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管考试 九区 经管在职博
66721 131
2010-08-04
很纠结 看上财的参考书看的郁闷 很没有信心  我不知道还要不要坚持 期望的并没有那么美好 而且前路漫漫 是不是我的期望值太高了?

上财研究生生活感悟
研究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生,所谓的那就是别人的一种称呼罢了,好比老人上了年纪,人们必须这样叫。一定要好好的读研,把握好自己的每一天,多学点!!!!!

1. 学业研究生的课业并不重,头一年每个学期5门必修。感觉高微是比较难的,要多花时间,高宏一般。如果不是对考博士特别有兴趣,高宏和高微不用特别花太多时间,呵呵,60分万岁嘛。但特别注意的是高宏和高微都是要挂人的,尤其是高微,每学期都要挂10来个。各个系的专业必修课有的是很难的,要花不少功夫,比如我们证券的利率模型,和会计,数量经济的一些课程。系内的专业必修课考得可能也不容易,但一般不挂人,毕竟是自己本系的课。其实大部分课程不难,选修课经常不用考试,交篇论文就ok。不少系的功课是很轻松的,考前3,4周突击一下,一般都能搞定。大家课余可以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选一些其他系的专业必修课,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复旦有不少好课和好的讲座,值得一听。特别要注意的是一个学期如果有2门必修期末考试不及格,那你就没有学位了,即使补考及格也不行,03届已经有2个因此退学了。而且感觉对于像我这样跨专业考过来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好,学习上确实要辛苦不少;比如计量经济,会计方面的课程都要从头学起。                                                                                                                                         2. 证书上财校园里面流行的几个英语证书,比如高级口译,bec3,雅思什么的。其中高级口译非常难,尤其是口试,一年比一年难,想过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当做一个学习过程也很好,呵呵。专8我们是不能考的,bec3和雅思我有几个同学报名了,还没考,比高口要简单。但大家主要考的证书还是cpa,cfa,律考这3个。有人问证书有没有用?我说绝对是有用的,但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用处的大小是不同。比如工商管理学院考证书的就比较少,可能管理更像是门艺术把,呵呵,他们对实习更有兴趣。但我觉得证书不仅仅是张纸,通过准备考试你也学到一些很实用的知识,有时候人需要考试的压力才能看得下书,而且工作后想考这些证书,阻力更大,还是在校期间准备时间比较充裕。现在就业竞争激烈,研究生之间没有什么特别本质的区别,单位一般也不会看你成绩单的,毕竟不是本科生了,这时候有个证书肯定比没有证书强。而且我觉得现在很难说你以后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多学点东西总是有好处的,不仅对就业,对自己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比如法律就是很实用的一个工具。顺便再说说Cfa,Cfa很贵,对英语有要求,而且适用范围窄,它的知识体系主要对应证券行业,除非你确实想从事证券行业,不然没必要考。去银行的话考cpa就够了。Cpa适用范围广得多,专业性强,做咨询,审计,投资银行,银行都需要会计,但如果你以后不是专业做会计,审计的,工作中用的机会也不多。法律的情况跟cpa差不多,不过个人感觉在实际中法律更实用点,而且考得人相对少些。如果大家在毕业前,cpa或者律考考出来,cfa过2级,这其中达到任何一个那就算是小牛。如果能考出更多,那就算是大牛了,呵呵。01级一个去申万研究所的就是cpa拿到,cfa过1级。
3.实习实习对就业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一份好的实习经历会使你的简历锦上添花,其作用不亚于证书。实习机会要多注意上财,复旦,交大的bbs,有些好单位的实习招聘是不对外公布的,往往内部消化掉了,这就需要内部有关系,这时候可以找找导师帮忙,或者找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好实习很难找,竞争激烈,比如那些顶尖的外资企业Ge,高盛,大摩一般只要复旦、交大的。一般实习给钱给的很少,不会超过1000/月,往往就够个来回交通费。而且进去一般都是做低级的工作。我一个师姐在花旗银行实习,也就是帮人打杂,输入文件,而且花旗银行明确说,他们只要复旦交大的,实习结束也不可能留下来。核心业务一般不会让你接触到,因为人家做得已经很成熟了,实习生来只会添乱。不过如果运气好,比如临时有项目缺人手,那你的实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了。
