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作中的领导都有哪些类型呢?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将领导的類型大致總结为以下八种:
啥事不干,靠忽悠的领导
有些所谓的领导基本上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机遇,靠特定的手段得到了一官半职,有点类似高俅的升宫之道。从此不可一世,到处指手画脚,不懂装懂。对上不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对下则是飞扬跋扈,没人觉得他怎么样,自己却觉得自己还了不起。只是在碰到“硬钉子”的时候,才会略觉惭愧。但瞬间又会自鸣得意,以为自己是个人物。当然这种人是当不了大领导的,也不太可能做一把手。一般都是在无关紧要的岗位,或者没有“硬指标”考核的岗位上瞎混。一句话,就是靠自己的忽悠本事,在不容易露出马脚的地方滥竽充数,混一天算一天。
这种领导是相当有害的,白养着他都没问题,但关键是他会影响整个团队的风气,层次越高,影响的范围越大。他会给下属,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一种误导,会以为自己看破了红尘——连这样的人都能当领导,自己再拼命做事又有什么意思。于是要么也学着混,要么就对社会失去了信心。也许有人会问,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单位养这种人,这样的人是怎么混上去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与很多的因素相关。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少,但仍不可避免地会以各种理由、各种形式存在。所以判断一个单位的文化,要看主流,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单位要为此做出努力,个人也应该看清事情的本质,不能被这样的人带到淘里去。
阿谀奉承,靠溜须的领导
此类领导有着多种面具,表情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见着领导,变成哈巴狗,摇尾乞怜;见着比他职位低的人,颐指气使,像别人欠他钱似的。这种人一般都没有什么真才实干,以为有个“靠山”就万事大吉。他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如何给领导拍马溜须,如何向领导表功上,从来不会想到要提高自身实力,用业绩说话,所以这种人也一般只能混在不重要,或者没有硬指标考核的岗位,遇到大事、遇到要承担重大责任的时候,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但这时候,他一般都能用一句话为自己开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单位效力这么多年,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吧”。领导心一软,反正也不是什么重要岗位,身边有这么一个“和珅”,更能显出自己的英明神武,也就半推半就。不了了之了。
这种领导会助长一种风气——一切围着领导转,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对一些想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能力提升,继而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来说无疑是个打击。这种领导一般都是在一个单位果的时间很长,资格很老,“剩者为王”,把一个个对手都熬走了,轮也轮到他了,再加上平常会一些哄上级开心的小伎俩,年龄也不小了,念在情分上,做上了领导岗位,从此就赖上不走了。
对于这样的领导,作为个人来说也要看清其本质,坚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不与其同流合污。
谨小慎微,靠小心的领导
此类领导谁也不得罪,好好先生,不管对上对下,一派和气,从不得罪人,遇到啥问题总能春风化雨,人一见了他就没了脾气。做事也是谨小慎微,生怕哪里出什么纰漏。自己没有多少主见,一切听领导指挥。但一般情况下,都能把领导安排的事情一丝不苟地完成,有时虽然领导对其完成的任务不是特别满意,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虽然他不会给你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但也绝对不会给你制造什么麻烦。他也能把团队氛围搞得不错。没有领导架子,能和下属打成一片。逢年过节或谁过生日,他都会送上一句祝福。让人感觉很温暖。所以,虽然他没有多少领导才能,但还是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年复一年,日复一目,这种领导就会被人贴上“任劳任怨,忠诚踏实”的标签。
对这种领导一般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些人会认为他没有做什么实事,但也有人认为单位必须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他能融洽气氛,也体现了对企业的忠诚,所以上级对这种领导都还是会比较看重的,但作为这种领导的下属,可能会比较难受。虽然在为人上你挑不出他有什么毛病,但是他确实不能帮下属提高,不能让下属有所长进。
