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走进积极心理学的论坛。经过昨天一天的讨论,一个陌生的名词已经走进了学界,走进了中国民众的心中,就是积极心理学。在我们以往的认识当中,心理学确实还局限在一部分人的群体当中,比如说需要有心理咨询了,心理有一些问题了找心理师,或者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需要看病了需要心理师。昨天讨论的时候有一个新词流传就是积极心理学,那么,今天有一个分支论坛是对关于幸福的理解进行研讨。
今天的主题是关于幸福的东西方对话,今天将有八九位重量级的嘉宾发表演讲。
首先一位嘉宾是Dacher Keltner教授,他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他有很多贡献,一个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篇著作,其实一部叫《社会心理学》还有一部叫《情绪理解》。有请Dacher Keltner教授!
Dacher Keltner:早上好,非常感谢彭凯平和会议的主办方,我非常容幸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能够来到中国,感到非常容幸参加这个会议,因为在我的一生当中都是从遥远的地方欣赏老子、孔子这些出色的学者。但是我现在可以思考一下幸福这个重要的话题,非常感谢你们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
我要说,同情心实际上是我做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我可以讲述一下与同情心有关最新的一些发言。
我们从积极心理学当中学到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它传达到你的工作当中,即积极心理学能够使我们重新的思考一下人类的本性。在心理学方面,我觉得积极心理学会有一些理念,大家觉得人性本恶,大家觉得我们的头脑会给我们一些消极的信息,自己的这种兴趣和利益往往会优于对其他人的关心。但是根据我的研究,实际上人类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一些积极的情绪的,和消极情绪是并存的,10年大家可以看看当时一些科学的文献,当时有很多关于愤怒的一些研究,关于同情心的一些研究非常少。所以我要研究,在人类的情感当中达尔文有很多贡献,他实际上指出了进化论,指出了作为人类我们进化到了什么程度,这里我也可以给大家讲述一下。
达尔文给人们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情绪,我在实验室当中开展了很多工作,比如说利益、兴趣、爱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情感。今天我会给大家集中关注达尔文喜欢关注的情感,即同情。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我们的这个词,同情心是什么意思?当我们去思考同情心的时候,同情心是指我们非常想关心其他人,今天的会议上我们可以听取一下同情心对中国的思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同情心和怜悯是不一样的,怜悯只是热爱这种热性,舍身处理为其他人着想。在西方人们并不是特别喜欢同情心,大家可以看看西部的传统,你去看看同情心,就会发现人们对同情心是不喜欢的,甚至是怀疑的。
在美国还有一个有名的哲学家,他100多年前说对于文明要去存在下去,我们必须反对利他主义,所以大家看看这些都是非常误导人的,但是达尔文是一个不同的理念,他指出同情心是我们最强有力的一种本能,因为社区、家庭如果有同情心他们会幸存下去,而且繁盛。为什么同情心对于进化是如此重要的?Jennifer Goetz为什么都觉得同情心如此重要,原因非常简单,即我们这些后代、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的一种哺乳动物都脆弱,大家可以看到左边和右边的图,他们可以马上坐起来,可以吃东西。
动物一生下来的能够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的后代要花几年时间才能做这些事情。我们怎么样研究同情心,Jennifer Goetz在此也开展了一些工作,我们可以看一下。往往在科学方面我们是失败,往往会找不到真正的事实,我和Jennifer Goetz花了多年时间尽量的研究我们面部表情,大家知道我们面部表情也是我们遗传下来的结果,当我们去给日本等人们展示这样表情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这个人是一个什么表情,是愤怒还是什么?他们根本看不出来这是同情心。
