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似乎永远的ZF挂在口头上的字眼,可惜在几千年的精英文化的积累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将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然中华明国在温和的改良过程中,由于法系根基的薄弱,社会文化的薄弱,国家意志或者说打着国家意志的权利阶层,让普世文化再次陷落。
现在的国家,也是以普世价值作为最基本的竞争力的,一切为了人命,人命当家做主,这也真是2000万的先烈建立起的新中国的价值,然这个具有与时俱进宝贵品质的国家,当权力再次阶级化后,精英文化再次在鲜血干涸慢慢渗入大部分人的脑海,改良的道路还能支持多久?
我想这三个点可以努力:
有人说现代资本主义的灵魂是信托责任,我很欣赏,但是每个人都知道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很远很远距离的,我不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但我肯定信托责任,而普世的价值恰恰是信托责任的基础,无论是在法律面前还是在宗教和信仰面前,不可否认在,一次又一次革命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宗教和传统因为无力支撑起时下特别是每个青年人的精神了,从小学的唯物辩证也让神的概念彻底的迷失,偶像的概念多是打发空虚或者给自己一个目标,那么怎么在心里杂乱而荒漠的这一代人心中竖起信托呢?靠共产主义理想?靠民族主义的崛起?或者靠实现个人价值奋斗的一种信仰?建立起强大而普世的法律体系,在改良中,强化人生价值,西方一直由耶稣维持着最后的底线,而我们又有多大的把握呢?先别太远从我们手头的法系建设开始吧。
我想每年所谓从事法系工作的人不在少,然做个有良心的人是那么的难,独立的思考,边缘的立场,我想着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但至少可以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或者我们能多继承一点工作
教育是立国之本,这绝非空话,建立在几亿文盲基础上的国家永远不会强大,文化的丧失是我们身上最大的负债,我们亲手毁掉了太多我们的文化,可惜毁掉容易再拾起恐怕太难,思考教育的时候也许可做两点考虑,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了生产力?把生产力看做游戏的话,必然两种人,一种是玩的人,无论是玩的好或者玩的不好的,一种是制定游戏规则的人,可是老让人玩一种游戏会不会太厌倦?教育的多元化的个性化值得思考,同样的经济成本,为什么不求同存异?另外教育需要真实化,一个孩子长大之后,有了理智判断力之后,他发现从小接受的和旁边人接受的都是值得怀疑的?那么他将多么的不安和恐慌,而这样的情况又有多少?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GDP百分之八增长的基础上的?哈哈,一阵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