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富士康旗下的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第一条生产线开工生产,持续两个月的富士康内迁疑云仿佛有了阶段性答案。
内迁郑州对富士康最大的好处就是看重其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郑州市地处陇海和京广铁路的交汇枢纽,西部地区的电子采购和电子市场供应也多通过郑州这一中间渠道。但我们不得不用另外一种思维来看待富士康的内迁。
内地与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差别并不是特别大,企业内迁更多地与去年以来流动性过剩引发的地价飙升、金融危机后日益重视内销市场有关。而不少企业内迁呈现了“母鸡带小鸡”的模式。在这场硝烟弥漫的富士康争夺战中,不少政府部门实际看中的是“母鸡效应”。他们并不认为富士康本身能下多少“金蛋”,而是希望在它的帮助下迅速集聚产业,产生“母鸡效应”,加快沿海地区企业向内地迁徙。
相信我们内地的地方政府在发展决策上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看到了这些,我们的政府就要为这些企业寻找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链,使其购、产、销能有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表面上我们是在帮助这些企业,实质上我们是在帮助我们自己。我们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加速工业化发展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吸引龙头加工贸易企业落户,不仅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立竿见影,更重要的是能迅速聚集相关配套企业。一旦形成产业链条,就能为更多相关产业提供配套,自然能吸引到更多的母鸡,然后又带动更多的小鸡,最终加快产业转移速度。
如果看不到这些,我们的地理位置优势也将很快丧失殆尽。郑州的铁路优势正逐年被分化就是一个很明显的说明。我们倒是应该学习重庆的招商引资发展模式。比如,传鲸科技迅速决定落户重庆,是因为富士康,富士康选择重庆又是因为客户惠普先行落户。在这个“母鸡带小鸡”的链条里,龙头代工企业既是母鸡,又是小鸡,当地则希望通过“借鸡生鸡”的循环快速实现产业集群,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打好基础。在我们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我们要学会从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公关,为企业着想,也是为地方谋福。
相互依存,和谐共享。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