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后富士康时代
3大效应浮现
【联合晚报╱编译陈澄和/综合报导】2010.11.21 02:50 pm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5987073.shtml
金融时报报导,富士康事件是中国产业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相随而至的工资激涨、产业迁徙与产销结构改变,已把中国的产业带进一个不可逆的「后富士康时代」。
报导指出,富士康的华南厂区六个月前发生连串员工自杀事件,成为轰动国际的头条新闻。在中国雇用80万工人的富士康在自杀事件发生后,将工人薪资调升30%,而在此同时,中国其它省份的许多公司也将工人薪资提高逾20%。
全球最大采购公司利丰集团董事长冯国经认为,环绕富士康公司的争论是一次划时代的事件。不仅代表劳工贱如粪土的时代已经结束,还将引发对整个工业区制度的反省。他说:「我们可以使用前富士康与后富士康时代的说法,因为富士康事件确实这么重要。」
后富士康时代呼之欲出的一个趋势是,长期来对劳工组织感到不安的中国**,如今对工会的容忍度相对提高。广东省甚至提议立法,允许工人进行集体谈判以及派代表进驻企业董事会。
富士康事件的第一个直接影响,在于中国将迎接一段工资持续上涨的时期。根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数据,近十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每小时实质工资每年增加12.7%,美国则是每年下降0.5%。此外,中国工人每小时的产值是美国工人的21%,但工资只有美国的11%。随着中国工资加速调升,这一差距可能会逐渐缩小。
这些变化的意义重大。首先,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的中国沿海省份,工厂正逐渐迁往内陆迁徙。汽车零件或精密电子器件的工厂或仍将留在原地,因为劳动力仅占成本的比重很小。但服装、制鞋和其它低阶产品的工厂,则已大举搬迁。
富士康事件的第二个效应,是工资上涨可能蔓延至邻国。迹象显示,这种情况或许已经发生。例如,孟加拉国成衣业的200万名工人,如今也振臂要求提高工资。孟加拉国国**7月时同意,将为马莎百货、H&M 以及沃尔玛等公司生产成衣的工人最低薪资提高一倍,涨到每个月43 美元。
第三个效应的意义可能最为深远。如果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的工资持续调升,制成品价格也会随之上涨。香港的贸易商预测,若干中国产品明年的成本将上涨10%至20%。这不仅会削弱欧美消费者的购买力,中国工人的购买力也会相对提升。
简言之,所有人都在大声疾呼的再平衡将随之上演,只不过是透过提高工资、而不是经由汇率调整来实现。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