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2345 5
2010-08-22
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贾思勰是今山东益都人,曾任高阳(今山东桓台东)太守,后来回到家乡,经营农牧业。他研究了大量的古代农业文献,广泛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农,再加上自己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亲身体验,于约公元533-544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此外尚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共11万多字。内容有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养鱼、养蚕、林业、农副产品加工、酿造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几乎所有的农业生产活动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涉及的地区范围,包括我国北方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的黄河北岸和山东等地。
《齐民要术》的农学成就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天时、地宜的认识,比《氾胜之书》又进一步。书中阐述了遵照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提出“顺天时(时令),量(估量)地利(土地情况),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这一正确的农业生产基本原则。
2.根据我国北方地区“春多风旱”的气候特点,书中深入探讨了耕锄与保墒的关系,总结了北方防旱保墒以及抢墒播种等经验,并制订了一整套技术措施,提出了各个生产环节技术操作的具体要求。
3.在前代土地轮换休闲以恢复肥力的基础上,总结和推广了轮作制。书中还肯定了绿肥作物的肥效及其栽培技术;对套作也进行了总结,从而为充分利用阳光和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展示出一个新方向。
4.书中对作物的品种作了专门论述,分析介绍了各种作物优良品种的品质和特点,这是在前代农书中没有见过的。
此外,《齐民要术》还总结了果树、林业方面的苗圃育苗、嫁接技术和熏烟防霜等经验。书中关于植物有机体的认识,果树的阶段发育理论;家畜形态学的理论,对动物饲养和役使的合理性认识;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微生物的利用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上述成就有的至今仍被人们所习用。
《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科学价值很高的农学巨著,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公元六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其中的许多项目,比世界其他先进民族的记载要早三四百年,甚至1000多年。它的内容,为后世许多农书所摘引和转录;它的取材布局,为后世许多农书所借鉴;它为后世农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资料和经验,对推动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起了重大作用。《齐民要术》在中国和世界的农业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2 11:12:06
我国比较著名的农业著作有:两汉时的我国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与《四民月令》;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宋朝时农学家陈旉的《农书》;元代王祯的《农书》;元世祖时向全国颁发的《农桑辑要》;明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可惜氾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

四民月令》,曾误称《齐人月令》,是东汉后期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是东汉大尚书崔寔模仿古时月令所著的农业著作,成书于2世纪中期,叙述田庄从正月直到十二月中的农业活动,对古时谷类、瓜菜的种植时令和栽种方法有所详述,亦有篇章介绍当时的纺绩、织染和酿造、制药等手工业。

南宋陈敷所著的《农书》。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总结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书中提出了“地力常新社”的理论,提出了“用粪如用药”的合理施肥思想,并全面总结了江南水稻栽培经验,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新贡献。《农书》三卷,绍兴十九年(1149)知真州洪兴祖为作序刊行。上卷泛言土地经营及植物栽培,中卷论养牛,下卷论养蚕。大抵泛陈大要,引经史以证明之,然亦结合了不少实践经验,对土地规划利用、土壤治理、水稻技术等方面,颇有独到见解。全书约有一万二千多字,分上、中、下三卷,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江南“泽农”生产经验和技术的农书。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江南地区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的水平和成就

另一本《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作者王祯。元代总结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一部农学著作,是一部从全国范围内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农书》37集本成书于元仁宗皇庆二年,明代初期被编入《永乐大典》。明清以后,有很多刊本。1981年出版了经过整理、校注的王毓瑚校本。全书约13万余字。内容包括3个部分:①《农桑通诀》6集,作为农业总论,体现了作者的农学思想体系。②《百谷谱》11集,为作物栽培各论,分述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的栽种技术。③《农器图谱》20集,占全书80%的篇幅,几乎包括了传统的所有农具和主要设施,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后代农书中所述农具大多以此书为范本。《农书》能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籍。该书田制门后附录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1:23:56
 《农桑辑要》是中国元代初年大司农司编纂的综合性农书。成书于至元十年(1273)。其时元已灭金,尚未并宋。正值黄河流域多年战乱、生产凋敝之际,此书编成后颁发各地作为指导农业生产之用。因系官书,不提撰者姓名,但据元刊本及各种史籍记载,孟祺、畅师文苗好谦等曾参与编撰或修订、补充。本书在元代曾重刊多次,但以后流传的版本是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的。1979年上海图书馆影印出版了馆藏元刊大字孤本,发现流传版本错漏颇多,应以元刊本为准。由于在它之前唐代有武则天删订的《兆人本业》和宋代的《真宗授时要录》,但这两部均已失传。因此《农桑辑要》是就成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农政全书》共60卷,内容宏富,计有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12目。全书既大量考证收录前代有关农业的文献,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和水利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译述,堪称为当时祖国农业科学遗产的总汇。徐氏编撰《农政全书》的主导思想是“富国必以本业”,所以他把《农事》三卷放在全书之前。其作者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先生,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出生于上海,进士出身,先后任翰林院检讨、内书房教习、翰林院纂修、左春坊赞善、少詹事、洞南道监察御史、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终于宰相位。《明史·徐光启传》称:“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这是对徐光启一生政治生涯的简要概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3:48:38
学习一下!{:2_3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7:36:24
先辈们很厉害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8-22 19:45:57
很值得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