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8-18 11:06:09
120# venite
那个教授的话我觉得还是能代表大部分学生心声的.听您的话您可能是贸大的青年教师或者硕博等.我是贸大的本科生,在贸大感受很深的就是贸大的学生大一不翘,大二选翘,大三选上的上课习惯,贸大的学生都是高分考来的没有都不喜欢上课的道理,问题是贸大的教学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本身扩招后师资就有些跟不上,但招进来的老师都大部分为学术,就想您前面提到得囤积了很多人才,但教学质量都很一般.我能理解您说的矛盾是什么,贸大现在是有资源,但问题是教学和学术都存在短板,先补救哪一个的问题,贸大向来是重本科生而轻研究生的,比如说贸大的交流机会总是本科生先选,选剩下的再给研究生选.但目前的社会潮流是重研究生,科研型大学才是优秀的大学,我可能有点缺乏逻辑了,无法给出准备的答案,因为我包括我周围的同学和一些老师都在纠结贸大究竟要走哪个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1:14:43
120# venite
另外关于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强而学术基础相对弱,我想这就是贸大学生就业好上手快但后劲不足的原因吧,当然老一辈校友就不提了,那时候的贸大和现在的贸大不是一个风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1:36:14
120# venite
清华在职场混的好的表达能力也不差啊。再者别人喜欢清华是因为学校本身为用人单位起到了筛选和发送信号的作用。再者我向来认为学术和就业关系不到。中国的经济金融实务落后国外很多年,很多研究生学的课程实际中用不到。混的好的还是善交际的。我个人偏好学术而不太善交际,找实习着实有点郁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1:47:34
Zuros 发表于 2010-8-18 11:36
120# venite
清华在职场混的好的表达能力也不差啊。再者别人喜欢清华是因为学校本身为用人单位起到了筛选和发送信号的作用。再者我向来认为学术和就业关系不到。中国的经济金融实务落后国外很多年,很多研究生学的课程实际中用不到。混的好的还是善交际的。我个人偏好学术而不太善交际,找实习着实有点郁闷。
表达和交际能力跟个人性格以及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基本上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如果某大学学生说自己最主要优点是交际能力,说实话,那这个学生所在的大学基本上没有教给这个学生有益的东西。

学术跟就业并无直接关系,中国学术跟国外的差距是学者们的事情。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学的东西,中国跟国外并无明显差别。学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学术训练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塑造作用,而不是说这些学术可以直接用于职场。你可以看看国外名校本科生的课程,基本上都是纯而又纯的东西,少见中国大学那么多看上去非常实用但实际上严重脱离现实的应用性课程。人家真正直接面向职场的学位,主要是一年制或者两年制的研究生项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2:12:30
empty1203 发表于 2010-8-18 11:06
120# venite
那个教授的话我觉得还是能代表大部分学生心声的.听您的话您可能是贸大的青年教师或者硕博等.我是贸大的本科生,在贸大感受很深的就是贸大的学生大一不翘,大二选翘,大三选上的上课习惯,贸大的学生都是高分考来的没有都不喜欢上课的道理,问题是贸大的教学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本身扩招后师资就有些跟不上,但招进来的老师都大部分为学术,就想您前面提到得囤积了很多人才,但教学质量都很一般.我能理解您说的矛盾是什么,贸大现在是有资源,但问题是教学和学术都存在短板,先补救哪一个的问题,贸大向来是重本科生而轻研究生的,比如说贸大的交流机会总是本科生先选,选剩下的再给研究生选.但目前的社会潮流是重研究生,科研型大学才是优秀的大学,我可能有点缺乏逻辑了,无法给出准备的答案,因为我包括我周围的同学和一些老师都在纠结贸大究竟要走哪个方向.
我一向觉得学校的学风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学校整体的课程、教学和培养体系造成的。贸大不仅本科生,而且研究生的课程体系都过度偏重应用性。但说句实话,大学有几个老师真正了解事务性和操作性的东西?真正擅长投资的高手会跑到大学去教学生投资?我就见过不知银行、基金为何物的年轻教师被硬派去给本科生讲银行管理、基金操作。如果大学都充斥这样的课程,换成我,我也会翘课的,还不如去实习有用。

贸大有大批的老师以讲课为生,科研基本不碰,强调科研无非是把资源向研究型教师倾斜而已,或许在一定范围内还可以操作,但要像上财那样把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体系也翻过个,就等于咋很多人的饭碗。可是,如果教学改革不动手,那科研和教学永远就是两张皮,教、学相长相得益彰就只能是奢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2:13:55
21# dzq2888421

