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2691 13
2010-08-06



那婆娘的经济学



  那婆娘不知叫什么名字,如今怕也是小七十岁的老太太了。她当年由于是某镇党委书记的爱人,所以承包了不少乡镇里的企业,后来自己大概也办起了不少企业。因此,那婆娘在经济上很有一套,后来竟形成了一套很系统化的东西。因此,我们在这里称其为“那婆娘的经济学”,总结起来可分为三个小的系统:

一.
那婆娘的道路经济学
  那婆娘有什么样的“道路经济思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地扩大自己的经营地盘,为此不惜挤占公共道路。店铺门前的供行人自行车穿行的道路自然已经被她当作她的地盘了;店铺左侧的一条马路边上还有她的一系列店铺。当时为了改建这条马路,临时拆除了那些店铺。后来,地下各种管线都已经铺设完毕,就等着做路面了。她与施工单位交涉,说这条马路原先是她们乡里修的,路权归她们乡里。硬是让这条马路的中心线往左侧让出了大约五米,以恢复她们的店铺。
  这样,这条马路的宽度就少了整整十米,路的另一侧(路东)供行人行走的便道宽度不足两米。
  她自己这样干,她的手下人自然也上行下效。这马路西侧有一处公交车站,本来距离下一站已经显得太近了,但为了方便她们自己的生意,为了招揽顾客,他们竟然又将站牌向南移动了五十米(移到一家房地产商店门前)。这样,与下一站的距离就更近了,已经不足二百米了(但离上一站则将近有两公里)。但来赶公交车的多是从北面来,乘客由于增加了赶车的距离,常常是行色匆匆。就是这样,有时还是没赶上,只好再等下一趟。这样一来,特别是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刚刚从早市买菜回来,拎着大包小包,一摇一摆地,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他们正在早市西侧修建一座大型商品城,我想,按照城市建设规则,紧临早市的西边的马路这下子该打通了,可以南接育新西门外的马路,北接吉晟东门外的马路了,使这条马路可以南北贯通了。没想到的是,这条该修的马路整整向西挪了有将近一百米的距离,而早市西侧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余下的地皮被密密麻麻地盖上了铺面房。
  那婆娘对被自己视作私有的地盘看管的是极其严格的,不容许任何人染指。在她当过经理的那个店铺前面,倒是很人性地划出一片地面作为停放自行车的埸地,立起一根根角铁,拉上了铁丝。但可惜铁丝有些太细,正赶上我要去人大召开的一个数学年会,我爱人和我同行。看到公交车来了,我们快步跑去追车。我是看到那拦路的铁丝了,一抬腿跨了过去。可爱人就倒了霉了:她没看到那拦路的铁丝,一下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半天没爬起来,还是我过去把她拉起来的。当时我正在气头上,一边骂街,一边将立在那里的一根根角铁踩倒。这时,下一趟公交车也到站了,于是急急赶着去上车。可是,我刚跨进车门,迅速赶来的保安死死拉住我的脚不让上。我蹬了他一脚,挣开了他的手,才上了车。那保安也追上车来照肋部狠狠给了我一拳,这时车已经开了。他的同事骑车追到下一站,上车将他拉了下去。
  前年,地铁8号线本段工程开工,她的这间店铺处在被征地拆迁之列。这种黄金地段,她自然不肯轻易放手。但这次是国家级的工程项目,她无法阻拦,只好就拆迁费问题进行周旋。施工方迫于工期压力,实行强制拆迁。大虎头铲、大挖掘机轰隆隆一起上,几下子这个三层楼的建筑就倒下了半边。她不甘心失败,找来几个老太太,摆上了长桌,拉起了横幅,又穿上旗袍,涂脂抹粉一番打扮,搞起了抗议活动,引来不少人围观。人群中,还真有不少同情者,有的人甚至帮助出谋划策。当我告诉大家:“这家买卖是××镇党委书记家的”,围观人群态度大变,她们才草草收埸。
  
二.
那婆娘的电子经济学
  那婆娘的电子经济学是怎么回事?
  原来,那婆娘还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兼维修部。在那里,孩子们可以一边学打字,一边学制图。当然,为了赚钱,孩子交了学费后,假装学两下打字或制图,然后就开始没完没了地打开了游戏,工作人员也不敢制止。他们当然担心会被老板炒了鱿鱼。
  一次,我去那里打印一份文章。当时因为我的电脑中了病毒,来不及杀毒,就拿着带毒的软盘去了。正好,那婆娘也在那里,认识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她是这家店铺的老板。工作人员帮我打印时,我告诉他们,软盘有病毒,让他们杀杀毒后再打印。那婆娘立即说道:杀毒是要收费的!

三.
那婆娘的建筑经济学
  那婆娘看来是农民出身,农民出身的企业家,身上自然带有浓厚的小农意识。而中国农民的小农意识比起外国人来,又有许多中国特色:除了封闭性和保守性外,还增加了出工不出力的工分经济意识、自留地经济意识、小片荒经济意识、十边地经济意识等等。
  基于这种小农经济意识,她的所谓建筑学思想无非是见缝插针,不浪费每一寸土地。看到哪里有闲置的土地,立即会在那里盖上一排排房屋,或作为店铺出租给商户,或作为临时住房出租给外来人员。由于违背规划,常常遭到被拆除的下埸。她毫不气馁,再找地方另外去盖。
  基于这种意识,即使是一些大型正规的商业设施,往往也是她们这些人说了才算数,总体布局基本上谈不上什么章法,参与设计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毫无办法。有的甚至工程已经完工,工程技术人员在其中虽然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但在局部还是倾注了不少心血。但后来却不断遭遇改建的命运,弄得一个个建筑前出一廊,后出一厦,里出外进,非常难看。而且,这样做的结果还挤占的门前的通道,行人顾客过往十分不便。
  受这种意识影响,新建的大型商品城也处处呈现这种混乱现象。
  由于常常是朝建夕改,弄得商家苦不堪言。有一处罩棚,几乎每隔两年就改建一次。这一次由于要建大型商品城,整个罩棚都要拆掉。商家在门口挂起了横幅,上书:无端停水停电;八年合同,刚刚经营两年,损失惨重!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9 13:26:22
呵呵, 好厉害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9 13:27:12
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7 11:20:03
那婆娘的后人正在干着一件空前绝后的蠢事:为了将露天营业的小贩们驱赶进新建成的销售大棚里,他们关闭了十分火爆的早市。结果大棚没有入住进一家商户,倒弄得满大街到处都是做买卖的人,造成道路空前拥堵,周边原本很火爆的各家商铺反而变得冷冷清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8 15:00:15
已往,热闹的早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气,使得这一带各个变得十分繁盛。如今,早市撤消了,街道两边的摊贩也被赶走了,这一带变得冷冷清清,正在等待开业的许多大型商业设施前景暗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3 22:01:13
  早市在当地的优势,主要优在一个“早”字。
  与普通市场不同,早市的开放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的,一般过了中午,市场就要关闭,摊贩们如果不在市场关闭前将商品卖出,到时拿走不值得,扔掉又十分可惜。所以会在市场关闭前想方设法将商品处理掉,因此早市的商品价格通常都很便宜,因此来此购物的人很多,聚集空前的人气。摊贩们也是看中了这一点,各种摊点将整个早市的广场塞的满满的。
  早市的繁荣,拉动了周边商业的兴旺,新建的各种商场、商城、超市等等,几乎是建一个火爆一个。
  早市不是不可以取消,只是现在取消为时过早,待十年以后再来取消恐怕就不会有如此严重的影响了。还是希望当地商家和主管部门将眼光放长,尽早恢复早市为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