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四大学科基本原理的依存关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教科书就将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定为“庸俗的经济学”。其基本的依据,是认为西方的微观经济学是建立在“效用”的理论基石的,而“效用”则是一种主观的假设,在客观上并不存在的。
将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定为“庸俗的经济学”,还导致理论界存在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认为它同时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相对的,人们要带着批判的思维去研读。这个定性思维造成的后果,到现在还令人可怕。
那么,西方的微观经济学是不是“庸俗的经济学”呢?本文想从另一个更高的层面,希望能定性地回答这个问题。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提出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与哲学四大学科基本原理依存关系的新观点:
一、四大学科基本原理的依存关系
这四大学科都是社会科学,各自在不同层面上,揭示着社会的内在关系和运动发展关系。除了哲学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概括外,其下一级的每一门学科,其基本原理,都会在其上一级的学科的基本原理上找到依据。
具体来,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上,能找到相关的表述,如果没有,那是人们还未能找出来;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上,也能找到对应的表述,如果没有,那是人们还未能总结出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能在哲学的基本原理上,找到对应的关系,如果没有,那也是人们还未能抽象出来。
二、经济学中的“效用”与政治经济学中的什么概念相对应呢?
现有的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中,已有了一个与经济学中的“效用” 相对应的概念,它就是使用价值。
什么是使用价值,说到本质,是一件物理的客观的东西与人的或社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且是绝对的。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描述的反映的内涵,就是这对关系的结果。
那么,经济学中描述一件物体,它的“效用”会随着时间,随着“排队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又有什么不正确呢?
三、经济学中的“效用”与哲学中的什么概念相对应呢?
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是联系的发展的,但当其外部联系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这事物内涵也必然发生了变化,有时是量变,有时甚至发生了质的变化。
由此看来,经济学所说的事物的“效用”的变化,还只是一个“量变”关系的描述,远未达到哲学原理告诉我们,还可出现质的变化呢。这么说来,建立在“效用变化”理论基石的西方微观经济学,在哲学上,我们找出它只是对事物的一种“量变关系”的描述。
微观经济学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体系,除了我们以往对其“效用”的假设有争议外,并没有其它的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相冲突的地方。这顶“庸俗”的帽子,是早就应该扔掉的了。
博客:http://blog.people.com.cn/blog/showblog.jspe?site_id=5389
邮箱:21cncncom@21cn.com,ouyangm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