实际上在人类的语言当中是有一些复杂的表情的,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嗓子可以让我们沟通,我们确实能够沟通,通过语言显示出同情心,我们在美国有一些参与到了我们的研究当中,用一些小的声音,简短的声音表达同情心。同时情况下他们能够表达出来,我可以看看大家,大家是否愿意参加我的测试呢?这是我的女儿,大家准备好了要做这个测试,她说,爸爸我觉得你真是太荒谬了,往往人们会觉得这样的声音会传达出一种情感,所以我们可以进行声音来传达同情心。最后我们看看一些实证的数据,有一些理念是涉及同情心重要性的,我们要建立一个合作的关系,合作的团队。方法就是把我们的善良和其他人进行沟通,在这里可以利用另外的一个古老的一种语言,大家知道我们有手,手可以传播很多信息。我们在皮肤当中有三层的皮肤,这个皮肤也可以去传达我们社会当中的一些信息。我们是否能够传播同情心呢?实际上是可以的,你可以摸一下陌生人的胳膊就可以传达。实际上你摸一下他的胳膊他就知道了你传达了什么情感,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研究。
这个蓝色柱状图告诉我们同情心会造成8%正确的判断,大家看看蓝色的柱状图,我们可以提及出爱、同情和感激。明天我会跟大家进一步的谈。
最后我来跟大家讲一讲一些我们所需要的关注其他情感,刚才已经跟大家说过我们在同情方面有各种各样的信号,我们也可以通过触摸这样的方式表达我们对其他人的同情心、善良等等。在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我们的同情心来自于哪里?表达同情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应该是有反映的,在伯克利大学里面我们展示了很多图片,观察他们身体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际上在他们大脑皮层里面会产生很多不同,也导致了我们神经系统中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抑郁和压抑,在大脑中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这种催产素能够帮助我们对其他人进行关爱。
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基因的话,会发现这种基因的变体叫做A/G,为什么做这样的研究,我来总结一下,我知道Jennifer Goetz也会有更多的介绍,在同情心文化角度的问题。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战争的时候人们除了对敌人有仇恨以外会有一种怜悯之心,这个就是同情心。我们如何通过付出获得更大的快感,或者索取来获得快乐,我们也知道同情心不只是进展的一个结果,也会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发现文化力量能够削弱人们的同情心,尤其是不平等和权利的分歧。我们应该考虑一下在讨论同情心的时候考虑周边的社会环境和情景,我对这个图片非常感兴趣,因为孩子在他们的同情心方面并不是做的很好。这是最近的一个研究,包括美国21个西方文化中,孩子们是排名倒数第二的,所以我们应该在美国提升同情心。我希望这样对于同情心的研究,尤其是通过这样的大会我们能够进一步塑造一个合作的社会。
我们有很多的情感机制,现在有越来越的机构开始更具有同情心,如何应对囚犯、孩子,现在已经在对待这些人的时候越来越有同情心了。就像这次大会一样,我们面临各种不同文化的背景,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能促进我们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提升我们的成果,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Dacher Keltner教授,我问您一个问题,我一直特别关心同情心,而且我也感觉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有钱的人越来越多,同情心好像是越来越少,今天我学到了一个词后叶催产素,我们一般了解同情心都是提高道德水平、文化水平来提高同情心,以后是不是要产生中一种药物?
Dacher Keltner:这么做的话我就被抓进监狱了,实际上你的问题是很好的观点,当我们在给这种参与者也可以做这样的研究,我们发现人们获得这种催产素的时候就更愿意帮助别人了。很明显我们在后叶催产素当中有了很多药品,还有很多在治愈孩子沟通方面有困难都很有作用。
提问:我想问的是关于同情心的问题,年轻的医师谈到最初工作的时候接触癌症患者告诉他们一个坏消息的时候他们说心都碎了,但是工作一段时间他就发生变化了,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他就没有感觉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同情心会不会随着他接触坏事件的经历改变?有没有相关的研究?
Dacher Keltner: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实际上有很多情感都不是非常了解,或者这种明显的课程中是不是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越多就会发生变化。我不知道,因为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的一个研究表明,如果医生能够对病人显示出同情心的话,病人痊愈的可能性更大。
提问:我想请教一下,同情心对一个人来讲是普遍的还是有选择性的?
