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93 5
2010-08-12
头一次发帖,水平有限,一家之言,粗陋之处,请多指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指出,要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以稳步扩大内需。可见,城市化是个好东西,可以发展经济,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纵然中央强调了中小城镇的发展,但是当我们想起城市的时候,是否有些僵化单一了呢:那就是大城市化。
       我们一说起中国的城市,就是北上广,这三个城市按照世界的标准已经是超级大城市了,甚至有些畸形的大。但是我们再想别的城市的时候,也就是天津重庆深圳等有限的几个,再加上省会城市们,一共不过几十个。而我国有六百多个城市(镇),竟然有九成的城市是我们不关注、看不上的。全国的精力集中到了北上广,各省区的精力集中到了省会首府,这样确实可以有一批拿得出手的城市,但是这样的结果不就加剧了城乡不平衡和地区不平衡了吗?所有的资金集中流入几十个城市,这些地方的房价物价又怎么能不高呢。
        有这样的错误倾向,就自然有其后果,那就是大城市中的房价上涨,生活成本提高。此时的资源是不合理分配的,那么看不见的手就逐渐要调节了,而调节的方式,便是逃离北上广。这样的说法,在我们看来是很悲情的,但或许很有其合理性。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经历了很长时间,到今天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可以以其为借鉴。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极为关键一步,就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含义是人口由中心城区流向城郊定居;其条件是交通的发展,市中心生活成本提高、环境恶化,以及城郊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广义地理解,我们还可以将逆城市化的含义再引申一下:人口由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条件类似。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在日间市区工作夜间在郊区生活,而后者是工作生活都在中小城市本地完成。
      举两个例子。伦敦因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的先行而可以称作最早城市化了的都市。伦敦的逆城市化应该是属于第一种的,在均衡匀速的发展过程中,它的中心城区的经济政治中心职能没有弱化,而其居住问题通过开发卫星城和发展交通网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英国有一个词叫“commuter”,就是说的每天往返于住处与工作场所的上班族。伦敦的经济很发达,所以人们的收入都很高;而伦敦卫星城的物价水平比较低,所以在伦敦市区工作的人足以用伦敦的收入维持在卫星城的生活。而将中心城区与卫星城连接起来的,就是古老而完备的伦敦地铁公交系统。这一点的关键,我们或许可以归结其为城市规模的匀速扩张加之完备的交通系统。
     美国是现在最发达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很高,但是当我们想起美国的时候,又能想起几个大城市呢?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芝加哥,因为姚明我们又知道了休斯敦。就这些了吧。因为美国的城市化模式或许可以归结为第二种,中小城市繁荣发展。除了纽约、洛杉矶几个大城市,基本就没有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了,这和美国的国力看上去并不匹配。然而,这正是美国实力的体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特色而能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来。自然,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不均衡,比如纽约肯定要比底特律发达,但是底特律之类的城市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他们比的收入比纽约低,却足够维持成本比纽约更低的生活。硅谷地区大都是中小城镇,但是经济很发达,所以就不存在负担不起房价的问题;又如德克萨斯有航天业,内华达州有旅游业,五大湖区有发达的重工业。全国的经济有中心,但是集中度并不很高,所以各地都有支撑自己发展的资源。这样下来,人口向纽约流动的意愿并不明显,纽约的高物价、高房价水平因其不关系多数民众的利益也就可以接受。这样的逆城市化,我们或许可以把原因笼统地归结于各地发展的相对均衡化。
      我们国家逆城市化的第一种方式,似乎是失败的。城市发展太快,导致的不只是用地规模扩大,还有流入人口剧增,两者重叠作用,导致向郊区的人口流动速度被城市扩张速度超越,于是形成了所谓“蚁族”。除了用地规模、人口数量的作用,公共交通事业的缓慢发展进一步导致了大城市的畸形化。蚁族被生活成本从市中心挤压了出来,逃到了郊区,但是他们并没有享受到较低的物价和较好的环境,更为甚者,由于交通拥堵,他们还要忍受早起晚归的堵车生活。蚁族的出现,似乎标志了北京的“市区工作化,郊区生活化”的逆城市化模式的失败。
       这样,我们就只能向更远处走了,即走逆城市化的第二条道路。从全国的中心走到地区的中心,似乎生活成本还是有点高,那么就再走远点,到了中小城市。有些中小城市的环境是比较宜居的,加之房价较低,物价水平可以接受,便可以长期定居。自然,中小城市的收入会比北京上海低很多,但是生活成本的更大降低让这一点变得可以接受。现在出现的一些“蚁族变中产”便印证了这一点。
      似乎,问题解决了,只要越来越多的蚁族出逃,流向中小城市,那么大城市的房价就会下降,城市化进程就会推进,万事大吉了。是么?
      希望是,但恐怕不是。因为第二种模式的关键点,我们并没有达到,即各地均有各自的经济增长点。现在,因为蚁族流动的规模较小,以及中小城镇本身对于人才的缺口,中小城市消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没有显现。因为资源过度集中于每个地区的中心点上,中小城镇所在的“面”的发展空间是很有限的。如果蚁族迁移的这一步继续走下去,中小城镇的收入将更低,而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又会因人口流入而提高,那时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除了这一点,还有些社会的因素将导致大城市的房价、物价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最突出的就是教育资源。很多人去了北京、天津,并不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因为在京津等地的高招政策带明显的倾向性短期内不可改变,所以因为上大学而产生的买房、迁居并不会减少。加之已经有了京津户口、房屋的居民不会迁出,人口只会逐渐沉淀,房价也只会不断抬高。教改,或许也关系到房价问题的解决。
      其实文教资源的问题,也是资源投入不均的问题,只不过具体化了而已。而要真正解决房价过高、蚁族聚居、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均的问题,关键或许在于解决经济增长点不均的问题。即要让各省各市各县都保有自己的资源,换言之,让各地分工真正分开,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城市全能的局面:北京是经济政治文化交通旅游中心,上海也是,广州还是;到了各个省区,亦然。
       只有资源在各个地区合理地分配,让我们在各个地方都有发展增收的机会,让我们的孩子在各个地方都有接受优质教育的可能,我们才有能够安居于中小城市,才能推动全国均衡的发展,才能不被逼无奈而加入蚁族从而不情愿地推高亦然推不到的房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2 20:18:32
在大城市生活真的很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2 18:58:45
楼主虽然是第一次发贴,但很有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2 20:57:39
肤浅,幼稚。把这个问题再往深点想,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者说站在你个人的角度,你会如何抉择呢?要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要小城市的一间房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3 23:41:04
只能说 楼主的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不去大城市,就等于未来会没保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4 15:47:06
楼主说得真好,个人也认为中国逆城市化现象已十分严重了,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使许多农村都是留守人员,这样的话农村怎么发展,在城市化中,虽然当官的大会小会讲,真正说清中国怎么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人不多,有些人甚至把之简单认识为农民的减少、城市居民的增加。外国没有农户和非农户之说,能说明他们已实现城乡一体化了吗。还有些地方搞一小块地,也敢叫城乡一体化工程,城乡一体化是区域、均衡的概念,不是一个片面的东西。总之,感觉楼主说得很好,有共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