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810 23
2020-07-05
新宏观:党先生的心结实际不难解开:他已知现行货币银行制度是庞氏骗局,也即债务不可还,那么,债务从哪里来?储蓄积累。常识告诉我们,一笔钱借给了别人,自己就不能用了,只能等待别人返还才能用。同理,银行也是如此,它不能造币印钞,只能充当中介赚取存贷差,否则,银行就不会被挤兑与破产。
党爱民:存款货币银行就是一女二嫁,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张老师需要理解银行的运作窍门。
新:你能一女二嫁,一钱两用,你去当银行家吧。
党:银行一直因此而存在着。
新:这就是分歧所在。
新:你的一钱两用的理论与实践从哪里来的?既然能一钱两用,那么就能一钱多用。
党:货币乘数等于5,就是一钱五用。
党:银行的确不能全部兑付,但,并不要求全部兑付呀!
新:这和你的一钱两用论是矛盾的。
新:你要详细列出一钱两用与挤兑的过程。
党:关键是不挤兑。
新:根本就不理解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它是同一笔钱流通多次,而一笔多用,指的是在时点上,一变多。
党:一夫一妻制,一妻五夫制。一夫一妻时,经常搁置不用,就可以一妻二夫,三夫,乃至五夫。
新:一元钱流通一百次,交易总额一百,但同一时点只有一元。
党:你不理解流通的概念。
新:你在偷换概念。
党:这一元通过借贷可以供好几个人使用。
新:但它们有先后,而不能同时。
党:转账交易仅仅是修改数据,可以同时。
新:结论不能轻率。
党:深思熟虑。
新:从工行转到建行,只需告诉对方,钱就不给你了,你改一下帐吧。
党:央行会给它们记账的。
新:央行就凭工行一句话?
党:转账指令,合法票据。
新:票据不是最终交易。
党:何为“最终交易”?
新:央行的清算媒介。你的交易理解只停留在票据层次,不知道用什么清算,张口就来。
党:你的潜意识是,交易中,“金币飞来飞去”。不懂记账功能。
新:你对票据理解也是混乱的,工行接到自己的票据,是支出义务,当然要承认;他行的票据,则是对方的义务,要对方兑现的,而不是自己的支出义务。你以为工行收到他行的票据,就等于收到钱了,这是笑话。工行只对自己的票据负责,只认可央行的货币。
党:银行处理的票据交易,进进出出,动态平衡,剩余极小的不平衡部分头寸,可以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轧平。
新:不平衡时才能看出真相。自己糊弄自己。
党:平衡是占主导地位的。
新:平衡时说明本行收到的票据,即需支付的钱与他行需支付的钱相等。
党:对。
新:这说明两点:交易媒介是货币;票据是支付义务。是自己对承诺的兑现,不是你理解的由对方付,权利义务要搞清楚,学经济必须要有法律意识。把义务也当成了钱,所以才有了你的一钱两用谬论。平衡时,自己承担的支付义务与对方相等,所以才不需支付。因此,储户的购买指令就是银行的支付义务。
党:你欠我101元,我欠你100元,你只需支付我1元,可以记账,支付利息。我相信你的偿还能力。
新:不管多少元,它说明商行不能自行造钱。说明票据本身不是钱,而是付钱义务。而货币则是权利,全社会通用。
党: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就是一钱多用。
新:哪来的货币创造?储户的钱被银行贷岀去了,银行只有支付义务。银行只留下存贷款记录,创造了债权债务,钱还是那么多。
党:你不承认存款货币,可见是你与大众格格不入。
新:你不能代表大众,大众不能总被误导。你认为银行创造货币,如此,债务又是从哪里来的?现在铺天盖地的都是债务,但又找不到是谁创造的,经济学家天天干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7-6 07:19:15
https://bbs.pinggu.org/thread-8551161-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6 08:11:10
二寅到现在仍然无法理解银行存款也是货币供应这个概念。很简单的道理,银行存款可以直接用来经济交易购买物资产品,与现金交易没有丝毫分别,这是个简单的常识,也能说明存款跟货币是高度类同的。

以下一段文字,就是我解释通过电子货币及其支付交易体系,给金融货币体系带来了很多新现象。
我知道你仍然不会认可。但你至少先用心理性思考分析一下。

这其实就是电子基础货币的分时复用现象带来的货币新现象。



“”“”“”
那么接下来的重点,银行的交易支付平台背后的逻辑,也都是必须基于基础货币来进行的。

下面我们就以计算机的冰冷的机器逻辑来模拟这些运作过程。
现在假设在A银行中,储户甲有100万存款。现在储户甲要与在同一家银行内的储户乙进行交易。
计算机逻辑将抽象出正确的运作过程。
DO
{
IF (储户存款>=交易额)   储户甲转账给储户乙交易完成;
ELSE 余额不足终止交易;
}WHILE (准备金>=交易额)