你确定??我觉得陈志鸿也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12:29:56
看到楼主的这个帖子,俺作为经贸学院土鳖泪奔飘过~
还是把这贴锁了吧~别说那么多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20:25:28
124# venite
我觉得学校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事前的自我选择问题。大学设置那种无聊落后的课其实是受社会评价的影响。在中国,各用人单位只关注眼前,强调短暂的实用性。所以在中国什么历史系中文系都不太好找工作。而在美国用人单位更关注你的个人品性休养和思维习惯,所以历史系毕业生反而相当抢手。而社会的浮躁使很多学生和家长将大学唯一的作用看成就业,而这一点从高考分数可以看出。学校为了迎合需求也变得越发务实。其实即使民众很务实,若能改变人才评价体系,这种课程务实化的趋势也可以得到遏制。
PS:其它国家我不清楚。不过美国的就业窗口主要针对本科生和博士生。硕士主要充当分界作用,不像我国现在这种硕士满天飞,相当不正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8 20:37:20
贸大不是不错的么,大概因为是外语外贸大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13:47:11
贸大的就业水平很高的,排名很虚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16:37:20
65# venite    说的有道理  财经院校比来比去  很多都是短线指标  比如每年的就业去向  但是学生在社会中的职业发展 和持续能力难以反映在学校育人的成绩里。  说到高考成绩  这几年 外贸 中财  上财几乎是同一水平的  各有高低在不同省份。当然在北京  外贸还是高几分。学科上 外贸比中财更偏科  这个也是事实  希望能有大的调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19:35:29
上财  央财  西财  对外经贸,在这版面上凑齐一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9 20:27:54
楼主说的有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1:07:52
seaoccean 发表于 2010-8-19 16:37
65# venite    说的有道理  财经院校比来比去  很多都是短线指标  比如每年的就业去向  但是学生在社会中的职业发展 和持续能力难以反映在学校育人的成绩里。  说到高考成绩  这几年 外贸 中财  上财几乎是同一水平的  各有高低在不同省份。当然在北京  外贸还是高几分。学科上 外贸比中财更偏科  这个也是事实  希望能有大的调整。
其实现在上财的势头蛮好,按他们目前的思路再搞个十年,就能从财经类院校中彻底地脱颖而出了,在财经学科上或许可以把人大挤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4:09:20
134# venite    财经学科也算庞杂  用10年时间把人大压下去  恐怕难度很大  人大也在发展  但是你说财经中某个或某几个二级学科 如果照此做下去 有可能赶上来。不过这又能如何  除了人大  好多综合性大学  以及财经中的中财 外贸 西财 中南  东北  江西  都可以也可能在某几个二级学科有所建树  甚至独树一帜  竞争很激烈  谁都不想做垫底。光说上海把  上财要在管理学 经济学  全面超越复旦  交大 何其难也?  部分学科能够领先一点点 也实属不易。看看 交大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吧   有后台就是什么都能办  白手起家 一夜之间突飞猛进 也是有的。想当年 北京的国家会计学院 依托单位 抛开了人大  中财 那么强的会计学传统优势  而偏偏选清华  让好多人大跌眼镜  什么都没有不要紧  没有历史不要紧  只要上面支持  一声令下  钞票一到  教授有了  海归有了  房子 有了  科研有了。一样的道理。 十年太久 只争朝夕  中国的高校建设  包括学科建设 不懂政治不行  不考政治不行  没钱不行!  所以 话说的大点没什么 但是底气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就是这个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7:23:47
seaoccean 发表于 2010-8-20 14:09
134# venite    财经学科也算庞杂  用10年时间把人大压下去  恐怕难度很大  人大也在发展  但是你说财经中某个或某几个二级学科 如果照此做下去 有可能赶上来。不过这又能如何  除了人大  好多综合性大学  以及财经中的中财 外贸 西财 中南  东北  江西  都可以也可能在某几个二级学科有所建树  甚至独树一帜  竞争很激烈  谁都不想做垫底。光说上海把  上财要在管理学 经济学  全面超越复旦  交大 何其难也?  部分学科能够领先一点点 也实属不易。看看 交大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吧   有后台就是什么都能办  白手起家 一夜之间突飞猛进 也是有的。想当年 北京的国家会计学院 依托单位 抛开了人大  中财 那么强的会计学传统优势  而偏偏选清华  让好多人大跌眼镜  什么都没有不要紧  没有历史不要紧  只要上面支持  一声令下  钞票一到  教授有了  海归有了  房子 有了  科研有了。一样的道理。 十年太久 只争朝夕  中国的高校建设  包括学科建设 不懂政治不行  不考政治不行  没钱不行!  所以 话说的大点没什么 但是底气不是自己给自己的。就是这个现实。
其实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比较学科实力时,比较的对象是北大、清华、上财,可以说目前的上财已在相当程度上威胁着人大的地位。当然,上财有爆发的嫌疑,可持续性也值得怀疑。但我们可以看看各个高校改革的方式,绝大多数都是CCER模式,即另起炉灶搞几个基地,在这个小圈子里试点新的科研和人才培养体制,传统学院基本不动。而上财的做法,则是直接改造传统学院,变革的深彻程度是其它高校所不及的,不是简单的买人、买论文。要论财力和投入,其实好几个地方是不比上财差的,但实际取得的效果却相距甚远,不能不引起深思。

