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学 之 魂         
肖雪慧 
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人们始终对大学抱有比别的许多事物更为特殊的期望。然而提 
及现今中国大学状况,这个话题不轻松。 
几十年间,人们看到,当政治风暴来临,它挣扎、颠簸,然后是一次次地随浪沉浮;当把 
一切市场化的非理性狂潮袭来,它几乎不加抵挡就顺潮而行;当一个个彼此矛盾冲突的潮 
流飞快地迭出,它又带着眩晕感落入漩涡,在里面乱转。大学与自己置身其间的社会实况 
了无界限,被风浪打得 
、潮流冲得丢魂落魄。恐怕这就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学状况的基本写照。 
这尊容与人们期待的形象差得太远。 
(一) 
大学的形象关乎人们对大学这一事物的认同,也关乎大学的自我身份认同。大学应该呈现 
什么形象?还是让我们从世界上的伟大学府那里寻求答案吧。 
历史悠久的巴黎大学,称得上现代大学鼻祖。它在中世纪时期率先打出“师生自治联合会 
”的旗帜,并率先以罢课斗争确立了自治地位,争得了结社、罢课的自由特权。从此,大 
学作为教师和学生自治团体昂然于世,在此后若干个世纪中,巴黎大学最经常地使用了罢 
课手段来维护和扩大自 
治权。这种对外的斗争展示出了大学的独立形象。在校内,这个教会的第一神学院发展出 
一种自由论辩的传统,提出各种令人不安的问题,进行最热烈的讨论、最勇敢的探索和最 
富成果的交流。这又展现出大学的另一基本风貌——对知识和真理的无私追求。它还一开 
始就以国际性面对世界 
。即使在当今世界也弥足珍贵的世界主义,早期就从这里发散出去,但它同时又以“传播 
法兰西精神最活跃的发源地”而著称。可以说,巴黎市享誉世界的特性——最富世界性, 
又最具法兰西的民族性——正是由巴黎大学熔铸出来的。 
欧洲另一所最古老的大学,巴黎大学的姊妹学校博洛尼亚大学是作为法学院开始自己的校 
史的。诞生之初,就以富于使命感的形象出现于世。早期,她致力于使罗马法重放光芒, 
让古罗马文明光照人间,这种努力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到来作了准备;当意大利处于豺狼 
包围中之时,她又站在 
斗争前沿,正如意大利民族诗人卡尔杜齐所说,“在战火中,在博洛尼亚争取自由的斗争 
中,人们听到了法学教授用拉丁文发出的呼号”;本世纪末叶,欧洲联合的事业艰难曲折 
,她又在1988年九百年校庆之际起草和发起了签署“欧洲大学宪章”,宪章不仅重申大学 
自治、学术自由的原则 
,重申大学的崇高使命——维护人类精神文化价值、创造和传播知识,还高举欧洲联合的 
火炬,呼吁推倒精神壁垒,实现欧洲科学文化一体化,推动欧洲古老的联合梦向现实迈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