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落选的失败者,写这篇长文,不为抱怨,只为纪念,如果后来者有闲工夫读它,也许能找到前车之鉴)
一切结束在残忍的四月里。
感觉疲惫,更感觉难堪,作为一个彻底的loser,留一点心底的声音,是为纪念一场有缘无分的相遇。
4月13日下午5点30收到短信,通知14日上午9点半羊城晚报总部一面。人在武汉的我又惊喜又无奈,查看了他们的面试流程后,决定打电话给报社争取调时间。14日早上忐忑的追打了人力资源部好几个电话,终于敲定16日上午参加最后一轮一面。
15日清晨赶到了广州,天气出乎意料的冷。从火车站到报社探路,路途很顺利。看到报社的第一眼有点小惊讶,那座90年代修建的报社大楼混在繁华的东风东路上多少显得有点落寞。在得到门口忙碌而尽责的工作人员确定这里为一面地点后,我被礼貌的“禁止入内”。拖着行李开始沿着东风东路寻找一个落脚点,好容易找到几条巷口之外的7天假日,接待员微笑的告知这是一个非常时段——广交会的第二天,几乎所有的酒店都应势将房价翻了至少一倍以上。有点傻眼的我,后悔事前没能全面的做好上路的功课。于是找找找,背着重重的行李撑着伞,沿着地铁线挨个大学的招待所打探便宜的住所,终于在华师以85元一晚的价格和两个陌生的女孩合住了一件房,幸运的是,这里可以上网。更幸运的是,两个女孩很善解人意,得知我第二天要早起面试后,很配合的早早熄灯睡了觉。
16日一面,赶去报社的路上,充分感受到了广州的忙碌和速度。在最稀缺的3号地铁线上,我等了五趟车才终于上不着顶下不着地的挤上了地铁。这份拥堵实在让我这个道地的习惯挤车的武汉人也目瞪口呆。提前二十分钟赶到报社,发现报社居然异常“冷清”,工作人员忙着给玉树捐款的活动,二楼会议室最后零零散散的坐了七八名应征者,而我,居然是最后一名到场的。和蔼的HR让我填了应聘表,边检查我的证件边道歉说捐款的事儿可能会让应聘的时间后延一点点。不过没出十五分钟,我们最后一批应聘者就被请上了八楼,面试由此开始。
不像某些大网大漏自以为牛B媒体一面的漫不经心,羊晚的一面充分体现了它的体贴和气魄——单面。一面给足了应聘者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己,甚至他们都不用面试者自我介绍,据工作人员说,简历上大家已经把一分钟能够给出的介绍都清清楚楚的写明了,自我介绍根本就多余。回想起刚刚在二楼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的黑板上他们对招聘每个环节和时段的精确程序表,我被人力资源部工作的细致和高效而小小折服。等待面试时和工作人员随意的聊天,他们透露说收到了超过8000份以上的简历,大概发了十分之一的人参加一面,而每一份简历他们都有认真“研究”过。那个时候特别庆幸自己能入围,并且抓住机会不计成本的赶了过来。
一面进去后,看见了四位笑脸盈盈的面试官,我小移凳子坐定后,紧张的情绪完全被驱散了。不记得考官问了我什么,只记得自己终于找回了侃侃而谈的兴奋感,就像是聊天,没有专业问题,甚至没有考试的感觉,我将自己一天来对广州这个新地方和新快报这个新媒体的所有感受娓娓道来,十几分钟后,我的一面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出了报社,我整个人格外轻松,一场很爽的面试其实特别能给人美丽的心情。一个多小时后,我收到了隔天笔试的短信。
笔试安排在华南理工的南校区,城市的边缘地带。我拖着行李冲冲赶往,只希望能尽快安顿好后有时间准备一下笔试。事与愿违,广交会的影响力覆盖了广州城的每个角落,走瘫了的我能问到的酒店几乎每家都热烈的迎接着这每年难得的淘金时机,价格彪升得甚至超过了市中心的经济酒店。在我绝望的快要向通宵自习室逼近之时,华工深藏在教师宿舍中的招待所终于在我费尽的百般周折寻找中被瞥见。60元一晚的价格让我的努力有了回报,只不过考试也基本没了准备时间,美美的清理了自己后,我早早的躺下了。