我不是上财的,无意替吹嘘他们。在中国做点事情是相当艰难的,不仅仅有你说的政治上的问题,目前最棘手的其实是高校内部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或者派别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若干年前,周济到北大CCER参观,直接就说CCER的今天就是中国教育的未来。应该说,现在高校的科研还是教学,应该朝什么方向走,相当程度上是有些共识的,但很难推动,很多东西一动就触及一大批人的饭碗。周济称赞的CCER体制,就是在北大其它学院都推不动,只能搞孤岛实验,更不要说在中国高校普遍推广。上财现在做的,就是把CCER式的孤岛实验,变成全校性的整体变革。不管他们未来能走多远,我希望上财能够坚持再搞上个十几年,这样很多新的观念和做法就会扎下根来,成为共识和普遍做法,从而带动其它高校的改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0 19:48:39
115# venite
这个说的不错,作为一个UIBEr深有感触
另外顶一下lz,争论排名什么的最讨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08:56:41
136# venite
真的?受宠若惊,压力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16:56:05
贸大,目标啊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1 21:18:01
hehe ,kankanyouq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1:52:00
136# venite     恩  其他的意思我都明白  不过借用你的话讲 既然孤岛式的实验未必有前途   那么跳出一各学校 纵眼全国  上财是不是孤岛? 再有 到底是孤岛式的改革好 还是全校一盘棋 我想已经开始财经学科改革了北大  武大  中财  西财等都带有渐进性 实验性  和过渡性  相比之下  上财的可谓全盘式  激进式 。到底哪种模式好 这个不取决于模式本身的优劣高低  不在于一点一面的风出草动,结论尚未可知,但是两种实践都值得鼓励和发展。时间检验一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09:17:35
seaoccean
在CCER和光华崛起之前,北大的经济学科是不能跟人大相比的,就是跟武大比,也是占不到任何便宜;还有清华经管,十多年前,恐怕连国内前十都是没有份的;上财在引进田国强等海归推动改革之前,在国内财经类院校什么地位,现在又是什么地位,我想大家都是清楚的。所以说,改革的早与晚、快与慢、深与浅,实际效果是一目了然的。

