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排放
碳排放是衡量单位、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最直观的指标,它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单位、区域的“低碳化”状况。在考查单位、区域的碳排放时,一般可选取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强度、碳强度4个指标进行具体评价。
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总量是指单位、区域在某一时期内所排放二氧化碳的总和,按照日本学者茅阳一的Kaya公式,碳排放总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用量(能源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碳强度)。
人均碳排放量(碳足迹)。即单位、区域人均分摊的碳排放量,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总人口数。
能源强度。单位GDP的能源用量,称能源强度(Energy
Intensity),主要反映技术水平、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标。产业不同,其能源强度不同;行业不同,其能源强度也不相同。其计算公式为:GDP总额/能源消耗总量。
碳强度。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称碳强度(Carbon Intensity),其计算公式为: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耗总量。能源种类不同,碳强度差异很大。化石能源中,煤的碳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源有一定的碳强度,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都是零碳能源。
2.碳源控制
碳源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碳排放量的多少。碳源控制得好,可再生能源使用得多,化石能源使用少,碳排放量就低;碳源控制得不好,可再生能源使用少,化石能源用量大,碳排放总量就高。所以,可选取化石能源消耗总量、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3个指标进行具体评价。之所以把“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从化石能源中单列出来,是因为煤炭在目前我国以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主要能源,而且煤炭的碳排放量最高。
化石能源消耗总量。在所有的能源中,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量相当高。化石能源消耗量越大,碳排放总量就越多。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量之和。
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一般情况下,根据用途、设备及技术的不同,每吨煤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和天然气多30%和70%,目前全球22%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因为煤炭燃烧所造成。减少煤炭使用,就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所以我们选用“煤炭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作为评价低碳经济的一个具体指标,其计算公式为:煤炭消耗总量/能源消耗总量。
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是指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消耗能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之和/能源消耗总量。一般而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越大,低碳化程度越高,反之就低。
3.碳汇建设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贮存库和缓冲器,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因此,我们主要选取森林覆盖率(区域碳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碳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越高,则森林的碳汇作用越强,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越强,对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浓度的作用也越强。森林覆盖率是反映区域碳汇的主要指标。具体计算方法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所在地,也是碳源的核心区。城市碳汇对城市碳源减排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城市绿化覆盖率越高,城市碳汇水平越高,对城市碳源的抑制作用越强。具体计算方法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城市建成区面积,其中绿化覆盖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的绿化种植覆盖面积、屋顶绿化覆盖面积以及零散树木的覆盖面积。
4.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体系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低碳产业体系健全、低碳技术先进、低碳产值占比大,则低碳经济的发展程度高,否则,发展程度低。所以主要选取低碳产业产值占比、低碳技术及低碳产品出口与对外服务总额作为评价指标。
低碳产业产值占比。反映低碳产业产值量、衡量低碳产业产值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低碳产业产值/GDP总值。一般而言,低碳产业产值占比越大,说明低碳化发展程度越高,低碳经济总量也就越大。
低碳技术。反映低碳技术水平类指标,主要评价核心低碳技术数、R&D、从业人员等。可定量评价,也可定性评价。低碳技术水准越高,对低碳产业的支撑力度越大,低碳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潜力也越强。
低碳产品出口与对外服务总额。反映低碳产品与低碳技术出口创汇能力指标,可定量评价,也可定性评价。低碳产品出口与对外服务总额越大,不仅说明其低碳化发展好,也说明其抢占的低碳市场多。
5.碳交易与合作
碳交易的活跃程度、低碳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又一标志。因为碳交易主要是指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如果某地低碳经济发展较差,甚至没有,或者没有低碳项目,那么该地就谈不上碳交易与合作了;相反,如果某地碳交易与合作十分活跃,则该地低碳经济必然繁荣,优势与潜力必然巨大。为便于可比,也便于收集数据,一般主要选取“碳单量”交易金额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碳单量”交易金额越大,则碳交易、低碳合作的程度越好。
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低碳经济是一种发展新理念、新模式、新规则,是一个涉及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综合性问题”的概念内涵基础之上,并遵循层次分析法原理而提出来的,虽比较复杂,但便于系统、综合评价。在评价时,只需要根据需要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出低碳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而且,可以通过各个指标发现低碳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对症下药整改,实现低碳经济快速发展。作者朱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