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记者谢文哲报道 近日,记者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采访,黄墩镇赵家滩井村生态家园项目大棚内的桃子就已经挂满枝头。主人介绍:俺这桃子,抢的时间,讲究的是绿色无公害,尽管还得十多天才能上市,但早就被老客户给包圆了。
生态家园项目是该镇引导农民发展的特色项目。每个项目户在2.34亩的庭院里,建有沼气池、养殖区、生态大棚,畜禽粪便入沼气池、沼液沼渣当作绿色肥料和农药、沼气照明做饭,把种植、养殖、居住和沼气结合成为“小循环”,实现了“农民不出院、收入两三万”的目标。这样的项目户在该镇有800多家、专业村有12个。
“一村一品、一镇一色”、发展特色板块经济,是岚山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作法。岚山区现有9个乡镇街道,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势,该区在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不搞“一刀切”,而是扶持引导它们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资源和区位优势,瞄准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正因为如此,该区各乡镇街道你打你的优势牌、我唱我的特色戏,农村经济发展形成了“村村有主导项目、镇镇有特色产业”或是“几村一品、几镇一业”的喜人局面。
该区巨峰镇是南茶北引第一镇,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现已发展茶园3.7万亩,年产优质绿茶2100吨,成为江北绿茶第一镇,茶叶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收入的49%以上。
地处城郊的碑廓镇,因势利导组织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现已发展专业村13个、大棚专业户1400多家、蔬菜大棚5000多个,在丰富岚山城区“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菜农的腰包。
地处山区的黄墩镇则与韩国客户合资开发荒山栽植日本栗,现已发展日本栗3.5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日本栗生产基地。去年,该镇仅日本栗一项就实现总收入320余万元。
农业生产是这样,二、三产业的发展也要讲条件、讲优势。目前,全区共全区已发展各类农业龙头企业361家,建立城乡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28个,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7个,国家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2个,驰名品牌1个。
安东卫街道则利用其区驻地优势,建立了2个加工制造基地、7个村级工业小区和4个企业工业园区,去年招引各类项目156个,到位资金2.36亿元。他们还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海货批发市场和江北最大的绳网批发市场及农副产品、木材等专业批发市场,去年实现商品交易额30亿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该区立足港口、区位、交通优势,积极加快以临港工业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撑力度。2005年该区投资10420万元,硬化农村道路136条、416.8公里,使全区通村率达99.5%;投资647万元,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39个村,使全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3.8%;投资3106万元,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项目386项。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为特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充沛的动力。200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2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4226.3元,增长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