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
刘易斯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领导者和先驱。刘易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及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内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理论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并引起了广泛的科学辩论,由此形成了对刘易斯原来的前提的一系列发展和补充,该模型亦被运用于实际以验证其应用性。有趣的是刘易斯的简单模型分析不只表明了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也有助于对第三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统计发展模式做多方面的透视。
——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刘易斯,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15年1月出生于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1932年,刘易斯到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1937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1948年。1948年前往曼彻斯特大学任教授。1951年任联合国总部不发达国家专家小组成员,1957-1959年任加纳共和国总理经济顾问,1959-1960年任联合国特别基金的代理人,1959-1963年任西印度大学第一副校长,1963年应邀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86年退休。由于刘易斯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1979年与舒尔茨一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刘易斯的主要著作有:《经济计划原理》(1949)、《经济成长理论》(1955)、《经济成长面面观》(1969)、《国际经济秩序之演化》(1978)、《1919—1939年经济概况》、《今日经济问题》、《西印度的劳工》、《英国工业中的垄断》、《增长与波动:1870—1913年》、《发展中国家与汇率和稳定》、《增长动力的衰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