Dacher Keltner:实际上这也是跟种族的传统相关的,我们了解到很多在快乐方面的挑战,其中的调整就是跟更多的人和种族,我们应该对所有活生生的生命具有同情心,我想你的问题也的确指出了这一点,如果同情心有限,我们的快乐也是有限的。
提问:你说的同情心是不是不应该翻译成同情心?这对我们的理解会有误解。
Dacher Keltner:我想Jennifer Goetz会跟大家详谈的,这些却是跨文化的领域。
主持人:下一位演讲者是徐景安先生,创建中国新文化论坛主席。他是一位官员,官员兼学者怎么看待幸福,有请。
徐景安:非常容幸能够来参加首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我本人并不是研究心理学的,我是研究改革出身的。离开工作岗位以后我开始对中国社会做了反思,认为经济在发展,我们口袋的钱在增多,但是三大矛盾严重恶化,人和自然的恶化,人和人之间的恶化,还有人和自我关系的恶化。
现在人和自然过不去,和别人过不去,和自己也过不去,现在中国人每2分钟就有人自杀。心理障碍有1亿人,严重心理障碍者有1600百万。我们深圳10年间精神障碍增加了100倍,所以这些数据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要发展,为什么现代化,是为了人快乐、愉悦和幸福,但是人现在并不快乐、幸福。所以我在2004年写了一本书,就是《你的选择和中国的未来》,写的很简单就是对快乐、愉悦的理解出现的偏差,每一个人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国家的未来。我在北京搞了17次创建新文化研讨会,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比如说人性是恶,不对,人类有恶、善的两方面,人是要追求幸福的,所以幸福是人类的终极需求和目标。
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但是当今世界对于人幸福的知识是最不完备的,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追求幸福。我们政府认为发展GDP了老百姓就会幸福,每个老百姓认为挣钱也会幸福。其实不然,都陷入了认知的误区。所以,我在宣言里面讲,所谓幸福是人类主观产生的愉悦感,幸福在中国是需要启迪的,幸福来源是三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层面的幸福,第二是情感层面的幸福,第三是精神层面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我们过去社会主义是不允许你爱自己的,要大公无私。我解释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就是爱大家,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的,什么叫资本主义,有资本才也主义。资本的利益分配就要资本主义,马克思说这样不行,穷的穷富的富,所以要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的、大家的。所以我理解为爱大家的意思,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会实现幸福。这个口号提了5000年的东方文明,也总结了200年的社会主义运动,所以我认为“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成为了中国人追求的目标。
西方文化更多的要求获得,东方文化更多的要求奉献。东西方文化都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我们世界上唯一一个中国既有2000年的传统文化,也有西方的文化,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当今中国全部集中了坏了一面,所以我们现在的文明是最差的。但是正因为这样,中国有可能创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把东西方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我们的幸福。
幸福问题的功能,积极心理学讲的是对个人修养。但是我认为幸福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得到了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迅速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转折,中国需要新的改革需要新的发展。以什么理念能够统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改革呢?幸福最大化。所以我们要提出建立一个幸福的中国、幸福的深圳、幸福的江阴。把幸福放在第一位,民生问题,公共服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就是迎刃而解。因为幸福中国、幸福深圳、幸福江阴的话就会改变评价目标,首先要改变评价的主体,不能让政府评价政府,而是老百姓自己评价。同时幸福最大化也将改变社会行为,要创造一个幸福的社区、幸福的家庭、幸福的企业,从而改变我们的社会行为。