从正常的逻辑上来说,计算机逻辑首先要判断银行能动用的超额准备金是否能够支付交易额这样的判断。但是从实际上和机器的执行效率来说,这个判断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因为从客观实际来说,某银行的超额准备一般正常情况下都是远远大于经济社会的某单笔交易额的,其次,只要是同一家银行的转账交易,都是不会改变这家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规模的。
因此,上面的DO循环判断逻辑就是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这就会给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或者通过这种特殊的逻辑和分析抽象出了一个完全错误的货币模型,那就是银行的很多业务,是可以不必依赖准备金这种基础货币来进行的。
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货币理论和模型。

我们将前面的例子,稍微修改一下。
现在假设在A银行中,储户甲有100万存款。现在储户甲要与在另一家银行B内的储户乙进行交易。

这里不同的银行A和B,均有各自不同的储户存款数据库,且两者数据不能共享且都是私密的,同时银行A和银行B都必然在央行清算系统中又各自的超额准备金账户(体现在商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项目准备金存款,或者央行的负债端项目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项目下,这些都是电子货币形态的基础货币,只存在于央行清算系统中)

计算机逻辑将抽象出正确的运作过程。
DO
{
IF (储户存款>=交易额)   向银联交易支付清算系统提交转账请求并等待正确返回状态,交易完成(这个过程还有很复杂的清算过程);(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
ELSE 余额不足终止交易;
}WHILE (准备金>=交易额)

因此,针对经济交易活动,只要是同一家银行的转账活动,是可以不牵涉到准备金的操作的,因为无论怎样交易,都对本银行的准备金规模不产生异动影响。
但是一旦牵涉到跨行转账的其他各种业务,如取现和现金存款,如结汇和购汇,如同业拆借等等其他各种业务,则均需要牵涉到准备金这种在银行体系内的基础货币来进行了。

所以,准备金,尤其是超额准备金,是现代银行的运行所必须依赖的至关重要的核心因素,即所谓的银行流动性因素。

极大多数的金融货币分析者,均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客观逻辑。

电子货币的这种运行逻辑,我们表面上看来,我们的每一笔业务,都是仍然基于基础货币来进行的,好像并没有违背金融秩序和逻辑的,这在微观上来看,是这样的。

但是只有放眼宏观,我们才能抽象出正确的货币模型。宏观思维抽象出来的货币模型是,我们当今的货币体系,经济交易并不是依赖基础货币这种对央行的债权来进行,而是通过银行的活期存款这种对商行的债权来进行经济交易了。因此社会的流通货币并不是由基础货币来决定了,而是流通中的现金M0加上银行的活期存款来共同组成社会的流通货币供应了。

正因为我国当今的银行体系同时也是一个电子货币的交易支付平台,这就导致经济交易活动不需要取现通过现金交割来完成交易了。那么影响经济交易的就不再是实物现金基础货币了。而是通过银行的活期存款来决定了。这个一定是分析宏观经济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因素。
部分准备金制度下的银行,通过银行信贷可以派生增加存款,并导致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基础货币的规模,同时流通货币的规模受央行名义利率和社会实际利率因素等影响,大量的货币供应量中的定期存款在降息过程中会活化为活期存款,这就会导致社会中的流通货币规模受M0和银行的活期存款来共同决定了,而不是由实物基础货币来决定了。

因此,我国这种包含了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的金融货币体系,基础货币<<流通货币<<货币供应量。(<<远远小于的意思),社会中流通货币的供应规模可以远远大于央行所发行的基础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8 18:24:59
谭根林 发表于 2020-7-6 07:19
https://bbs.pinggu.org/thread-8551161-1-1.html
谭大师的观点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10 13:52:16
商行自身仅仅只是一个资金融通的中介,它自己并不能创造所谓的“派生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它衍生于商品交换,它在数量上的扩张与商品产出规模正相关。
而商品产出规模的扩张,依赖于生产资料的投资扩张。
而生产资料投资扩张所需的资金来源,除了自身利润盈余之外,更多地体现在民间甲、乙双方的资金借贷关系上。

资金的借贷是基于信用。
当民间借贷关系的个人信用得不到充分保障时,商行这个产物就应运而生。

商行以其自身较高的信用度为保障,充当融资中介,实现了:
民间甲、乙双方资金的融通,扩张了企业的生产资料和商品产出的规模。
而商品产出规模的扩张,又使得商品交换所需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得以扩张。

所以,单独商行自身并不能创造“派生货币”,它仅仅只是一个资金融通的中介。
派生货币扩张是由“商行这个中介单位”与“民众”这两者一起创造出来的。

二寅始终都没能明白"货币”的形成与扩张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银行(或商行)在商品经济中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7-10 14:24:06
zsl0815 发表于 2020-7-10 13:52
商行自身仅仅只是一个资金融通的中介,它自己并不能创造所谓的“派生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商品交换的一 ...
是你滥用货币这个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