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43 0
2010-08-21
全球经济需要新模型
·
2010-08-21 01:27
·
工商时报
·
萧丽君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蒂格利兹周五在金融时报撰文指出,全球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不但让经济至今还陷入混乱,也证明危机发生前主导全球金融世界甚久的经济模型已经失灵。
 谁应该对这次的衰退负责,金融业人士或是监管机关?目前还论战不休。但经济学家更应遭到谴责。他们过去提供的经济模型,包括市场自我调节修正,以及效率市场假设,都是决策官员奉为圭臬的准则。不过这不但没有避免衰退发生,还让经济濒临分崩离析。对非经济学家而言,很难了解这些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模型到底有多特别。许多人假设需求必须等于供给,这意味应该不会有失业发生。
 劣等模型导致错误的决策。举例来说,全球央行把重心聚焦在通货膨胀导致的经济效率低落,却远不见金融市场功能不彰与资产价格泡沫,所引发的效率低下问题更加严重。讽刺的是这些模型都指出,金融市场总是充满效率。
 更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的宏观经济学模型甚至没有把足够的银行分析纳入。难怪前联准会主席葛林史班对于银行在危机控管的拙劣表现感到讶异。真正令人惊讶的是葛老的反应。只要对存于银行与其主管之间的矛盾诱因粗略看去,就不难想象他们过度采取风险的短视行为。
 标准模型应该就他们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在危急环境下的预估能力设定等级。在正常时期对预测准确性的增加(例如经济成长2.4%或2.5%),远不及预见主要衰退风险来的重要。
 在这方面,经济模型错的离谱,也让决策官员根据这些模型所做的预测,到目前为止只是更加侵蚀他们可信度。幸运的是,当多数主流经济学家致力这些有缺失的模型时,有部分研究者正探索还在发展的另类模型。
 经济学理论已经显示出,标准模型的许多中心理论并非如此准确,这也意味假设的微小改变,可能导致结论大不同。像是亚当史密斯的看不见的手,它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它根本不存在。今日没有太多人可以振振有词宣称银行管理者在追求他们自身利益时,也在促进全球经济的福祉。
 货币政策透过信用的提供,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影响经济。欲了解该原理,需要我们分析银行与他们和影子银行部门(就是一群非银行机构,但是他们又确实发挥银行的功能)的互动。不过多数央行却对系统危机与信用连接造成的风险掉以轻心。
 在危机发生前,有些研究者专注相关议题,像是破产连续事件在金融危机扮演的角色等。这是在设立模型时须格外谨慎的范例之一,因为经济代理人,包括家庭、公司与政府等复杂互动,不能把他们套入把所有个体都一视同仁的模型中研究。
 改变模型并不容易。太多人旷日费时在错误的模型上。就像托勒密企图捍卫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观点,有些人将会在标准模型上增加更多复杂性与精密的诠释。其结果虽然将让模型进步,根据模型所做出的决策质量也更好。但他们还是会有失灵的时候。
 史蒂格利兹相信,新模型在他们的掌握之下。许多智库与新经济思维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正提供一个架构,让各派学者能合力创造新的经济模型。至于它的重要性,远超过经济学家的可信度或是倚赖模型做决策的官员。它真正的使命在于经济的稳定及繁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