第三,创建一个幸福的人生,改变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今天我们的中国政府行为有问题,社会行为有问题,我们个人行为也有问题,很多人认为中国的问题是制度改革,同时忽略了制度变革同时也要改变个人的行为。不能为了挣钱给别人下毒,这样的行为能行吗?所以幸福最大化就要改变政治、社会的责任。所以幸福不仅可以心理学,也可以成为幸福的社会学,幸福的管理学,幸福的经济学。
我本人也正在为这个幸福的实践做出努力,一方面我成立了幸福研究院研究,同时也成立的深圳市幸福研究中心,在6个城市做试点。做幸福社区的试点,同时很快要和汕头市委书记合作打造一个幸福的汕头。我们的电话是88851085。
第二,我们很多有利益诉求,但是不是所有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得到满足的,或者你的诉求本身是不合理、不正当的也不能得到满足,但是我们13亿人口没有一个情感疏导的系统,我们汽车有维修点,需要保养,我们的情感也需要保养,我发现了一个情感护理。情感护理什么意思?一个人有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当他郁闷的时候会打来电话,求助你,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帮助他。我举个例子,一个25岁的女孩子要自杀,她既没有父爱、母爱、也没有爱人,我们这样说的,你今年25岁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你的命运,人的价值不在于使自己快乐,也在于能够使得别人快乐。所以这个人很快从被悲痛欲绝就变成了阳光灿烂。心理学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药,这个比吃的药还管用。
第三,信仰可以成为人生的第六大信仰,幸福。现在我们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家,今天的年轻人不信上帝,不信来世,不信佛祖,不细马克思怎么办?我认为幸福可以成为人类的第六大信仰。你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大家,你可以不是为了马克思,为了佛祖,但是你一定要为了自己。幸福是人自己的终极关怀,信仰具有强大的力量,中国人缺乏信仰。基督教人也许不同意,基督教没有上帝,但是人为什么那么相信,就是因为人的传播,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都成为幸福的传教士。
主持人:真不一样,请大家提问。
提问:我对你最后讲的一句话,世界上六大信仰,你把幸福定义为第六大信仰。基督教信仰上帝,但是上帝是不存在的,可以追求。是不是幸福、来世都是不存在的?
徐景安:所有的宗教就是追求幸福的,而宗教信仰是需要信它,虔诚信他才会慢慢知道道理,路径是有区别的。而幸福的信仰更多是理性,我也可以冒昧的说一句,宗教是世界的早期因为对世界的恐惧产生的,所以人类更需要创造一个新的信仰,更加理性的信仰,所以我认为幸福信仰可以慢慢扩大的市场,要靠我们的传播。而且幸福信仰的道理像白开水一样简单,但是我们的人并不能认识到这点。所以宗教信仰是存在的,也可以有热情。幸福的信仰同样存在,要诚则灵。
提问:我首先做一下澄清,您刚才讲的积极心理学并不是您主观的幸福感,第二个问题您讲的幸福怎么来界定?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吗?911恐怖分子袭击的时候他是幸福的吗?
徐景安: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但是主观感受是怎么来的?是客观需求得到满足反映出来的,所以幸福可以成为一个学科、一门学问、一门内容。积极心理学比较多的是偏向于个人修养,我现在讲的幸福的功能开始扩大了,扩大到政治、管理,所以创造一个幸福的学校、幸福的人生是积极心理学向外延的扩张,所以积极心理学不等于幸福学,但是幸福学可以成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内容。
提问:我有一些个人意见,您主要强调幸福是个人的责任,中国比如说我们为了房贷的问题,在这种缺乏自由的情况下怎么追求幸福,谈到政府、社会的责任肯定更重要。谢谢。
徐景安:这个是具有普遍性的,既然认为中国人不幸福,怎么改变这个现状?首先需要全面的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为老百姓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这就要改变政府的行为,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任何制度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我们要改变,这个就是我们个人要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化解现在,这个就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同样这个制度如果去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你就会化解这个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性格决定了一个命运,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决定你的性格,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幸福和不幸福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你是积极的、消极的、上进的还是抱怨的,所以当今社会、当今中国要推进改革,为民众推进幸福,但是不要推卸个人责任,你自己怎么对待你的父母、同事、朋友、顾客。
