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13 8
2010-08-17
海外华媒热议“中国经济超日”:勿忘邓小平教诲
日本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将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消息引起港台地区和外国华文报章关注,有报道形容说,“超日说”恐遭捧杀,大陆谨慎以对。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经济仍面对诸多难题,邓小平“韬光养晦、永不称霸”教诲,仍具现实意义。
香港《文汇报》17日刊文《不可迷醉于“世界第二”》说,今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成定局。但在“世界第二”光环背后,中国人均GDP仍远远落在全球第99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因此,对于这一新头衔,中国不应“得意”,更不能“迷醉”。
该报社评《中国经济跃升第二两面观》说,中国经济虽将跃升全球第二,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距离。中国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内需市场。日本则应以合作心态看待中国发展。
《大公报》刊出社评《GDP超日后更要善用大国优势》。社评说,中国经济规模虽说仍是大而不强,但大本身便是资源,故要善用大国优势。为此必须有相应的针对性战略,并清晰定明任务与目标。
《星岛日报》报道说,继超越德国以后,中国经济总量将再次超越日本,成为经济“超级大国”,这标志中国经济进入新的里程碑。不过,经济学家丝毫没有沾沾自喜,瑞信经济学家陶冬直言“这具有新闻价值,但没有经济价值”。事实上,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经济仍面对诸多难题。
台湾《联合报》报道说,大陆的国际政经地位上升,但相对地,世界各国也要求大陆尽更多责任,其中一个最显著议题就是西方的“人民币低估论”,其次是“债权国责任论”、“中国能源消费世界第一”等议题。
不过,面对这些指责,中国大陆也有话说,大陆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实力受到削弱的国家都要求中国承担责任,出面平衡甚至拯救世界经济,这是不公平的。
《中国时报》报道说,俗话说,钱不是万能,但没钱万万不能,个人如此,国家也是这样。上世纪80年代,“日本第一”口号响遍全世界,日本摆的姿态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但“失落的十年”,日本经济停滞,国际地位也随之下滑。反观中国,这20年的政治稳定,经济起飞,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该报评论则说,“追捧”是今年外国媒体看待中国的新现象,动辄冠以“最大、某某大国”,赶超西方原应喜悦,然而大陆不仅低调以对,还常第一时间反驳,显示深知自身虚火多、需调理体质,外国人的吹捧别有企图,恐遭“捧杀”。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永不称霸”教诲,仍具现实意义。
《旺报》报道说,日本国家战略暨经济财政大臣荒井聪表示,讲谁超越谁或谁落后于谁,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日本希望与中国及其它亚洲国家的发展维持密切关系,同时进一步发展日本经济。部分学者同意荒井的看法,指中国追上日本未尝不好;反倒这时中国经济若开倒车,则可能对日本不利。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有报道说:“日本经济持续20年一筹莫展,被崛起的中国快速赶超是理所当然的事。不过,日本企业今后应当在中国市场上更加卖力,因为中国的经济抬头必将带动它的购买力。”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中国的GDP今年不过是“微超”日本。中国的人口是日本的13倍,其GDP人头平均值是4000美元,不过是日本的十分之一。
此外,有分析人士指,即便中国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离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还有一段距离,美国的经济规模大约在15万亿美元左右,是中国的三倍。中国即使按现在的速度增长下去,也需10年左右才能赶上美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17 19:47:49
日本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将超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香港《大公报》17日刊出社评《GDP超日后更要善用大国优势》。评论说,中国经济规模虽说仍是大而不强,但大本身便是资源,故要善用大国优势。为此必须有相应的针对性战略,并清晰定明任务与目标。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指今年次季GDP将被中国超越,但以上半年计日本仍高于中国。去年已盛传今年经济规模的全球次席,将由中国取代日本。但这模拟较实质意义不大,反要更切实地了解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早令举世瞩目,由于人口基数大及利用后发优势能较长期维持高速发展,GDP超日超美乃早晚之事。故现时更要关注者不是GDP的量,而是GDP的质。
中国是经济大国,国际影响日大已成事实,中国在众多基本产品上早居世界首位,近两年还超过美国成世界汽车最大市场,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有估计很快中国还将超过美国成世界最大制造业生产国。许多中国企业的资产值已居全球前列或首位。
另一方面,中国人均GDP却居世界后列,在管理、科技水平及劳工质量上与先进差距尚大。GDP超日甚至超美后,仍改变不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中国的好处是从不吹嘘是世界第一或超过谁,而更注重找出与先进的差距,这种务实及谦逊乃进步的必要条件。
中国必须做到不亢不卑、既明白影响力日大亦清楚不足之处,由贯彻科学发展策略,踏实而积极地力求上进,使能早日达至现代化目标。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不能丢,要清醒地看到今后中国的发展,仍将有许多难关及障碍要闯过去,故必须加倍努力和善用优势。
中国经济规模日大,虽说仍是大而不强,但大本身便是资源,故要善用大国优势。
