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史根本上是一部简单的历史重复史。
中国每一个朝代的轮换都由农民起义来启动,然后另一个朝代来重复这一规律。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简单的重复历史,这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一、重农抑商的政治和文化根基。商代表分工、交换、视野、智慧和财富。无商或商被压制,把中国封建民间社会逐步禁锢在死气沉沉的思想藩篱之中。充斥在统治者及其思想家脑子里的是土地、农业、教化和统治之术。
二、井田制。封建农民被严厉禁止自由迁徙,只能固守在一方天地,所谓“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本质概括。这也是主流历史学家所没有共同重点强调的一个命题。而正是这一物质基础,决定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顽固。
三、科举、重农抑商、皇权专制的相互作用机制。科举直接就是统治思想的延续和巩固,直接服务于皇权专制。重农抑商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的、农业为主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在科举和皇权专制的维护下进一步强化,并且是两方面的相互强化。
四、中国封建社会的凝固的外部环境。没有外敌的入侵和威胁。明朝开始才有日本的骚扰。内部是落后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但是更加落后的经济方式,不会对封建制度造成真正的威胁。关键是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和周围国家民族形成藩属—朝贡制度。关于人类社会制度的演变,一个看内部生产方式的演变,一个看外部的生存环境。在欧洲,有历史记载以来,历史上政权和政治始终处于外来的威胁、交流和斗争。这是欧洲历史的特点。这是欧洲历史总体看来比中国历史“活”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