考场,一如既往的被满满的人群填满。拿到试卷,看到只有四道主观题,得知有两个半小时时间作答,兴奋不已。“报纸和网络媒体相比优势何在?”,虽然不是新闻专业,这样的题目感觉任谁都有得看法,肯定不是拉差距的题。“马加爵、邱兴华、(杨丽娟)••••••(写了一连串的名字,但是我都不认得所以也不记得了),选出两到三个悲剧人物,写出你对他们和他们悲剧的评论”。看到这第二道题,我开始倒吸凉气。除了头两个名字,后面的一系列名字对我而言都太陌生了,心头一沉,只得发挥编剧的功夫了。大写特写马加爵,顺带评论了邱兴华,然后匆匆结了尾。很遗憾这道题的方向和自己的关注点有些偏差,向来对暴力和灾难都缺乏深刻的认识,答完了这道题,感觉大势已去。第三题,写心路历程,800字以上。也许是第二道题答得很揪心,所以原本思考过的关于自己与新闻的新奇关联全部被抛到了脑后,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写了我能记得的各个阶段的情绪。第四题是选答题,或者谈人民币汇率摩擦的原因和影响,或者谈新闻媒体在大灾大难中发挥的作用。虽然我不是经济专业,但近一两年对经济新闻的格外爱好使我毫不犹豫的作答了汇率摩擦的题。可惜答到此题时惊讶的发现只剩十分钟了,只能把脑子里残存的经济新闻里的言论乱搬一气,草草交了卷。交卷之时那个后悔楞不打一处来,考了这么多年试我就是不知道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的道理。
心里拔凉拔凉,不知道自己应该马上返回武汉还是应该继续在广州等待21日的结果。但心底有种奇特的感觉,如果我人留在广州等结果,应该还有机会二面;如果回了武汉,机会肯定没了。
我相信了直觉,跑到珠海借住同学家几天,苦苦等待笔试结果。
21日下午5点,千呼万唤终于查到自己入围了二面。又和HR调了时间,在22号下午在羊晚总部参加了二面。二面仍然是单面,这让我很放松。但是二面之前被告知,报考新快报的如果通过二面还将在24日参加终面,这打破了我原本的返程计划。被领上八楼后还没坐稳,我便第一个被通知参加面试。一进门,依旧是四位和蔼可亲的考官笑脸相迎。一位女考官首先发问,请我做一个模拟采访。我突然心跳加速,不太明白模拟采访的意思,她便说出了采访对象——范增——又一个我闻所未闻的名人。我不假思索的面露难色,她通情达理的帮我换了一位——任达华,新科出路的金马影帝。顿时我大喜过望,虽听不懂粤语,但无聊的我在宾馆里还是看了本港台直播的金像奖颁奖晚会。虽然我一直不关注香港电影,也不喜欢任达华这种类型的型男,但是他自己和自己打架的竞赛太特殊了,所以编几个问题来问他还是比较容易的考题。两分钟的模拟采访一结束,考官便要我评价自己的采访,我简明扼要的说自己的问题偏常规,缺乏“爆点”,因为功课作得不够多。速战速答,考官都迟疑了怎么评价这般简明。后来他们又抛出了联想题——“任达华、机械工程、睡衣、干旱”让我编故事,我渐趋平缓的呼吸顿时又急促起来,只能给任达华编了一部奇怪的新电影。刚刚舌头打结的圆了一个故事,另一考官又让我做起辩论题——辩驳媒体没有公信力。也许是经济新闻看得多,又或者马克思主义洗了脑,我一上来就开始批驳媒体是企业,企业讲效益,博眼球,为了争舆论会造新闻,特别是娱乐新闻,如果说媒体是有公信力的,那就是说狗仔队是有公信力的,可是为何狗仔遭人唾弃呢?说到此处,我真想告诉他们我看过一部叫《你丫闭嘴》的狗仔调侃片,说实话,辩论在我心里多半只是诡辩之术,偷换概念是最佳应对方法,屡试不爽。但在考官面前这么个劲的抹黑媒体,还真是于心不忍。也许考官也感觉到了我的紧张,他们让我问他们一个问题,任何问题。这个“调球”倒真是打了我个错手,我竟一时语塞,实在不知要问什么。曝短时刻也就这么来了,我问了“为什么你们让我通过了简历关”这样充分展现自卑的题,被考官完整的拒绝作答。之后,考官适时的和我聊起了关于想做哪个版面的事儿,我终于有机会把握主动“展示”自我了。••••••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我只是觉得考官们脸上始终保持着轻松的神情,我在自以为功德圆满中结束了二面。
