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证─从此,更能柔软探看世间 
                   ◎朱蕙敏 
 我在法鼓山清雅的夜中泪如雨下。 
 因为钟、磬的敲击声那么坚实地撞击着我的心坎,而法师声声的唱诵,更深深震撼了 
我。一句句「叁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其中所蕴涵的 
慈悲,令我动容。 
 在那扣人心弦的声响中,一向不好哭的我,竟不由自主的潸然落泪。后来才知道这是 
「扣钟偈」,它点醒了自己心中一直不曾注意到的角落,例如有关众生、有关周遭环境 
的关怀。 
 其实在搭车前往法鼓山的路上,还一直不停地打着电话,深怕耽误了工作;抵达时, 
来不及先进大殿礼佛,就冲进办公室火速地发了二十馀张传真。环顾着即将相处叁天的 
法鼓山,心底直打退堂鼓,我反复问着正为工作调度感到焦头烂额的自己:真的有办法 
投入叁天的禅修活动吗?就在犹豫当中整理好行李,自己是最后一名完成报到动作的人 
。 
 在过往的成长岁月中,对学佛、禅修的印象,多是间接透过生活周围中的亲友所建构 
而来,知道它很好,但总觉得对自己而言,是非常遥远且不相干的;想象中这是出世而 
消极的,是那种化外之人、或在社会中有所成就即将退休人士的选择,也是完全迥异于 
现代的日常生活方式,不可能适合自己。会步上禅修学佛的道路,其实只是想以身试「 
法」,试试是否真如亲友们所言,真的可以从中获得身体的健康,及对生命有所助益。 
 脚步是从农禅寺周六下午的禅训班迈出,一开始我认为它就像是「健身房中的运动」 
,然而几次课程下来,身心的感觉很喜悦,就这样慢慢被说服,对于禅修、学佛不再存 
着先前那种挑战、不服气的傲慢心态,也播下后来参加禅叁的种子。 
 其实自美国求学回到台湾后,就投身律师工作,一如现代化都市中的上班族一般,总 
是过着快节奏、快步调的生活,一切讲求效率至上;对这种生活方式是习惯的,也不觉 
有何不妥。倒是亲友们一直提醒我:这么忙忙碌碌、汲汲营营,所为何来?不过真正去 
思考这一课题,并在生活、工作中有所调整,则是缘于禅叁期间的体悟。 
 而造就改变的最大关键,应该是来自于对「时间」的新体认。一般人都知道律师这行 
业对「时间」向来是斤斤计较的,与客户之间的「谈话」也总是按时收费的,长久处于 
这样的环境下,对时间的掌控变得很敏感。而因为总想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高效率,所 
以在速度、频率、措词、口气上,往往就是快、简短、扼要而急促。以前总认为自己是 
擅于掌控时间的,参加禅修后,才发现之前对于时间所作的安排,其实只能说是一连串 
无止尽的压缩。 
 于是,在圣严法师的开示中学会「放松」后,开始懂得将它用在生活中,才发现原来 
佛法是拿来用的;而师父的亲切、幽默与言行示 ,则消弭了佛法与人之间的距离。「禁 
语」让我沉淀身心,一次又一次的投地「拜佛」,则提醒自己不是高高在上的;而以「 
晚课」庄严地结束一天,并如醍醐灌顶般宣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 
有何乐?」也让自己对时间有更深刻的体会。至于被义工菩萨们视为最珍贵的上宾般款 
待,更让我惭愧。 
 跳脱宗教的立场来看待,这叁天中的种种经历,对我而言正是极佳的生活教育,也让 
我修出了更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说,禅修中的体悟,开发了我的新视野,使我从此更 
能柔软地探看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