4. 论文大部分选修课会要求交论文,这种论文一般都是随便写写的。所有硕士都要在核心杂志发表1篇文章,否则不给学位。每年都有这样的毕业生,你什么时候发表了,什么时候给学位。论文发表的多会加考评分,对以后综合测评有好处。而且你发表的论文一般都会在简历上注明,如果用人单位恰好对你的某篇论文有兴趣,对你就业也会有所帮助。但是千万别抄袭,02级有人因为抄袭论文已经被学校处分了。据说此人甚牛,以前在各杂志发了很多文章,不过现在是真正名扬四海了。现在毕业论文抓得越来越紧了,01届有十几个被导师推迟答辩,因为论文太差,01届居然有2人盲审不通过。
5. 导师导师的问题比较复杂。首先是选择哪种导师比较好。每个导师都不同的,很难用类型来划分,一般来说,有的专注学术研究;有的水平不行,但与外面联系多,项目比较多。上财的导师一般都挺活络的,真正一心做学术的很少,这可能也是上财应用经济学强,理论经济学水平不行的一个原因把,呵呵。但导师很多项目是很无聊的,比如写书(写书是最无聊的工作),和一些无聊的项目(不过做项目可以加学术分)。干这些活往往要占用很多时间,影响你的考证和实习,据我所知这个暑假03已经有好几个人为了帮导师干活,放弃cpa考试了,他们的导师都挺牛的,但这个代价实在不小。有的老师甚至不希望学生去实习,以免耽误给他干活的时间,不过干活的报酬多少会有的。当然也有些导师完全不和学生联系,一年难得见一,两次面,这样的好处就是自己能有充裕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呵呵。还有大家都关心的就是导师会不会帮忙找工作。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导师能力如何,其次是愿意不愿意帮忙。我感觉导师或多或少都是有些路子的,而且一般都会帮些忙,比如找找实习什么的,但是找工作和找实习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师生关系比较好,导师可能会推荐到好点的公司去。但根据历史经验,导师推荐的工作往往不如自己找的,而且有时候导师推荐了,也不一定能保证留下来。有时候导师推荐学生去某大公司工作,但公司方面认为学生素质不行,学生实习了一段时间没留下来,那导师也很没面子。这跟上海这个城市的氛围也有关,上海的人情关系比较淡,讲游戏规则和能力,竞争激烈,光*导师介绍是很难的,关键还是*自己的能力。但是也有很热心的导师,年轻点的老师,会比较帮忙找工作,可能是头几届带学生比较热心吧。还有一些老师是兼职的,这些老师在平时在外面工作,比如有担任中国银行研究所的所长,或者财政局的局长,这样的导师平时忙于工作,不大管学生的。但如果他们愿意帮忙介绍学生去本单位工作,那基本问题不大的。其次是导师的选择。大部分专业在开学1个月后就开始选择导师。会计是在第二学期开始。数量经济是在第二学期结束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个见面会,导师会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每个导师选择学生的标准不同,比如有的导师只要前几名,有的喜欢有专业背景或者英语好的,有的导师不要女生,导师具体的偏好要去问你们师兄师姐,也可以直接去问导师。导师的研究方向,项目多不多,对学生怎么样这些也要去问你们师兄师姐,最好在双向选择前和导师联系下,作个自我介绍,这样成功的概率会比较高。最后是如何与导师的相处。导师不是选上就完事了,或只有需要导师帮忙的时候才去找导师。平时得和导师多交流,帮他干活。现在老师学生很多,财政系的储敏伟(好像是常务副校长)03级就带了10个硕士,这么多学生他根本管不过来,可能到了毕业还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所以我们平时应该主动跟导师联系。其实导师不仅能提供学业上生活上的帮助,还能教导你做人道理,一个好导师将会影响你的一生,呵呵,我觉得我自己运气很好,找到一个好导师,祝大家也能找到一个好导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4 19:57:14
6. 就业就业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坦白的说现在就业形式是一年比一年差,而且就业差距也越来越大,即使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的差别也很大,01级据说目前还有找不到工作的。专业对就业有影响,但不是很大,01西方经济就有一个去了合资的投资银行工作,关键还是*自身的能力。上财这几年扩招得厉害,也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手足相残的情形累见不鲜。就业要考察的东西很多,现在越来越注重你的实际工作能力,而非文凭,大部分大公司有一套规范的考核体系;笔试,面试,一轮轮淘汰。01级那个去申万研究所的师姐,当时招聘10个研究员的职位,有1000多人应聘,她是那10个人中唯一一个应届生。如果以前有一份良好的工作经验,就业情况会好很多。就业时,人际关系也很重要,本科同学,导师,以前的同事和领导,师兄师姐们都可能会给你带来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工作过的人工作比较好找。找工作确实很不容易,师兄们都说要做好掉一层皮的准备,但我觉得大部分人通过努力,还是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在大部分上财毕业研究生的工资水平是3000-5000,上财本科生一般是2000+。上海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各个地方的人才都涌向上海,如果能退一步去周边的其他城市,何尝也不是海阔天空。