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开始自由了,但是没有规范,只有权利没有责任。大家都在争,不知道男的该干什么,女的该干什么,所以很多很多悲剧其实问题是很小很小的,就是因为他不懂得规范、不懂得责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不要推卸自己追求幸福的责任,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寄托于社会,把善作为一种前提就是错了。谢谢。
主持人:也谢谢徐先生,他对幸福的理解,对幸福在中国社会的一种积极探索充分肯定,尽管我们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一条我们毋庸置疑,徐先生走了好几个单位,徐先生已经年近70了,他的幸福观可以使他长寿、年轻,70岁的人还这样有底气。
徐景安:研究幸福、传递幸福你自己就是幸福的。
主持人:下面有请韩国延世大学教授Eunkook Mark Suh。
Eunkook Mark Suh:首先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我想彭凯平教授和清华大学,尤其是我们这些同事,非常感谢你们。在这两天当中我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经历,在两周之内我们也会召开一个类似的关于幸福的会议,我想韩国跟中国的心理学家的学者能够有机会进一步进行沟通和交流,就积极心理学进行交流。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文化差异,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地图,是英国的一个教授做一个地图,他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绘制了这样一个地图。有深的颜色和浅的颜色,不太幸福的是俄罗斯和非洲,大家快速的看一看这个地图你就可以看到实际上幸福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是不一样的,是有着自己幸福的分布模式的。北美和中美大家可能比较一下他们的经济状况,他们的幸福感是非常强的。有两个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我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不同的分布呢?很多北美的人他们都非常快乐的,有170多个国家他们的幸福感是非常强的,还有一些国家,根据他们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幸福感是比较低的,中国、日本、韩国做的不是非常好,为什么这样子?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大家现在可能多次都听到经济非常重要,这是经济发展的状况,大家可以看到经济发展和幸福感从某种程度上并驾齐驱的,但是你基本的情况都得到了满足,你的经济状况和金钱就不会成为你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了。所以我觉得在这里中国和韩国都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这些亚洲的国家要超过金钱给你带来幸福感的基点,另外我们看看生活方式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
怎么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有很多的可能性的,我们看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总是能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的,对于个人幸福感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这里我对于一些积极心理学的机制是非常感兴趣的,我觉得可以建立比较好的情感。但是有一些文化是比较积极的,有一些比较消极。这里我会给大家谈一谈关于幸福的一些世俗的信念,在很多研究人员当中他们对此不是特别关注,但是我觉得世俗信念对于幸福感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我们的自然生活是有一些目标的,比如说我相信月亮是圆的,但是我可以说服你说月亮是长方形的或者是正方形的,今天月亮出现了,它是圆形的,但是你可以影响到其他人的信念。实际上对我们的经验、观念可以造成一些影响。我可以给大家共享一下我作出的一些研究,幸福的人是一个好人吗?这里在不同的话中是也不同影响的。我是学生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这里有心理学家问美国的学生,假如说这里有一个幸福的人和一个不幸福的人,他们死了之后大家对他们评论,你觉得幸福的人不幸福的人上天堂和下地狱有什么区别,大家都认为幸福的人上天堂的比例比较高。这是无法证实的,只是一种信仰。
