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也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佳的生产组织技术之一。
1.精益生产的概念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是他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在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代表的JIT生产方式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2.精益生产的特点
①拉动式准时化生产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道工序供应的准时化)。
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②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③团队工作法
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团队人员工作业绩的评定受团队内部的评价的影响。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对每一步工作的稽核,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
④并行工程
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
3.精益生产管理思想核心
精益生产的基本思想是:如何实现“只在需要的时候,投入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准时提交给客户”和企业效益最大化?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迅速对应及占领市场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企业文化。精益生产是追求完美、卓越的、精益求精的生产体系,最终实现“7个零+1个最大化”的目标,同时它也是支持个人及整个企业的精神力量。其主要内容包括:
●库存为“0”——实现“一个流”、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计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降为零。
●机型切换为“0”——实现混流生产模式,将品种切换时间降低为零。
●浪费为“0”——消除多余制造、搬运、等待、多余加工等的浪费,最终实现企业各种浪费为零。
●不良品为“0”——实现“不投入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的零不良管理体系。
●故障为“0”——消除设备故障停机等现象,实现零故障。
●停滞现象为“0”——提前期最短化,实现短交期、快速对应市场。
●灾害为“0”——安全生产。
●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低成本、短交期、高收益。
精益生产管理思想最终目标必然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管理中的具体目标,则是通过消灭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最低化。
并行工程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更偏重于对销售的促进。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消灭生产中的浪费。对于不良品的加工只能是浪费,且掩盖了生产中隐藏的问题,造成进一步的浪费。相对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并非精益生产所独创,但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它们体现了更好的效益。
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则是精益生产在计划系统方面的独创,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在于,既向生产线提供良好的柔性,符合现代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又能充分挖掘生产中降低成本的潜力。
精益生产正是通过准时化生产、少人化、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消除一切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可以发现,精益生产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是,它在组织生产中对消灭物流浪费的无限追求,即对物流环境的需求和内部的分权决策。进一步分析精益生产可以发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及少人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之所以能够发挥比大批量生产更大的作用,核心在于充分协作的团队式工作方式。此外,企业外部的密切合作环境也是精益生产实现的必要且独特的条件。
综上所述,基于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是精益生产的真正核心所在。
4.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
国内制造型企业要想很好的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有四个关键因素:
①目标明确。既要对最终达成的目标明确,也要对中间的过程目标明确,所以要明确制定各种标准,包括效率改进标准、作业标准、状态标准、考核标准等。
②改变观念。只有每个员工改变原有看待问题、开展工作的方法才能把工作落实到实处。
③人员到位。对于此项工作,要保证“谁能做事谁来做”。
④衔接得当。对于各部分内容要合理的衔接,避免造成基础不牢而下一步工作难以开展,但同时也要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使结果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