又经过了一天半的漫长等待,23号晚上8点多,我接到了羊晚HR通知终面的电话。内心无比激动,接到电话的那刻我头脑中已经开始勾画未来和羊城的融合了。我想象中的终面,肯定是谈要更具体的细谈要去哪个版面,谈具体的职业规划以及薪资之类的细节问题,考试的成分已经被降到了最低。也许这就是乐极生悲的最佳诠释吧,当我叩开了终面的大门,一排身着暗色服装的老者面无表情的齐刷刷抬头打量了我,我的大脑已经开始乱了方寸不听使唤了。我开了个玩笑说“这个架势好像开记者招待会”,没有人给我任何微笑的回应,我知道之前都是游戏,真正的考验这才到来。还没做稳,他们就开始要我的一分钟自我介绍,无比厌倦的介绍了自己后,最旁边的老师发问,要我描述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不知道是因为一挑八的气场太恐怖还是因为他们的表情太严肃,我始终找不到能够表达自己的那个点。我说自己写东西很散,比较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其实我本意是想说我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联想能力较强,思维特别活跃。我还想说研究生这几天培养了我的理性思考和写作能力,使我也能有条有理有纲有目的进行学术写作,但是我却告诉他们这样的写作方式有可能压抑我的创造力。又有考官问我新闻需不需要想象力,我立刻给出肯定回答,结果却开始往新闻的真实性和想象之间的辩证关系上绕,最后考官不得不指出我偏题的散乱思维。接着有考官问为什么学文学的我从未有过媒体的实习经历,我本来应该告诉他因为我觉得更多的各种类型社会的实践可以更好的为日后做新闻服务,可是我却只以媒体门槛高为由抹杀了自己多方面的社会实践事实。讲到这里我已经感到自己大势已去,不知道为什么我回忆起了过往曾经有过学习一年新闻的伤心经历,因为一次新闻学考试的失败而使我产生了挫败感,怀疑自己从事新闻工作的能力。随后我一发不可收拾的向对面暗淡着脸的考官进行“自我批评”,向他们忏悔自己所有的新闻缺陷:畏难,没有定力,缺乏发现能力、浮躁••••••我的“自我批评”帮我平复了内心,也彻底为我关闭了难得被开启的媒体之门。
终面是打大boss,他们面无表情却火眼晶晶,一两句发问就能让菜鸟自断筋脉。我的终面让我开始思考喜欢读新闻和想以做新闻为职业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个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我媒体求职路上屡战屡败的症结所在吧。
今天,30日下午,虽然内心早已不抱什么希望,还是被现实刺痛了双眼。倒在终面的我,真心祝福成功变身媒体人的应聘者们,但也感谢羊城晚报这个对我而言的新媒体给了我一个完整的媒体求职体验。我感觉疲惫,心疼,也恨自己的大脑没能控制住自己的嘴而败露了一个真实的我,我的胆小、怯懦和懒惰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告别羊城晚报,我不知道前路我是否还有勇气追求新闻的理想。但是我还是感激它给了我一个亲切的近距离接近新闻行业的机会,让我面对自己,也了解自己。想对新进的成功者们说,虽然你们日后也有自己理想与现实中间不平衡的烦恼,但记得今天羊城晚报认可了你们,请用心的将你们代表社会良心的那份责任感扛起,请努力成为新闻行业公信力之源所在,在你们日后抱怨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那一刻,请记得曾经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这样抱怨的机会而泪流满面。
四月结束了,我结束了一场追梦旅途,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