7. 考博&出国刚入学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想去考博,但当察觉到严峻的就业形式时,就会不少人选择读博士来提高自身的含金量。我认识会计和金融的几个博士,感觉博士的培养比硕士更学术化,博士的主要就业去向毕竟还是各大高校。如果不是想从事学术,除了金融等几个专业,最好不要读博,因为越往上读就业面不是越宽而是越窄。而且读博士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等你博士毕业一般都要28,9岁,错过了职业发展道路上最黄金的3年。除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如金融工程,数量经济等,一般的工作并不需要博士,相信一般的硕士和本科都能胜任。而且工作以后也可以读博士嘛。 03届我知道的有几个人在考gt,准备申请出国。但上财历史上成功申请phd出国的人不多,01级的有3个,不过好像只有一个是申请到奖学金的。上财毕竟是个小学校,在国外的知名度有限,申请到牛校的基本没听说过,但工作后申请到国外名校mba的倒不少。

8. 打工&生活费研究生学费是10000/年,助学贷款4000/年(好像是,记不清了,呵呵),很好申请。上海的生活费用比较高,比如交通,吃饭,手机话费等的价格在全国都算高的,尤其是学校食堂,饭菜质量一般,但价格相当贵,一顿怎么也要5块。算下来一个月生活费节省点也要600块,学校每个月会发220块的补助(是跟工作年限挂钩的,好像是没工作过的每月220,工作一年的每月240,工作2年的每月260,工作3年以上的每月280)。上海打工的机会不少,研究生不怎么出去做家教了,一般都是给外面的民办的中专,电大上课,每个小时最少四,五十,多的一个小时一,两百。但这种工作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纯粹赚钱而已。自己找到门路的还可以帮外面的公司作些项目,我有朋友在外面帮人写调研文章,一份1万块,不过要10万字,呵呵!总体而言,打工和实习不一样,实习一般是去赚工作经验的,钱不多;而打工主要是赚钱,基本学不到什么东西。周围大部分研究生的生活费还是*父母,当然工作过的自己有积蓄。如果不是经济上特别困难,一般不建议去打工,毕竟很占用时间,而研究生的时间又实在太少,如果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最后谈点感想吧,不然就名不副实了,呵呵。刚考上的时候确实激动了一阵,外人也很羡慕,但真正上了研究生以后觉得也就这么回事。现在的研究生普遍比以前贬职很多,7,8年前上财毕业的研究生确实能拿到10万年薪,而现在连博士遍地都是,不要说硕士了。我一个师兄暑假去海通证券的企业并购部实习,里面一共7个正式员工,6个博士,一个北大光华的硕士。所以我们更要抓紧时间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我觉得研究生生活比本科生活压力要大,应付功课,考证书,帮导师干活等等,研究生算得上半个社会人了。当然你也可以过得很悠闲,享受轻松的大5和大6生活,但研究生这2年半很可能是我们在学校读书的最后时间,这个机会成本实在太大。读个研究生对人的发展当然有所帮助,但我觉得比起研究生文凭,你的人生方向才是更重要的,研究生生活只不过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小段。是性格,人生态度,世界观决定你的未来,而不是研究生文凭,长相甚至智商。呵呵,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不相关的东西,也应该结束这篇文章了,最后祝04级的师弟师妹们能在上财渡过愉快,充实的研究生生活!

