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法制谜应用实例
例 1:毛竹(字一) 笔
把“毛”和“竹”(“竹”可用部首“q”替代)当作两个部件,像拼积木一样拼合起来,形成“笔”。
例 2:一撇一直一点(字一) 压
“一”与“撇”(丿)、“一”与“直”(丨)、“一”与“点”(丶)这六个笔画(亦即六个部件),全部利用起来,按顺序拼合就能组成“压”。笔画名称可以用具体笔画替代。
例 3:十月十日(字一) 朝
谜面给定的部件按顺序拼不成字,把顺序打乱,才能拼出谜底“朝”。
例 4:十二月(字一) 青
当简单拼合组不成字时,就要考虑把部件交叉拼合。此例谜面的“十”与“二”笔画交叉拼合后,才能与“月”组成字。
例 5:一点点大(字一) 夹
此例是把“一”和两个“点”(丶)以及“大”,四个部件互相嵌合起来。拼字有点难度,要反复拼合几次才能拼出来。
要注意,“积木法”是要把谜面上所有的字(或笔画部件)都拿来拼合,缺一不可。此例若拼成“头”字,似乎也可以,但没有把谜面给定的部件全部用上,漏了个“一”,所以不能算对。
例 6:一人二人(称谓一) 大夫
先把谜面文字分成两组“一人”与“二人”。“一人”拼合成“大”;“二人”可拼合成“天”或“夫”,取“夫”字方能与“大”组成称谓“大夫”。
例 7:七十二人(称谓一) 车夫
“七十”拼合成“车”,“二人”拼合成“夫”。
例 8:二月一日(福建市名一) 三明
谜面文字按自然顺序分组拼合不成符合谜目要求的字或词时,可以打乱顺序进行分组。此例谜面应分成“二一”与“月日”两组,“二一”拼合成“三”,“月日”拼合成“明”。
例 9:1人1日(云南市名一) 个旧
“1人”拼合成“个”;“1日”拼合成“旧”。阿拉伯数字“1”相似于笔画“丨”,在字形扣合中可互相替代。
例 10:一米(三字口语一) 合得来
“一”与“米”笔画交叉拼合成“来”;谜底“合得来”别解为“(谜面文字)拼合之后可得出‘来’字”。“合得”二字用以说明扣合方法,起衬托作用,这样的字词在灯谜中称为“衬字”或“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