在西方的文化当中,甚至觉得幸福是一种道德观,是符合道德的,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我们是生活在西方文化当中的,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验证,可以看看这个是否正确。我们从很多国家收集了这些数据,我们就问他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情景,进入一个咖啡屋坐下来,其实一个陌生人对他的朋友说,我对我的生活非常满意,我对这个人一点都不了解,他说他非常幸福,你的判断就是这样的。在你看来,这个人说他非常幸福,你觉得他是有道德、傲慢、自私还是无私?看看美国的一个数据,美国人他们的幸福感是比较强的,大部分幸福感都觉得这样一个幸福的陌生人他是非常有道德、热情、值得尊敬,但是其他一些人会觉得幸福的人有消极的情感的,大部分美国人都会觉得一个幸福的人是一个积极的人。
日本人是怎样看的?和美国不一样,日本觉得这样一个幸福的人更可能会拥有一些消极的特性,比如说不成熟、自私、肤浅,大家可以看到美国和日本对于幸福人的不同看法。日本觉得一个幸福的人消极的情感、消极的层面比积极的更多一些。大家可以看看消极的特性和积极的特性的一个比较,可以看到数据上的一个差异,这个意味着文化之间对于幸福的解读差异很大。日本和中国他们分值是非常低的。意味着我们对于这个很快乐的圆形永远很负面的特质,文化对于一个快乐的人的想法是不是有区别呢?数据表明是是的。我们看看这个数据,这个并不仅仅是一个观点,如果我们觉得月亮是方的,实际上对于月亮并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感觉是幸福的,这个对人是会有影响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对于快乐的原形有一个感知。
如果你的文化相信幸福不是好东西的话,你就不太可能在众人面前表现成一个快乐的人,因为我们知道根据文献表明,一个快乐的秘密就是你能够把你的快乐表达出来,渲染周围你就会变得更快乐。另外我们看看还有一个世俗的观点,幸福是一种有限的供应,因为我们现在居住在一个非常具有竞争性的社会,人们会觉得幸福供应是不是有限制的。实际上就是一个零和的游戏,比如说在这一刻我的快乐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快乐,如果持这种观点的人,他就信心快乐是一种零和游戏。还有一种人,他们相信世界上的幸福是有限的,他们更多的具有竞争性,是快乐的杀手,不太相信快乐。他在同行中不是很受欢迎的人,周边的人都不愿意跟他打交道,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观点放在文化中考量。快乐是不是一种零和的游戏,我们也觉得对于那些竞争度更高的社会,他们也认为快乐是一种零和的游戏。
文化和幸福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文化世俗信仰是另外一种窗口,最后一点快乐是无限的,希望大家都很快乐。
主持人:咱们有三个提问。
提问: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提问,我们都知道现在合作和竞争是人类,即便他当了总统都会面临合作和竞争两大问题,从人类个体一个组织来说,是采取一种竞争导向的,还是合作导向的,有没有第三种竞合方式来促进幸福?
Eunkook Mark Suh:你的问题非常好,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也面临这个问题,我认为健康形式的竞争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一直都非常钦佩美国社会,尤其是我发现了在这个社会当中总是鼓励积极和健康竞争的,这种竞争促进了国家繁荣和昌盛。竞争是健康的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你如何能够跟你的朋友更好的相处,所以我们需要在竞争和其他美德中达成一种平衡。
提问:非常感谢,谢谢你的发言,你也让我相信我们应该注重这种幸福的调查,因为我一直在过去多年都觉得聪明的成年对对于我们调查会有多严肃的对待。有些人说我们很快乐,我们怎么能够相信他们,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这样的调查,可以相信他们。
提问:幸福的定义是不是应该在西方和东方的定义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Eunkook Mark Suh: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一样,是不是有什么样的情景和因素创造了快乐,比如说在中国我们是不是跟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更快乐啊,不同的文化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谈到东西方的文化的区别和差异有一点更重要,就是个人的感官和体验,是一种非常本能的体验,提到幸福和快乐,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是有更多积极的情绪,希望我们的生活能够更满足、更有成就感,所以这主要取决于在哪个领域能够决定幸福的指标,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分析文化的不同,来确定幸福的领域。