后记:本来这篇文章准备在7月4号我出发去新疆前就该写好贴出来的,而且也已经写了一大半,可是后来遇上点事情耽误了时间没及时完成。后来在乌鲁木齐找了个网吧继续写,结果没我熟悉的紫光输入法,没手感又写不下去。27号回家后又马上去了次苏州,直到昨天才回来。想不到一篇文章竟然写了一个月,呵呵,实在效率低下!如果对本文有不清楚的地方,大家可以在后面跟贴,我尽力回答。不过诸如“法学院哪位导师好?”,“企管就业怎么样?”这种太过具体问题请不要提问,因为文中有些问题很复杂,比如导师和就业,我对金融学院的情况比较了解,而对其他院系的情况只知道些皮毛,要是乱说还不如不说,还请诸位师弟师妹见谅,而且有些东西涉及真人真事在网上贴出来也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4 20:11:39
上海打工的机会不少,研究生不怎么出去做家教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考研与考博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17808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4 20:20:05
这是n年前的贴子,写的是2001-2003级的事情。楼主不妨看看上财2006级两位研究生的感悟:

在水一方 的日志 — Windows Live
2006年10月30日

我活着呢~
不过是另外一种生活而已。

上财的金融研究生可真不是好读的,每周十门课几乎占据了所有的时间,突然间要过没有娱乐的生活,真是不适应阿!亲爱的要考上财的同学(程和方)尤其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据说高宏高微是给博士生开的课程阿,很多学校的研究生都从中级学起,上财的自大阿,害死人了。
真的觉得自己跳进了火坑,这里的人不是经济学的,就是工科的,对我来说难以攻克的堡垒,对人家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不平衡阿~
不都说浙大的学风首屈一指吗?明显上财的好啊,上课提前一个小时去,都只能坐到教室的中后部,恐怖~~
有时真不知道自己来干嘛了?!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谈恋爱,天啊,可想而知,刻苦学习这种词汇是决不会出现在辞典中了。

consequently,我活着,和spaces的更新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请同情我~~
并且请上帝原谅我,因为我正在金融计量学的课上更新我的spaces,我容易吗?555555555
网址:http://lisalzj.spaces.live.com/blog/cns!E8E3EA918070E71A!180.entry

一位上财研究生的博客日志

2006年10月28日
这周的课程还是那么紧,每天都满满的,各门课的老师似乎说好了似的齐刷刷的布置了一堆作业。一位海龟的作业居然小题都从a到了h,大有不把这个问题搞透誓不罢休的架势。做这种作业经常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的智商,哈哈,我为啥就不能聪明些呢?

本打算今天写作业的,谁知被通知听了一下午的讲座。说实话几乎都没听懂,不过发现系里老师的研究范围真是广啊。从纯数学、图论,到金融工程、经济控制,甚至石油的勘探都有涉及。不由得佩服一下!

2006年11月7日
下周好几门课程就要期中考试了,而且都放在周末,每门都是三个小时,真搞不懂,那帮海龟怎么那么喜欢考试啊,我印象中只有高中才有什么期中考试一类的东西。

2006年11月18日
最近真的好忙碌呀,感觉几乎每天都在学习,还是有那么多东西没学。海龟们的期中考试把我折腾得够呛,费了老大劲把书上的东西搞懂了,却发现题目没一道是书本上的,做下来有种智力测验的感觉。老师们会很愉快的告诉大家,我们要解决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问题,做过的问题太无趣了。呵呵,辛苦以后不得不感慨,财大经济学院确实有一批非常有水平的老师,敬业,热爱学问,站在了学术研究的国际前沿。

不得不承认,人是分档次的,这个学期接触了些海龟,他们普遍心态平和,待人友善,即便对我们这样再普通不过的学生,第一次感到了什么叫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渐渐明白了,尔稼原来说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去做官了,做官人家的孩子去做学问了,自古,经商、做学问,走仕途,地位还是有高低的。

2006年11月30日
磕磕绊绊地考完了最后一门期中考试,本想好好休息一下,各门课程的老师却不约而同地通知了期末考试的诸多事项。这个学期看来真是选课选多了,有点疲于奔命,应付不过来了。

