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今天看到钱伟长逝世的报道,在和爸妈谈话的过程中突然有很多思考,三钱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和功臣,被称为中国新中国的三钱时代,直到钱伟长的逝世才宣誓着三钱时代的正式结束,钱伟长于1912年10月9日生于江苏无锡鸿生镇七房桥村,可谓是书香门第,虽然祖父和父亲都是乡村教师,生活并不富裕但对学问确是孜孜以求,但他的叔父们却都是在学问上各有造诣,这都滋润着钱伟长的成长。
钱伟长可能是受教育于叔父辈的原因,他的文史科目尤为突出,但是理工科的成绩却不理想,他从小学到中学是从多位名师,在高考中以中文和历史以满分的成绩进入清华,但物理成绩却很是不理想,说到这,我们想到的是这位钱同学应该是以历史学家或是文学家受到人们的敬仰,但却我们看到听到、敬仰的确是科学家钱伟长,尤其以力学和应用数学成绩最为突出,被称为力学之父,我们不禁赞叹,让我们回头看一下当时钱同学物理成绩是多少?18分!,是的,您没有看错,是18分,我们知道,他不是业余研究搞成功的,他是正规的科班出身,那他是怎样进入理工科研究领域的呢,估计现在你拿着18分的物理成绩去找你的老先生,告诉他我要立志理工研究,把你的伟大宏愿告诉他,他一定认为你不正常;或者你以18分的成绩进入大学,但却踌躇满志,看到美日韩在我国黄海大搞军演,对我国搞武力威慑,你义愤填膺,一定立志搞出新的科技成果,武装中华,为当代现代化国防做出自己的贡献,想当今大学里的校长、系主任、老师,哪个会给你这个机会?甚至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嘲热讽,甚至是别人给我们讲解我们都搞不清楚的潜规则,但万幸的是,我们看到了今天的钱伟长,报上说他当时是“心怀国家,弃文学理”,大部分人看到这个标题感慨的是钱同学的报国之志,爱国之心,并为之感动,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更是那个时代学风的浓厚,对于学生发展路面的宽泛,更是灵活有效地教育制度,给了我们钱伟长同学更多的发展机会,才有了今天让人敬慕的钱伟长老先生。
按照钱同学的高考成绩,清华大学只有把他分到中文系或是历史系,真是很正常,每位老师看到中文和历史成绩满分,物理学18的成绩,都会这么做,但我们的钱同学却有非常强的革命斗争气息,钱伟长就是上面我们说的踌躇满志,立志改变中国国力衰弱,决定弃文从理,估计是哪个帝国主义在中国周边飞扬跋扈刺激了我们这个年轻的钱同学的爱国之心,我们都知道,钱伟长的父亲是钱玄同,曾任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所以小钱从小受父亲的革命精神的影响,看到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但是他的叔父钱穆却不同意,他只得想办法,他找顾颉刚动员他的叔父,最后钱穆也不反对,当时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收(这也正常,物理学18分,收了我怎么教啊),但那个时代的学风教育思想确实让我震惊,我看水木清华90年的清华大学庆祝90年校庆的纪录片,说是三十年代中国历史上教授待遇相比较来说最好,教育风气氛围最为自由开放的时期,当然也是人才辈出,大师云集的时代,这当然也是我们这位18岁钱同学的大幸,吴有训老师竟然让他先到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期末考试,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不到70的话,再回中文系(读到这我有种哭得冲动,开放,太开放了,自由太自由了,教育的理念太厉害了,回来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就是身怀绝技,哪个学校哪位老师会给你这种机会,还学不好再回原来,呵呵,偶笑了),我们都知道,凡是对于自己的理想,凡是对于自己慎重思考,慎重选择的道路,我们都深思熟虑,战战兢兢,唯恐学不好,做不完美,既符合自己的志向和兴趣,所以会很珍惜这种机会的,所以后来的钱伟长是在这条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越来越完美,他日后的人生轨迹就这么被改变,有时候英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英雄,而是一个时代,一种良好制度的产物。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她高考成绩不是太理想,被调剂到我们学校,但让人惊讶的是她的数学是149,而且对数学特别感兴趣,特别有感觉,我就在想,那些考住清华北大的学数学系的同学总分是高数学也不见得比她高,她为什么就没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去深造,数学系的老师为什么就不去考察一下这位同学有没有可塑之处(你可能告诉我现在好同学太多了,谁管谁的前程,谁管谁会为国家民族做出更多的贡献,那我无语了,这就是这个社会这个制度的悲哀,别告诉我天天搞什么中远期长远规划,有啥用,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做研究搞人才培养的时候,啥都别说,一切都枉然),或许她应该有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未来,而现在她却在济南的一家小公司做着我们都不清楚的工作。写到这,想起了钱钟书,这个中文英文满分的同学是被破格录取的,才子的他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他没有对这个社会嫉恨如仇,藐视那个时候的大学,藐视那个时候的制度,对于大学的破格录取欣然接受前往,因为他知道接受他的地方有大师,能够也愿意给他提供良好生长的环境,有土壤、氧气和水,纵然他上课时练书法、学画画,他依然可以成长,依然可以成长为大师;当年韩寒面对复旦大学的欢迎,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情况,我看到的是韩寒玩的是他的赛车,写出的文字充满了调侃讽刺的爱,“大师韩寒”却只是在我的梦中出现过,但我更愿意在现实中出现这样的字眼。
平时很少写东西,思路也不清晰,但却在钱伟长逝世之际,我们都感到甚是惋惜与悲痛,但他的逝世给了我们更好的机会去认识他,也从的经历中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教育,同是教育,同样喊的是科教兴国,如果没有科教之实,知识分子没有独立的人格,制度不能保证我们教育界、科学界的独立,我们的教育永远只能停留在浪费、无知的阶段,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的进步,甚至民众的开化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在科技界有什么建树,培养什么大师,拿什么诺贝尔奖,一切都是空谈。这不仅仅是教育界朋友的事情,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政党、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面对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没听到任何有价值的答案,我们听到的却是钱学森回国建立首批实验室被夷为平地,难道拆房子就那么重要吗?就那么迫不及待吗?开发商的利益就那么重要吗?GDP增长就非得建立在房地产开发商吗?把教育、民族的前途统统抛掉吗?希望我们都能思考…………
参考寿光日报 2010.7.31
本文纯属个人随想,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见解请留言。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