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阿明~
2008
下午2:50躺在宿舍的床上正迷迷糊糊的睡觉,宿舍电话突然吵了起来。
以为是前几天让我帮忙通知同学得那家公司打来的。爬下床跑到电话跟前铃声居然正好停下。悻悻地往回走,发现手机在床上也响了起来。接起来那便问你是XXX吗?我说我就是啊。他说前一段时间参加新华社考试了吧?我说是参加考试了。他接着问,如果让你去重庆分社实习但不一定最终录用你愿意去吗?去重庆实习可能会影响在北京找工作。我也没怎么想便告诉他自己有意向去。然后他便告诉我待会儿去一趟新华社总社。
放下电话才有些反应过来了,新华社国内分社的考试,也是第一回在食堂里参加的考试,在12月中旬就考了,到现在都已经快一个半月了。人行比他们考试晚一天,效率已经很低了,但是成绩在14号就出来了。都以为这事就这么没有什么结果地结果了呢。
在大脑里揣摩半天也没想出来去那可能干嘛,难道是把实习的事情给落实下来?签字?反正在宿舍待着没什么事就拿上公交卡出去了。
大约3:30来到新华社总社门口。在传达室看见一个人同样说找人事局的学生模样的人,加之我并不知道也忘了问要去具体那个楼那个房间,于是便问了问他,果然也是被打电话叫来的,不过他当时报的是贵州分社,于是便一起进去。
以为他是和自己一级的本科生呢,一问才知道是民大的研究生,安徽安庆人,新闻学专业。听说我今年考研了,他便告诉我要真想干记者真不用考研究生,还是要在实践中摸索。一起走到国内分社人事局办公室,打电话,没记错的话也是考试当天监考人之一的孙jun老师(也是这位申师兄告诉我的)很友好地给我们了一大叠报纸让先翻翻。于是我们就翻翻报纸顺便聊聊天。依旧不知道来到底要干嘛。
几张报纸翻得差不多了,又进来一位,黑色得西装和锃亮的皮鞋。待到他在我们旁边坐下并向孙jun问了几个问题之后,我和刚才的那位师兄才逐渐反应过来:叫我们过来原来就是为了面试······
一问刚进来的这位,刚好报的也是重庆分社。三个人再相互一问,不禁又快要晕倒了。着装很职业的这位是外交学院研究生,山西人,国际关系专业。一听我是GONGSHANG的,他说我们学校好像不上同学本科是那的啊。我想想说好像是吧,02级还有徐驰师姐等考那了。他一听说徐驰便说认识。我又想起之前请教过的民大的常鑫学姐,便问民大的这位师兄,谁知他也连想也没想就说认识,还说常鑫学姐的导师是谁谁谁。一下子只有一个感觉:这个世界却是很小。
刚进来的这位杨庆松师兄进来不久便问打电话的孙老师一些关于分社社长(分社社长面试)的职级,在新华社工作的待遇等问题,一听就知道是久经沙场的人了。佩服◎◎
听说下午分社社长都开会,等了一会进来一位女老师,又聊了几句,终于说找到重庆分社社长的人了。于是和外交学院的这位师兄一起转移到另一间办公室。
姓杨的这位社长挺直接倒也还挺实在。先让我们简单介绍介绍了情况,然后便问为啥要报考新华社,要选择重庆?有没有新闻实践经历?是不是一定想干记者?那位研究生师兄先答,很有条理,很有经验,我边听边想,绞尽脑汁才拼凑出一段话来。
旁边那位女老师问外院的师兄:你英语过六级了?师兄答:不,我过专业八级了,我本科也是英语专业的。听到这我简直快要晕倒了······那个社长问到我,我只好如实地说,还没考,到3月份就考。我顺便强调说专业八级证书在毕业之前肯定能够如期拿到。那位女老师强调说一定要努力把专业八级过了,因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社必须要这个。我只好连连点头。
外院的师兄今年参加了国安局的考试,在被到如果被国安局和新华社都录用了怎么办的时候,他说:我会以新华社记者的公开身份开展情报活动。 社长笑了,打趣说要是在国安局面试问道这个问题该怎么怎么样回答。
知道我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那社长问:要是研究生考上了还去不去重庆分社?这个问题还真没有细想过,也只有胡乱答了两句 ,主旨就是考研也是为了最终干记者这个行当嘛
气氛倒还算轻松,其它内容差不多就是他说他们关于人员录用的一些原则,关于记者的一些要求什么的,还顺便强调了重庆如何是一个好地方。
最后他说还得通过实习一段时间才能判断我们是不是具有记者的潜能,是不是干记者的料,说可以两个人都给实习的机会。于是又谈了谈实习相关的事。
郁闷得是他居然让我们可以写个三五千字的社会观察,有时间发给他看看
不太讲究的一个面试就这么结束了,跟两位师兄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事情有经验没经验就是不一样。
回来和外交学院的师兄一起坐地铁。他告诉我:如果在读研和这个之间选,还是选则先读研。观点和申师兄的完全相反。
上网准备查查有什么社会热点能够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