2007年1月22日
好久都没有静静地坐下来写些东西了,最近期末考试真的很忙。数十门课程,有的笔试,有的交论文,有的要做演讲,每天忙忙碌碌的像赶场子一样,呵呵。期间有拿到运筹学试卷的一片茫然,有高级微观经济学的飞速答题,还有高级宏观经济学的连蒙带猜......回头看看,自己似乎都不知道怎么过来的。考试结束后,整理整理资料,看着这个学期厚厚的书籍和笔记,感到还是挺充实的,做学生这个时候恐怕是最幸福的了。

这个学期见到了非常出色的老师,他们恐怕已经完美地阐释了大学教授这个职业的最高境界。泛涵分析的陈老师在控制领域有极高的造诣,讲课深入浅出,感觉在复旦数学四年,数学课程中无出其右者;高级微观经济学的陈老师已经到了“走过数学”的更高的境界,将经济想法讲的清晰透彻,可惜我资质驽钝,好多都未能理解,有机会应该再听一遍;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罗老师刚从海外学成回国,他讲课好象大哥哥一样领我们进入知识的殿堂,平和而亲切。

说句实话,我没有想到会计学院硕博连读能够选上我,很感谢会计学院老师们能够容忍我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而且无论面试和录取都把我放在第一个。当然,明年还有一个资格考试,通过后才正式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还要感谢我的导师和书记,本来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去说的,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个是好事啊。从小我就希望能够走上讲台,这样一个机会真的给我一个较高的平台,应该好好珍惜,争取在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公司财务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做点东西。

2007年3月27日
最近一直都在读文献,上百页的论文让我知道了做学问的艰辛,密密麻麻的英文看得头昏脑涨,经常不知所云,一想资格考试得考几百篇论文,实在是恐怖,有种被逼着成长的感觉.读经典著作,读论文,已经成为了目前学习的全部.

2007年4月24日
好久都没来自己的小屋写些东西了,一方面最近功课比较繁忙,有点疲于奔命的感觉;另一方面最近心情挺乱的,学业上的问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让我有些彷徨与迷茫,不知道究竟什么应该去坚持,什么又应该选择放弃.

2007年10月6日
"十一"假期就要这样过去了,或许刚刚做好的50页的后天早上要报告的ppt是最大的收获吧.每次为了准备这一个多小时的报告,合上电脑的那一刻都有筋疲力尽的感觉.好在这一次还有个热爱学术的同窗一起讨论讨论,感觉比前几次理解地更透彻些.虽说好累,但还是挺期待的,只要我自己能明白,一定能很精彩地讲给听众的,这份自信还是有的.

2007年10月18日
最近也不知老师怎么想的,又加了个讨论班,每周的论文量陡然间翻了三倍.接连不断地上课报告,感觉像在赶场子,呵呵.下午上完财务理论,好好地睡了一觉.睡足的感觉真好.

课间和一位刚从香港科大毕业的老师聊天,惊奇地发现她居然比学生每天读书的时间还长.原来以为高校老师所谓的科研压力最多是讲讲的,不会太认真的.看来无论在哪里做,年轻人总得好好拼些年头啊.

2007年11月6日
最近有点烦,每周8篇论文实在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读完.无休止的报告让我疲惫,有时候感觉每篇文章的话都差不多,彻底麻木了.难道说好的研究真是在这种海量阅读文献中产生的吗?

最近有点烦,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在未来3周内发生,香港的教授,台湾的教授,一个接一个地来上课,占满了本该休息的时间.他们似乎比大陆的老师更喜欢让学生报告,总想在学生的思想中发现闪光点,哎,可惜我功力不够,只得匆忙上阵.更要命的是,时间弄不好会和考试冲突.My God!

2007年11月20日
最近心情一直不大好,学业上的压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说实话,读了这么年书,还从来没有碰到这么困难的时候.
前几天看大家都在找工作,我也忍不住凑过去看看,顺手也投了一份简历.没想到,这家上海最大的基金公司居然给我提供实习机会.他们希望我能每周四天的时间去那边做研究.令我惊奇的是,在高档的写字楼中,他们问我的居然是资本市场的相关文献,实证研究中数据的处理,甚至是模型的推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4 20:20:44
这个帖子时间有点远了,时效性方面可能不是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4 20:25:12
好帖  好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