集中大量的土地了。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地主阶级。失去土地的农民就转变为佃农或雇工。农民与佃农的比例反映着土地集中的程度。
在地主阶级的国家时期,社会主要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构成。地主阶级又分为官僚地主阶层和普通地主阶层。农民也分为几个阶层:自己有少量土地和工具,自劳自食的自由农民阶层;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的雇农阶层;靠自己手艺为生的自由职业者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如医生,商人,教师,工匠,艺人等,都是从农民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在收入有剩余时,仍然将剩余收入用来购买土地,回到农民中去。处在社会最下层的是一无所有的又失去自由的奴仆阶层。这是被官僚地主奴役的阶层,没有他们,地主阶级也不能生存。
在土地私有化,并且成为社会财富繁殖的主要生产资料的情况下,人们把财富的根本标志确定为土地。所以土地就成为人们争取的基本目标了。
随着土地不断向大地主家庭的集中,失去土地的人们也就越来越多,佃农、雇工等被剥削阶级的收入也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国家对官僚地主的家庭免税或少收税,致使一般农民的税负也就越来越重了。这种情况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时候,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就开始激烈化了,阶级斗争比较公开地普遍地展开了。在地主与农民两个阶级的斗争面前,国家自然站在地主阶级一边,来镇压农民。所以,随着领主阶级转变为地主阶级,国家也就自然转变为地主阶级的国家了。
16
地主阶级的国家结构及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