例如:(一)要争取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如中国在许多资源产品上都是全球消费前三名的大户,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定价却影响甚少,故必须找出办法改变这种被动状况。
(二)利用国内巨大市场的规模经济,开发更多产品和攻占出口市场,还要更好地利用市场换技术的办法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三)利用全国幅员广阔带来的市场差异,来发挥范畴优势及系统优势的潜力,使能更好地开拓海外不同类型的市场。
(四)利用人均虽少但滴水成河的特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及智力搞重点突破,在管理及科技水平上抢占战略重地,特别是后金融风暴的发展制高点,如新能源、新材料、新基建及新通讯等领域。在这里面的一些项目,中国已接近先进水平或与先进国站在同一起跑在线,故必须再接再厉力求佳绩。
显然,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要务是由大变强,为此必须有相应的针对性战略,并清晰定明任务与目标。一是要确立以科技创新及科学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二是要深化体制改革。三是要加大人力资源尤其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只有这样才可强化发展后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7 19:48:19
香港《文汇报》17日刊出社评《中国经济跃升第二两面观》。文章说,中国经济虽将跃升全球第二,但人均GDP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距离。中国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内需市场。日本则应以合作心态看待中国发展。文章摘编如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中国GDP会超越日本。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是多年来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成绩令所有中华儿女感到自豪。但这不代表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中国人均GDP仍然偏低,对此,国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西方散播所谓“中国威胁论”或“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与自身经济实力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是站不住脚的。同时,中国需加紧推动经济转型,不单要保持经济总量的增速,更要重视质的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下基础。
日本自从在1968年取代西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四十多年来都未被撼动。然而,日本在1991年开始陷入了经济的“迷失十年”,至今仍然疲弱。相反中国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经济快速发展,继07年超越德国位居全球第三后,这次更成功取代日本的位置。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的崛起难免引起部分日本人士疑虑,担心日益强大的中国会对日本构成威胁。然而,目前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其主要的贸易顺差国,日本要摆脱经济困境,离不开与中国合作。因此,日本不应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反而应以合作的心态促进两国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合作,达致互利双赢。
中国经济虽将跃升全球第二,但中国拥有13亿庞大人口,按人口基数来算,排在全球第99位,说明中国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明显距离。因此,中国GDP超越日本,不代表在科技、生产力、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已踏上发达国家的台阶。近年每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西方便将矛头指向中国;每当需要承担国际义务时,其矛头也指向中国。但只要正视中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西方所谓“中国威胁论”或“中国责任论”便不攻自破。
中国近年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固然令GDP快速增长,但在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一些高耗能、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不仅经济效益较低,而且严重透支资源和环境。中国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内需市场,推动高增值高科技产业,由过去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转变成投资、消费、出口三头马车,令经济发展更加平衡,确保经济增长能够质量并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7 20:02:18
瑞信经济学家陶冬直言“这具有新闻价值,但没有经济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7 20:08:50
其实我觉得更加应该感谢毛泽东。虽然他犯过一些错,但是是他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外部祥和的环境,没有他就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17 20:53:07
楼上的 这句话  甚是说出来 当前  的 一些消息 的 “真实价值”!!
我们 应该冷静面对 当今国际  对于中国的 任何 正面负面的  新闻消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