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网上申请,去年InBev用的是ChinaHR.com的网申系统,很多企业都会用这个系统,我申请了大概15家,基本上全部都是外企,效果不错,除了个别之外,基本都过了简历的关,顺利进入下一轮笔试。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许多同学抱怨自己总是过不了简历关,我认为这个与网申时的开放性问题的回答有一定的关系。众所周知,国内企业与外企比较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在招聘人才的标准上,比如:国企比较强调专业对口,要求招过去的人马上就能产生效益,而往往不太注重个人性格与企业文化的匹配(有些国内不错的企业也渐渐关于这个方面了);知名外企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不仅仅看重个人的能力等,也会考察申请人的性格和综合素质,这些东西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 Written Test:
接到InBev笔试的通知后,我郁闷了。又要跑到HUST的东区去考试,这个地方离我校十万八千里啊,做公车要1h至1.5h。更为令人感慨的是。。。。这个笔试包含了众多内容,以致考试时间长达3.5h,考试内容是由国际著名猎头公司Hudson准备的,其实后来发现,InBev的所有招聘都是请Hudson来完成的,确实比较专业!有兴趣的人可以到网上research一下~ 笔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倾向性测试,数学,英语等,每一部分单独考试和搜集试卷,感觉与GRE类似,不过简单多了~ BTW,在考场上碰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看来大家喜欢申请的公司无外乎著名FMCG公司和其他外企哈。
Face-to-Face Interview:
笔试顺利通过后,又接到通知要参加第一轮面试,当时以为就是普通的多对多面试,结果去了大活才知道是case study。给了一本厚厚的材料,要一个小组的人先看15或是30分钟,然后就从小组里面一次两个的叫到楼上去,我有一次不幸的被第一个叫上,都没有看完材料啊,到了一个大房间的门口,HR用新加坡中文和我说了一遍我进去要做的事情,主要意思是先站着自我介绍一下,然后进去落座。HOHO,这个不难哈,结果。。。进去一看,一个巨大的房间,中间放着一个会议长桌,在桌子的四周围坐着一圈HR或是公司大佬们,我顿时傻眼,感觉自己就这样毫无防备的跳进了一个包围圈中。。。不过,马上调整了一下,便开始了@#¥%……&*。谁曾想到,我正讲到兴头上时,被HR打断,说:1分钟时间到了。。。请你做到位置上去。郁闷again。。。出师不利啊!呵呵,后来进来的XDJM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记住HR在门口的说明,基本都超时了~ 我坐在位置上看着同组的pals一一落座,case study开始了,具体的内容每年肯定不同了,所以就略去了,总之,我表现的还算马虎,轮到我发言时,总结了我的观点和建议,并自己用计算器估算了我提出方案的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呵呵,效果不错哈,由于在讨论时间的最后没有得到结果,我最后的发言成了比较完成的一套解决方案,HOHO
Group Discussion:
大概等了几天后,我收到了InBev下一轮面试的通知,还是HUST的大活,不知道又要出什么新招术。管他的,这几天中,我经历了几个公司的面试和笔试,对于InBev的了解还停留在之前的research上,看来这次没有时间好好准备这次面试了。郁闷冗长的交通暂且不表,我大步流星的来到了熟悉的大活,哎。。。为什么每次面试都会把我拉到这么远的地方,俨然这里成了我的主场了。这次在等候的地方又一次碰到了Nana,一个PP的欧洲MM,她用不错的中文要我们几个人等一下,我被安排到11:30的那一批。OK,等待吧,和Nana说话,结果她告诉我:“如果外国人和你说中文,你应该说中文,不要说英文。”汗啊。肚子饿的咕咕叫了,还没有等到我面试的时间,看来要竭尽全“力”来面对这场面试了。由于对面试具体形式不了解,所以就没有什么害怕的。时间到了,我进入了面试房间,Wow,好大一个房间,只有中间有一个桌子,桌子的一边坐着两位面试官,一位叫Eric,一位新加坡PP的HR,看来这场2对1的面试不简单啊。果然,上来就说:我们的面试主要是英文交流,blabla。OK,no problem。问题主要是一些开放性问题,具体的问题都差不多了,因为经历过宝洁的面试,所以这个过程就是有重点、有条理地把自己以前的“丰功伟绩”拿出来晾一晾。这里提醒即将找工作的朋友们一下:在外企求职的过程中,你或多或少的需要利用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作为例子来佐证自己的实力和潜质。尽管我们参与或组织的活动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件,但是在执行这些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态度,以及自己的所获是大公司最为看中的。我这轮发挥的还可以,可以用“滔滔不绝,唾沫横飞”来形容了。我总结一下就是:回答问题快速准确,不要犹豫,显示出自信的一面,说话要让听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Business Game:
