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464 2
2005-01-07
论现阶段我国融资模式与企业外部监督模式的选择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融资模式

目前世界上的融资模式主要有两种,英美市场契约型和日德半市场半契约模式。事实上两种模式并不存在孰优孰劣,在不同的融资模式中,存在不同的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公司治理模式和金融监管模式。

(一)英美市场契约模式

在英美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企业自有资金的比率比较高、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之间的高度竞争、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对银行融资的替代、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的股票以及银行活动本身受到严格监督,所以在企业与银行相互关系方面,两者大致保持一种松散的平等关系,企业从融资渠道的稳定性、灵活性、低成本等角度选择融资形式和时机,银行则根据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原则发放贷款。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董事会监督经理层的而日常经营活动,在企业面临财务困难时,董事会有权利获得控制权,惩罚经理层或者替换代理人。在英美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个完善的经理人市场,使得股东在寻找代理人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种选择。另一方面,当公司的业绩下降时,股票市场上股东采取“用脚投票”的方式,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公司被外部收购。正是这种内外部监督机制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促进了企业的高效经营。这种融资模式能够满足各种规模企业的融资需要,证券市场为成熟的大型现代公司和初创的小型高科技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二)日本德国的半市场半契约制度

这种模式在不同的国家根据各国的具体法律制度、历史传统和政策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这种体制的建立都是为了满足赶超不平衡发展战略对资金的非均衡配置和对大企业给予特殊扶植的目的。这种模式依赖于银行与企业长期稳定的承诺关系、银行之间的相互委托监控关系以及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严格监管和保护政策。银行和企业存在密切的关系,双方自由选择对方,银行满足企业持续的贷款需求,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管理资源,企业和银行相互持股,作为回报,企业在主银行开设支付结算账户,通常由主银行作为债券持有者的法定受托管理人。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主银行不干涉企业的管理,但在企业遇到财务困难时,主银行按照承诺救助企业,同时派驻管理人员接管企业,更换管理人员,使企业经营改善。在这种制度下,政府一般实行金融约束政策,中央银行成为政府领导下的一个机构,为政府经济政策服务;主要商业银行都由政府所有或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禁止民间金融活动;长期人为执行低利率政策甚至负利率政策,以为企业筹措廉价资金;政府控制贷款规模和方向,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部门和企业,一般是重化工企业;没有资本市场或资本市场很不发达。正是在这种政府的保护下,主银行期望获得信息优势和信息租金、市场力量和成本的均匀分担、声誉、特殊关系租金、金融约束和政策设定得相机性租金才具有动力对客户企业进行监督和救助。

二、以上两种模式现阶段在我国的局限性

以上介绍的两种融资模式均具有一定的优点,问题是一个体制在某个国家的某个时期运作良好,在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时期可能运行得不好。在信息不完善、不对称且存在交易摩擦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体制都包含不同的信息运转机制、激励机制和不同的监控和控制机制。把这两种模式中的任何一种搬到今天的中国使之成为主导的金融模式都有其局限性。

(一) 日德模式在我国的局限性

在我国建立这种模式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方面是如何使银行具有监督客户企业以及在客户企业遇到财务危机时救助客户企业的动力;第二个方面在与客户企业是否愿意与银行保持紧密的关系;还有就是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制约。我国目前的经济处于转轨阶段,国有企业和银行均属于公有产权,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存在预算软约束。尽管国有银行事实上承担着救助国有银行的责任,但这种行为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并非国有银行的自愿行为。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也是形式上而没有实质性效果,在预算软约束下(银行和国有企业在亏损面临破产时政府会出面救助),国有银行根本没有动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监督并对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国有企业的金融业务往往有多家银行或者金融机构承担,而不是由某家向其贷款额最大的银行承担。银行因此不可能获得信息优势和信息租金、市场力量和成本的均匀分担、声誉、特殊关系租金。对国有企业而言,管理层预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政府会安排银行给予贷款,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时,政府会出面救助,企业没有必要牺牲向外部公布企业的经营状况,接受银行的严格监督。最后,与六、七十年代相比,当今国际环境的特点是资本市场全球化程度增高,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寻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资本市场。我国已经加入WTO,金融改革的基本取向是金融市场化,利率逐步市场化,不断放宽金融准入,允许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入,大力发展替代银行融资的资本市场。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将逐渐失去金融约束和政策设定的相机性租金。面临银行业的激烈竞争,银行滞存大量债权在客户企业,如果银行继续承担对企业的破产救助等责任,无疑会增加银行的坏账、呆账,新进入的银行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那么银行很可能出现道德危害,表现在银行和企业合谋进行高风险高收益投资,使金融系统积累大量风险。

(二) 英美模式在我国的局限性

以金融市场为主导的美国模式在世界领先的经济体中可以良好地运行,但是它还尚未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更不用说发展中国家了。中国现在完全采用美国模式的问题有两方面。首先,这种模式超越了中国的发展阶段。首先,我国没有一大批按照现代企业规范运作的民营和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有名无实,缺乏一个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其次,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公司上市存在严格的控制,缺乏证券评级的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股市投机现象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缺乏减少公司代理成本,监督代理人的功能。毫无疑问,中国的金融市场应当快速发展,并且也将快速发展。但现实地说,在未来的一二十年里,中国仍将处于经济发展的低中阶段,企业的规范运作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大可能像美国那样发挥主导作用。其次,应认识到美国金融体系具有相当的特殊性:只有美元才是全世界的“通行货币”,只有美国国库券才是大多数其他国家的最重要的外汇储备。其结果是,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市场都易于受到外部动荡的冲击。事实表明,至今为止,即便是日元和欧元都无法挑战美元。因此,美国的金融稳定是一个特例,而其他追随美国模式的国家不应想当然地假定它们也能获得同样的稳定。因此,如果不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美国的特殊条件而盲目地追随美国模式的话,中国的金融发展也许会滑进陷阱。

三、我国现阶段融资模式的选择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资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在一定的金融体制中如何最出色地向企业部门提供外部资金以及如何通过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监督借款人的行动和运作。我国目前的融资模式的选择就是要在现有的制度下,满足企业融资的需要,同时有效的监督借款人的行为和运作。同时选择中国企业的融资模式的思路,应该是考虑经济的结构和多样性、以及当前的国际环境。我国现在处于不发达阶段,经济结构中既存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也拥有一大批的大型企业。同时,经济中还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这种多元的经济主体,需要相应的多元的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应鼓励发展壮大银行业和自我融资和非正式融资机制。外资企业对资本市场融资有需求,就应大力发展完善资本市场。今天的中国比当年处于赶超阶段的日本、韩国和台湾都更多地暴露在全球化的环境之下。要充分地考虑全球化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的风险。

然而目前我国融资模式的选择,应该是一种过渡式的选择。因为在现有的企业运作模式下,任何一种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为主运行良好的融资模式搬到我国都会丧失其对经理层的监督功能。如果从次优的角度选择,我国目前应该选择一个以银行为基础的体制,同时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自我融资和非正式融资。因为在目前的条件下,银行在评估借款人的信誉、新项目的可行性、对借款企业运行状况的监控及挽救或清算陷入困境企业等方面都比证券市场机构要好些(成本较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5 23:56:52
dfsdsds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9 05:48:26
good points. I enjoyed reading your essay. It would be more convincing to provide some evidenc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