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折翅,抱着金碗没饭吃。山东烟台R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個專業加工冻干产品的民营“工厂”。主要产品为FD系列冷冻脱水果片及蔬菜。该公司的网络营销一举突围,年销1000万,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长期单一地依赖国外市场,许多外贸企业都经历了生死时速。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与支持下,经过了2009年一年的调整,我国的外贸形势已经开始好转。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走出甚至是摆脱了危机的影响。本文所提供的这一案例,讲述的正是一个外贸企业在危机背景下成功实现战略突围的经历,很值得“后危机时代”的广大企业借鉴。
外贸折翅:抱着金碗没饭吃
山东烟台R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個專業加工冻干产品的民营“工厂”。主要产品为FD系列冷冻脱水果片及蔬菜。R公司的Y老板原本是家电经销商,当时看中了欧美市场对FD这种非油炸类健康食品的巨大需求,遂下定决心投资建厂,引进设备。所以,该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一家典型的外贸“工厂”。
然而,从2007年始,该公司的外贸形势就出现了下滑。到了2008年,开工率已经达不到30%。世界一流的设备与技术,符合欧盟的产品标准,无公害的健康的产品,诱人的口味……很长时间里,R公司硬是抱着金碗没饭吃,一度到了放长假的状态。
笔者之所以称R公司是一家“工厂”,而非企业,是因为该公司除了老板(兼技术研发、对外贸易)和工人,几乎没有其他人员,尤其没有任何营销人员。整个公司缺少“经营中枢”,尤其是在外贸折翅而又没有内销的情况下,完全成了一具无四肢的“胴体”。
尝试内销:无钱无人退避三舍
穷则思变。Y老板自然想到了开拓国内市场这条路。然而,却很快发现从纯粹的出口型企业转内销,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首先,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多年做外贸的惯性。稍有点外贸知识的人都知道,对外贸易与在国内市场做营销相比起来,简单和轻松得多。商务谈判——订单——发货——收款。链条短小,简便省事,尤其是和老外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事,只要产品认可,价格合适,就OK.而在国内做营销呢?组建营销团队——设置办事处——招商——铺货——进店——促销 ……链条冗长,不但回款很慢,而且需要在各个环节中沉淀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做生意,家长里短,有没完没了的应酬——客户、终端、工商税务 ……所以,一想到这些,没有快速消费品内销经验的Y老板就很头大。
其次,无人可用,招聘来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在国内,从事营销职业的人有七千万之多。然而,具体到一个地域、一个企业,要想找到合适的营销人才——尤其是高端的营销人才,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第三,R公司的FD产品尤其是果片系列在国内市场尚且属于“新事物”。一方面价位比较高,只适合城市消费,所以当时认为,要想打开市场,必须进入以商超为代表的主流渠道。另一方面,从经销商到消费者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就像是刚刚发芽的水稻,然而,企业却急切地等米下锅,可谓是远水不解近渴。
面对方方面面的阻力及不利因素,R公司的产品最终没有能够启动大面积的内销招商,而只是零星地进入了个别市场的部分终端。然而,正如之前分析的,销售非常缓慢,公司仍然没有走出困境。…
柳暗花明:网络营销成功突围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尽管没有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内销,然而,随着在几个城市的尝试性销售,R公司的产品逐步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尤其很快吸引了开网店的80后一族。不断有网店的店主按图索骥,慕名而来。亟须摆脱困境的R公司喜出望外,似有点慌不择路,不论来自哪里,订单大小,来者不拒。
出乎意料的是,网络销售的效果却出奇得好。R公司主打产品FD速冻脱水果片,属于休闲食品,即开即食。很受80后、90后消费者尤其是女性消费者欢迎。这一群体不但接受新事物快,而且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他(她)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销售的即速效果给了Y老板很大的触动与启发。他决心走网络营销之路。很快,在阿里等专业网站上传了公司信息。自己开了三家网店。在人人皆媒体,人人皆终端,人人皆客户的网络营销时代,R公司的产品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加盟者趋之若鹜。凭借着网络的渗透,很快在上海等一线大城市畅销起来。2009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一举达到了一千万元!
R公司网络营销突破了什么?
看了这个案例,或许有的读者感觉“名不见经传”,甚至有点“平淡无奇”。然而,笔者却认为意义深远。
首先是行业突破。大家都知道,网络营销具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就是说,有些行业是不适合进行网络营销的。在现有的网络营销成功案例中,绝大部分属于用品类,比如服装、皮包、鞋帽及日常用品等,而食品,包括休闲食品,通过网络销售实现企业战略突破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
其次是营销成本大突破。由于主要依托网络营销实现了战略性销售,除了物流、微不足道的人员及网站信息发布和维护费用外,没有其他任何成本。这与传统的营销相比,几乎可以称之为是一本万利。尤其是销售量达到了千万级,至少节约了200-300万营销费用。而节省下来这笔钱则完全是企业的利润了。这对于一个中小企业,尤其是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来说,实在是雪中送炭了。
最后是突破了团队瓶颈。在傳統營銷領域,要想实现一年一千万的销售收入,没有15-20人的营销团队是不现实的。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组建一支高效的营销团队,不仅是很难的,而且周期也是很长的。R公司却用了3-4个人的微型营销团队实现了跨越千万的销售,就是与现有的其他实体企业的网络营销案例相比,这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启迪与疑问:R公司如何更上一层楼?
R公司能从危机的大背景与企业的困境中冲杀出来,应该说,这是非常不易的。也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R公司招募网店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内功不足和目光短浅的固有短板。由于所招募的加盟网店几乎没有任何的规划与限制,因而,大面积地出现了互相压价和倾轧的混乱局面。
然而,Y老板却对此却不以为然:无论多么乱,他们都是在卖我的产品,最终总会有人胜出,胜出者吃掉了别人的市场,同样也是扩大了我的市场。而且,他们乱的过程也是帮我造势和炒作。该老板真可谓是无知而无畏,乱中取胜也是胜也!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R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一年之内通过网络营销一举突围,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其主打产品尚在市场培育阶段,竞争者寥寥。R公司无疑是占得了先机。价值规律告诉我们,一个新兴的行业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就不可能长久地保有超额利润,而是会引来大批的新的竞争者进入。之所以能够乱中取胜,我想是与没有竞争为前提的。
试想:如果这个行业有多个在产品上接近甚至更优的竞争者,那么,R公司还能够一花独秀吗?再有,未来几年怎么办?企业何时冲击一个亿的销售呢?冲击一个亿,光凭网络营销就能够实现吗?笔者认为,这都是R公司眼下最需要认真总结和思考的战略命题。
正如龟兔赛跑一样,乌龟仅仅是乘着兔子大意之际侥幸获胜,远不足喜。对于营销底子“超薄”,在暂时成功之后就沾沾自喜不懂得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的R公司而言,好比是一只乌龟。一旦等那些在傳統營銷領域叱咤风云的兔子们醒来,恐怕,再次落后的还会是乌龟。
作者:东方瑞 来源:《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