InBev最让人觉得有创意的面试环节就算是商业模拟竞赛,这轮面试将在上海进行,当是也没有特别注意他家的面试,所以就去了北京参加Mars ISI的final interview,如果行程安排不允许,就只能和InBev再见了。在爱芬等待做presentation的时候,接到了InBev上海Office的电话,说已经安排好了从WH到SH的机票并和我确认一下。我说我在北京,能否改签一下。还好,Mars ISI的final结束后,几个candidates一起玩了到了半夜,第二天早上我就一个人从首都机场登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到了上海,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公司安排的酒店,没想到飞机上还有另外一位校友从北京赶到上海进行这轮面试。这次business game之前我对这个有所耳闻,一位南京的前辈去年面试后写了一篇文章来介绍,细心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经历了不少知名外企的面试,过程大多都差不多。这个game应该很好玩吧!满怀期待地我们一组几个人走入了竞赛的大厅,这个就像是现在流行的商业模拟竞赛的浓缩版本。在你进行模拟商业游戏的同时,你的团队周围会有一些专业的HR和公司的高管来对每一个candidate进行评估,当然,他们大多都是老外。进行了几轮模拟后,我们团队有幸成为第一名,虽然业绩不错,不过后来知道,亚太区成绩最好的是韩国人组成的一个小组。在今年4月份和8月份的Board Meeting & Global Induction的时候,我们和韩国的trainees们交流了不少,彼此增进了了解。此为后话。商业模拟结束后,几个来自WH的candidates一同匆忙的赶到了虹桥,当晚就回到了WH。
Final Interview:
不久,就接到了final interview的电话。InBev安排好了去上海的行程通知了我,感觉还是很兴奋的哈~ 同样,一大早就要赶到天河去,我们和几个HUST的candidates约好一起开车过去,结果差点误了飞机。一个小提示:由于WH的学校一般都在WC,所以大家一定要准备1.5-2h去机场,否则错过了飞机就惨了。下了飞机,立马赶到了公司办公室。途中出现了小插曲,由于我们谁也不知道企业天地到底在哪里,所以到了新天地后就开始问,还好坐上了一个的士到了公司的office,说实话,企业天地确实还是不错,许多国际大公司都将中国区或亚太区的总部设在那里。来到Office的reception desk,报上了姓名。知道了当天的面试安排,具体形式还是不知道。。。最后大概全部有20个左右进入了final,我和另外两个WH的战友在一组,实力和背景都NB的很,在这里就不说了。其中一个今年就要去Columbia继续深造了,提前祝福一下。大家开开心心吃完了午餐就去公司等候了,我们组在倒数第二组,看到前面的candidates完成面试后released的表情,自己也不那么紧张了,表现出自己就好了,呵呵,我的要求一向不高哈~
进入final interview room后,只见亚太区的总裁Dirk,还有marketing,IT,people部门的VP都上前主动与我们握手并相互介绍。第一印象很不错哈。这是我到当时为止惟一一次在面试中见到公司区域总裁啊。看来公司对于Global Management Trainee这个项目还是比较重视的哈。另外,在次年的4月,我们还没有入职,InBev邀请我们到杭州参加InBev的全球董事大会,期间我们还与InBev的CEO见了面,此为后话。面试的过程轻松而又紧凑,回答一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都会反映出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你的做事风格,所以尽量真实的表现你自己才是王道啊。不过话说回来,经过了这么多轮的面试环节,筛选出来的人基本还是蛮相像的:丰富的社会活动经历,良好的沟通技巧,总之就是综合素质哈,因为这个项目对你的专业是没有限制的,因此,许多对自己专业没有兴趣的同学就十分热衷与各种MT项目。
Summary:
1):InBev对GMT的项目十分重视。从他们在校园招聘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就可见一斑。国际顶级猎头公司负责招聘,公司高管亲自负责挑选人才,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这一点。他们最后选择的人不多,但是这样说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
2):Global Management Trainee项目很不错。首先,公司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fast pipeline,你可以在前十个月的培训期间在各个不同的城市进行supply和sales的轮岗。对于一个想成为跨国大公司高管的年轻人来说,不同部门的工作经验至关重要,这也是这个项目的一个亮点。十个月培训期后,GMT会到一个具体的管理职位进行工作,之后每1-1.5year就是进行一次调动,你可以选择不同部门进行工作。当然,如果你想到欧洲、北美洲或是南美洲去工作,InBev也会为你提供这样的机会,Global就是这个含义。
值得一提的是:trainees会到欧洲进行一个月的培训和学习,这个对于了解InBev文化和全球战略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个人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你可以与公司董事成员及CEO交流。这样的机会在其他公司恐怕是很难得到的。
3):进入InBev APAC的GMT项目的人都十分的优秀,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很多。与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和成长无疑会成为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尤其是对于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