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些认为“历史总是进步的,后代必胜过前代”的观点:
不可否认历史的总体趋势是向好的(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历史的倒退同样存在。
举例:
I、古代印度的文明历史:
古代南亚最早的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这一文化在达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情况下,由于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
之后继之的是哈拉帕文化衰落若干年后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建立的吠陀文化。
人们却发现先出现的哈拉帕文化的文明高度并不比吠陀文化显得低。
II、先出现的美洲玛雅人创造的文明比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高出很多。
III、今天的人不一定比过去的人强,现代人不一定比祖先优秀。(例子比比皆是,在此略过。)
2、以今非古:
即以当代的视角,按今人的思想观点,去非议古人。
这种做法好吗?
首先,从客观上说,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是既定的,其不可能拥有今人相对进步的某些思想观点。用今天的标准褒贬古人,必有失客观。
古人有古人的局限,今人也有今人的局限;今天的人无法完全料想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
其次,单纯的以今非古,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往者可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今人的财富;借古讽今亦未尝不可!但是,为了“非古”而“非古”,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3、 认识历史应该以怎样的立场呢?
应该是今人设身处地,置身于古人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来认识历史中的人、事、物。
另一种可行的做法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历史。因为,千百年来什么都在变,但最基本的人性是没有多大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