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989 2
2010-07-30
看到之前论坛上朋友发的 “谈谈富产清华、北大的知名中学”的帖子。个人以为:北京的学校占据了不少名校的指标,自身教育资源好,生源中的一些也具有很强的社会背景或经济背景,国内外的名校录取率确实高不少,普通省域高校与其不具有可比性。
       但以各省高校可以小作比较,仍然可以看出某些名牌高中的实力。以我高中母校为例,地处经济发达但高校教育资源欠发达地区,虽为省一级重点,但每年文理科考上清华、北大的一般不过1、2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北大计划在我省招生69人,清华大学计划在我省招生42人。而查同期资料,2009年衡水中学有51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2009年两校在河北省共招生103人)。从我的角度来看,河北省衡水中学能有如此实力,确实让人钦佩。
       当然,我并不是说高考录取率高就如何,但是分析这一情况是不是也可以从合理的角度进行分析。大家如有可能的话可以探讨这些学校为什么能在现行体制下获得出类拔萃的高考成绩。当然,也可探讨这些高校通过哪些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未免涉及“谁强谁弱”的探讨,我并未列出我高中所在省最优秀的中学高考名校录取数据。只是希望大家有兴趣的聊聊本省内的顶级高中的独特教学方法(若涉及直辖市的也可以探讨,只是别牵涉太多无意义的比较)。
       如有讲的不妥的地方请各位斧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30 13:35:37
以我的高中母校为例,实行全封闭化管理,周一到周五所有学生寄宿校内。当时早上6点多起床后做操,然后吃早饭,晨读然后上课。到傍晚一般有自由活动时间,晚上自习再到9点多。大概10点统一就寝。当时的学习氛围是浓郁的,一般在寝室大家都会继续复习一段时间,甚至大多数人在熄灯后会打手电筒看书;我对此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休息不好。但即便如此,高考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很难考到名牌高校。学校制定了晚自习时强制到阅览室看课外书籍和摘抄读书卡片的措施,并在高三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活动一段时间。但是记得当时每当我们一群男生大汗淋漓地从球场回来的时候,那些女生都还在桌前奋笔疾书。记得当时,不少同学在中午下课铃响后继续学习,为的是节省下买饭、买菜时的等待时间,等人少了以后再去吃饭;吃饭时,我们一桌8人,我一般是最早到,但最晚走(一般人5分钟就能吃完),每次都让我很崩溃。可以说,高中的学习生活是紧张的,但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蕴含着很有意思的经济学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7 12:33:08
2# schumacherjason
个人认为:读书还是很靠天赋的!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