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券商自营、基金、QFII获准投资股指期货之后,保险资金近期也有望获准投资股指期货。据《证券时报》报道,监管部门将于近日出台《保险机构开展衍生品业务管理办法》,这意味着险资即将获得股指期货入市资格。
保险资金有望获期指入市资格
报道称,早在年初,监管部门就已经开始研究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的相关管理办法;而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将主要以套期保值、风险对冲为目的,绝不允许投机。
报道援引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与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具有投资期限较长、赎回压力较小的特征,运用好股指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能帮助保险资金抵御短期市场风险,最终实现长期投资目的。
目前,随着保费收入的增多,保险资产规模扩张非常迅速,这使得保险资金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匹配压力。中国保监会在19日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披露,今年1月-6月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99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7.1个百分点。
今年4月16日,国内首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开始上市交易。5月13日,中金所披露,已受理并批准了首批套期保值编码以及相应的套保额度。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开始正式进场,通过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正式开通。目前,证监会已颁布正式指引,允许证券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其中券商的证券自营业务及公募基金投资股指期货都被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股指期货相关规则的征求意见稿也已下发到各家QFII手中。
(财新网)
期指对保险资金运用具有正面作用
业界眼中的金融衍生品
股指期货不仅对A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意义,也将给保险资金运用带来深刻影响和新的挑战。
提供重要风险管理工具
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为保险资金运用提供风险对冲工具,有利于保险资金入市规模的平稳和增长,有利于拓宽股市资金来源,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美国保险资金是证券市场的主要力量,而中国保险资金入市时间不长,大多时间内的入市比例也不算高,对股市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随着保费收入的增多,保险资产规模扩展迅速,投资股市的规模不断增加是大势所趋。可大规模资金是不能轻易进入没有风险对冲机制的市场的,如何有效平滑投资收益也是保险资金运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据统计,在2001~2007年期间,保险行业的平均投资收益率最低为2.4%,最高为10.9%,收益波动幅度非常大,给保险公司盈利与发展造成较大不确定性。运用好股指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可为大资金管理风险和锁定收益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有利保险业长期稳定发展。
有效管理现金流
近几年,中国保险市场保持了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07年实现保费收入7035.8亿元,同比增长25%。截至2007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万亿元,预计可运用资金规模还将保持较快增长。对保险资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资产配置,主要以套期保值、风险对冲为目的。特别在业务现金流和证券市场走势并不匹配的情况下,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可以进行较为有效的配置管理。
再如,保险公司现有大量资金,计划按现行价格买进一组股票。由于购买的数量太多,短时间内完成势必引起过大的冲击成本,导致实际的买进成交价远远高于最初想买进时的价格;如果采取分步逐批买进的方法又担心到时股价上涨。这时可以通过买进股指期货合约解决这一矛盾。
推动业务创新
首先,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对冲掉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这使得保险公司有能力推出新的投资型保险产品。例如,可以根据投资保本的要求,设计一种集储蓄、投资、人寿保险为一体的保险产品,投资人员可以建立一个由高派息股票组成的投资组合,利用股指期货对投资组合套期保值以锁定股票价格下跌的风险,组合中股票的红利就成为一个稳定收益。
其次,因为股指期货可以卖空,同时股指期货又是一个指数化产品,所以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化产品与股指期货之间将出现丰厚的套利机会。这也将会为保险产品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保险资金由于投资期限较长,较少赎回压力,其与基金投资方式相比具有长期化特征。有效的套期保值能帮助保险资金抵御短期的市场风险最终实现长期投资目的,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所以,利用股指期货可以为市场设计出低风险、高回报的长期保险产品。
(中国证券报)
保险资金如何应对股指期货时代
近期资本市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股指期货正式登陆A股,然而股市惊心动魄地先暴跌、后回稳,这是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后的一周行情,与之前的行情特征大不相同。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带来的做空机制,似乎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思维方式。对金融机构的投资管理、现金管理、产品设计等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看待近期大盘,保险资金如何应对股指期货时代呢?
市场投资思维发生彻底颠覆
我们先来分析市场多空因素变化。笔者认为,房地产的利空政策短时间内可能告一段落,除非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改观,那么之后可能会再推出物业税等相关政策,现阶段就推出还是有一定法律障碍的。相反的是,眼前市场有利因素不断出现,能源委员会首次召开会议,透露新能源振兴规划或于年内出台;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正在紧张制定中;工信部透露,正在研究制定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和措施;中央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等,多项有利市场做多环境的因素,将会支持大盘在震荡中逐步走强。
然而,上周大盘经历外围股市大跌和房地产政策重拳袭击,于上周一创出了自2009年9月1日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尽管随后行情出现了企稳走势,但是盘中波动幅度过于频繁,这应该与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对股市产生的助涨助跌影响颇大,并且市场不断上演各种版本利空传闻,为市场投资者增添了不少噪音。可以这样理解,由于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上投资者由原来单一做多才能获利的群体,分裂为鲜明对比的两大多空阵营。在各自群体力量逐利的推动下,使得行情变化异常激烈。可以说,金融创新推出之后,已经改变了市场投资者原有的思维方式,为了适应这样的市场环境,迫使我们改变原来的投资思维。
保险资金投资面临新的市场挑战
目前,保险资金已经成为股票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管理好这些股权资产组合也成为保险公司资产组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股指期货的推出为保险资金提供了更为方便迅捷的资产组合管理工具。
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因保费收入导致的投资资金将增加10500亿。按债券平均久期5年计,有3200亿债券需要再投资;按20%的到期率计算,银行存款也有2100亿的到期量;不考虑资本市场对股票和基金价值的影响,全年需要配置的保险资金将达到15800亿元左右。巨量的资产配置要求,给保险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投资压力。
不过进入今年二季度,保险资金的投资环境将会逐步好转。因为市场面临加息周期或将正式启动,债券收益率提升,还有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股指期货推出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以及PE等新的投资渠道有望启动。然而,随着中央房地产政策的趋紧,保险资金进入不动产投资领域近期仍然不允许投资居民住房、商业房地产以及参与房地产开发,但其他另类投资渠道可能放开,比如PE投资和股权投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之后,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将提上议事日程,保险资金也可以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能更好地控制权益投资风险。但是股指期货是刚刚在国内资本市场诞生的新兴事物,不可避免会遭遇投资经验和人才的不足,面临着新的市场挑战。
积极参与 在学习中逐渐成长
由于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其中一个市场的价格变动能十分迅速地在另一个市场上得以反映。股指期货的推出,为投资经理管理自己的投资组合提供了一个更为方便迅捷的资产组合管理工具。投资经理可通过使用股指期货来增加、减少或者改变投资组合风险敞口的大小,以便实现投资组合预定的投资目标和要求。
保险资金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股指期货中去,一方面能够获得当前的许多好处,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人才、积累经验,以便将来更好地参与到品种更为丰富的衍生品市场中去,为顾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优质的服务,也为自身开辟更多的利润来源。对于保险公司这样的大机构,股指期货推出后,套期保值将成为保险公司使用股指期货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通过近期观察,无论是行情如何剧烈变化,但市场中仍有不少个股不断创出新高,这就说明投资者只要下工夫从基本面入手提前做好功课,寻求未来有投资亮点的股票,无论多空因素如何变化,具有投资价值的个股最终还会像金子发出光芒。在A股市场上,由于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疆区域等板块受到与其相关的政策扶持预期,投资者可以从中寻求优质个股,回避风险、跑赢大盘。
(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