主持人:感谢Eunkook Mark Suh博士。接下来有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健康与卫生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孙立哲先生。
孙立哲:大家好,我是清华园长大的,在中国和美国都有学位,所以这个学位可能贯穿了两个角度。第一个我觉得我们要重新思考什么叫经济学,过去认为是一些数量,其实最早的时候经济学产生的是有整体主义的观点,现在我们好像在传统经济学当中更注重他对于经济增长、GDP测量的发展,所以我认为首先要重新考虑经济学是一个背后价值观的学问。
所谓人类的追求,他为什么产生经济学,经济学对它的新鲜性合理配制做研究,大家说了很多都跟它的生存需求以外的多元需求有关。我们看到基本需求以外很快进入一个多元、全面的领域,这个也说了幸福相悖的时候是因为没有发现新的需求。当然,大家也谈到了是不是主观需求的增长也会有抵抗性,比如说有适应效应,虽然他有了一部分快乐,但是不能维持,还有就是社会比较效应,也产生了很多不幸福的效应。
稀缺性问题可以这么理解,和这个特别有关系,这个图他是关于在时间轴上经济学一个稀缺的变化,开始的时候大家要有其他的物质产品,这个时候产生的战略发现客户是稀缺的,服务非常情感化。客户稳定性稀缺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所以说主流经济学的问题比狭隘,对真实问题的考虑的比较缺失,在经济增长中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数量化道理离现实越来越远,所以在知识结构上跟原始的经济学和心理学有一个融合,所以说这个需求的特点,我们看到过去有一个假设是传统心理学的假设,其他很大部分价值实际上没有被看到,增长的动力在这些需求上。我们做情感决策的时候非常多,实际上是四个方面,人的基本困境问题,人是要死的,所产生的情绪压力非常大,孤独的情感化非常强,孤独要靠爱情什么的,这个价值非常大。还有自由,这些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主题,当然还有无意义,我们产生很多问题的时候没有意义,另外从自利主义到利他主义是一个转变,不做这个转变我们对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够不能真正做出来。
因为我是学医学出身,我就想说说,他实际上有很多遗传的因素,遗传是一个人的基因系统。他会有选择性表达,所以说他内在能力是跟基因的表达相关的,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人跟基因整体、文化体系所结合的能力建设。从人类的构成我想讲这个,为什么小孩会杀人,在美国拿枪扫射,所有的小孩往回看都会发现两个问题,一个家庭的问题,一个环境的问题。这个是我们的文化系统,文化系统为什么跟基因有关系,底下实际上是一些基本假设,引发基金的选择性表达,最后长时间的东西会固化在基因里面,所以这样一个体系是完整的文化体系,所以说有人说文化是表观的东西,其实文化是可以内化的,所以大家对文了解的多,对化知道的少。所以人类文化的认识非常重要,这里积极心理学就不讲了。
我现在还是只从基因一个方面,他有很多基因实验,比如说双胞胎幸福感非常接近,和非双胞胎子女不一样,同时这个可以追踪到他的基因。实际上最近已经发现了长寿的基因,其实内部有一个基因,这个基因平常叫沉默基因,在某种程度下可以启动。衰老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是营养限制,第二有积极的情感可以启发基因,换句话说每个人的积极心理是有能力的,通过一些外在的影响和激发因素可以激发出来。这几个案例我们就不具体说了,到海底捞就很快乐,快乐文化在企业管理的时候,快乐员工造就忠诚顾客。
星巴克也是这样的,实际上留住有价值的客户和新的客户,我们都注意到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老客户成本的6倍。幸福型组织看成一个人,他有内部的快乐体系,但是其中最主要的是员工和客户满意,所以我觉得从追求物质价值实际上是一个追求企业管理方面一个解决方案。
管理到底要什么东西,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必须要创造价值。所以说个是一个服务的金字塔,他是管理非常重视的。这个潜在的需求往往跟情感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关联,这个数据很有意思,客户忠诚度每提高5%,可以让银行利润提升85%。
幸福文化基因在角度的来讲,首先要构建一个比较好的激励系统,数字化的激励、钱的激励比较多。多元的价值观创造整体幸福是非常重要的思路,但是有很多非线性曲线不好捕捉。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四个方面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消费的时候,情感起决定性作用,最终的品牌实际上是客户头脑中的情感结合。
谢谢!
主持人:谢谢孙立哲先生,孙先生作为万国集团的董事长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案例,我特别想听的他没有,如何给我们策划富士康14跳,制止连续跳的事件。
(茶歇)
主持人:各位来宾我们继续进行下半部分论坛,上半部分也四位学者和专家做了发言,其实我对幸福的理解,本来我还觉挺幸福的,听了四位学者讲的以后就变了模糊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