当然,每个高校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搞渐进式改革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毕竟比什么都不干、坐等别人赶超的学校强不少。我也同意你说的,能笑到最后的,不在于现在的动静大小,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改革的持续性。不过就这一点而言,我实在看不出那些搞渐进改革的有什么迹象比上财更有持续性。武大邹恒甫已经被赶走了,在中财的新基地也岌岌可危,北大CCER要不是有林毅夫等强人撑着,也早就被灭了。像中财和人大搞的其它几个基地,能比这两个标杆前景更好?只有光华和清华经管这些由传统学院改造成的新式学院,才能给大家提供稳定的预期,因而成为海龟回国的首选,并显示出强大的后劲。要不然,林毅夫会放弃CCER的品牌,费尽心思去搞国家发展研究院?所以,上财放弃CCER式的试点办法,从经济学院开始,逐一改造传统学院,绝对是明智之举,也必将成为未来高校改革的主流做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0:35:04
142# venite
请前辈赐教一下林毅夫把CCER改成国发院的动机。我一直很好奇。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0:48:53
142# venite
田国强的的经济学院发展并不是你说的那么顺利,最少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学院内耗问题,没有处理好外部资源与内部力量整合,所以上财倒田派的势力也不少,还不包括学校高层领导核心之中有人对他的不满,另外田搞的经济学创新平台的自主权有限。邹恒甫搞的cema并非像你说的岌岌可危,相反是状态渐佳,中财虽然也是门派林立,但不在一个池子里面洗脚,倒是相安无事,连邹本人在中财2010年毕业典礼上也说,中财是他呆过最舒服的地方,确实,一是学校把他当宝,二是给了他相当大的自主权,三是弹药充足,经费可持续性保证,就科研经费来说,中财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了上财,中财当年是2700多万,上财是2500多万,2005年进创新平台以前两校科研经费只有1000万多点,2006年后两校科研经费就增长了近一倍。当然学校的自筹经费和其他渠道的经费是统计盲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0:53:07
Zuros 发表于 2010-8-23 10:35
142# venite
请前辈赐教一下林毅夫把CCER改成国发院的动机。我一直很好奇。谢谢。
很简单,CCER作为一个研究所,却干着某些学院才能干的事情,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赚钱养命的项目有随时被剥夺从而走向解体的危险。林毅夫想把CCER改造成学院,但遭到一些单位强烈抵制,最后各让一步,CCER升半级成为研究院。我估计林毅夫回国后,下一步就是再升半级变成真正的学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1:00:59
比较这种行为真的很无聊, 多夸夸他人,多要求自己,谦逊的人生不是挺好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1:06:40
庙风 发表于 2010-8-23 10:48
142# venite
田国强的的经济学院发展并不是你说的那么顺利,最少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学院内耗问题,没有处理好外部资源与内部力量整合,所以上财倒田派的势力也不少,还不包括学校高层领导核心之中有人对他的不满,另外田搞的经济学创新平台的自主权有限。邹恒甫搞的cema并非像你说的岌岌可危,相反是状态渐佳,中财虽然也是门派林立,但不在一个池子里面洗脚,倒是相安无事,连邹本人在中财2010年毕业典礼上也说,中财是他呆过最舒服的地方,确实,一是学校把他当宝,二是给了他相当大的自主权,三是弹药充足,经费可持续性保证,就科研经费来说,中财在2008年就已经超过了上财,中财当年是2700多万,上财是2500多万,2005年进创新平台以前两校科研经费只有1000万多点,2006年后两校科研经费就增长了近一倍。当然学校的自筹经费和其他渠道的经费是统计盲区,
CEMA状态渐佳?我倒认识里面几个人,怎么跟你说的完全相反?我还知道现在很多人,宁愿去中财经院,也不肯去CEMA的,还是老邹的熟人呢!CEMA境况如此,其它几个还能好到哪儿去?我可是见过他们的海龟到处面试想挪地方的。

田国强最早准备去华工,华工不远给他实权,最后才去的上财。至于你说的内耗,哪一家没有?没有内耗,还要他干啥?

中财现在的确冒得很快,但我碰到的中财人,就没见过拿中财跟上财相比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1:12:35
上海财大经济学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试点总结报告(2010/6)
改革、发展与创新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的上财实践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创新平台”建设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六月

..........................................................................

再次,建议实行大学校长任期和年龄弹性制,对真正有胆识、有魄力的优秀校长赋予长期任职,以保持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美国著名大学校长的年龄大多超过60岁,平均任期为12.2年,而哈佛大学26任校长的平均任期更接近14年,这是其办成世界第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反观我国目前大学校长的平均任期还不到美国的一半,也明显短于建国初期大学校长的任期。

————————————————
田国强讲这些话意味着什么:
两种理解:

1. 田国强希望不要撤换他,多给他一些时间证明自己。
2  田国强希望上财现任校长谈敏(田的后台大老板)不要退休,能再坚持几年。
在一个学科实力汇报材料中,

专门把“校长任期”作为一个话题来谈的,田国强让很多人开了眼界,前所未闻。谈敏今年要内退了,没有了谈的支持,上财的支持力度能不能维持是个问题。田刚上台的时候,上财一片风生水起,前景欣欣向荣。之后网上也到处出现一个热帖描述上财的硕博连读制度如何如何。但这几年来,上财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如果谈敏是钱伟长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1:21:38
庙风 发表于 2010-8-23 11:12
上财校领导换届,田国强有些紧张,我比你更清楚。换届后,上财会朝什么方向变化,现在谁也不清楚,业内很多人都盯着上财的动向呢!不过,我看你的发言,好像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啊?有上财这个标杆在前面顶着压力当改革先行者,不光中财、贸大,连带着人大、北大都会受益的,我们应该盼着上财朝好的方向走才是。像你这样,热爱母校可以理解,但不是这么个热爱法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3 11:23:52
贸大的,来支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