所以,如果遇到这样的领导,那就自己做个积极主动的人,不能将个人发展的希望放在他身上,一切都要靠自己。
踏实肯干,靠勤奋的领导
这种领导一般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做上去的,对领导技能的掌握还有所欠缺,习惯于一个人埋头苦干,不懂得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这种人一般都是上班第一个来,下班最后一个走,双休日还在加班加点千的人。但在上级眼里还不出活儿,还存在很多问题。这种人总说自己很忙、很累,但做事总是做不到点子上,所以上级对其工作还很多地方不满意。下属对此也不“买账”,抱怨领导没有给自己足够的锻炼机会。一方面,领导焦头烂额,另一方面,下属无所事事;一方面,上级对其工作不满意,另一方面,下属又感觉使不上劲,帮不上忙。所以,这种领导一般都是只顾埋头赶路的人,自己能做得不错,但无暇顾及其他。
一般来说,上级对这种领导既爱之,又恨之。爱的是这种人本身没什么坏心眼,干活又踏实,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没什么问题。但让他带团队,问题就出来了,不是留不住人,就是经常听到不和谐的声音。这种类型的领导和第三种有点类似,就是作为其下属比较难受,从外人的评价来看,遇到这样的领导是你的福气,又没有架子。干活又总是冲在前头。可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尤其是有所追求的人,是比较痛苦的,但有苦又说不出。自己没有长进不说,还没有成长的机会,只能一天天地耗时间。日子是过得很轻松,但时间长了。会觉得越来越难受。
与这样的领导共事,也同样要做个积极主动的人,要能帮着领导想到他无暇顾及的一些问题,并出谋划策,主动请缨,这样也便为自己争取到更多锻炼的机会。
独断专行,靠控制的领导
有一种领导,做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把事情交给别人他总是不放心。一般而言,这类领导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放心授权,更无法忍受下属犯错。在不自觉中喜好自行掌控所有大事小情,因为,唯有如此。他才有安全感。部属们也因领导能力强,事事有人代劳,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下,乐于奉命行事。日久天长,这些部属们也逐渐丧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谈不上独当一面的领导能力。这种领导一般“威信”都比较高,因为下属的“命运”都被他紧紧地握在手中,所以几乎没人敢跟他“唱反调”,有的只是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在问题暴露之前,一派“众星捧月”的繁荣景象,一旦出现经营上的困难,大家也许就会“瞠目结舌”,甚至“作鸟兽散”。
笔者见过一个典型的这类领导。由于年少得志,加上本身的聪明才智,这位领导相当自信,非常相信其直觉判断,对于下属和自己不合的意见,也常以其善辩的口才,压制异议。在他的这种风格下,该公司形成一种文化,事不分大小,一定呈报给他,所有的经理人完全不敢自己下决定。于是,许多主管干部形成不敢负责任的现象,只要总经理高兴,管他决策对与错,一样照本宣科,即可确保没事。因此,每位主管都只是“传声简”的角色,完全丧失了应有的功能。这种领导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可想而知。
与这种领导共事,如果无法反驳他的决策,那就要在决定的执行中随时沟通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这样对于因领导的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影响,还能来得及及时发现并予以更正。当几次类似的事件发生后。领导也便会对你心存感激(即便口头不说),并进而对你予以更多信任和成长的机会。
运筹帷幄,靠管理的领导
这种领导让你感觉到“一切尽在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各个环节。管理像教科书一样,找不出什么毛病和盲点。每个员工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各自在岗位上忠实于自己的职责就可以了。整个机器的运转情况都在这类领导的控制之中。哪里出了问题,他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在这种领导手下干活儿,很少能看到那种救火式的场面,一切运转都是那样的有计划性,那样的顺畅,就像一场踢得很流畅的足球赛,赏心悦目。但在这种环境下,执行力是最重要的,一旦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也许影响的是整部机器的运转。
能与这样的领导共事是难得的,因为他们一般都懂得调动下属积极性的重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激励的艺术来实现组织和领导者自己的目标。对于下属来说,工作虽然很累,但很开心,能感受到领导者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对未来也充满美好的期待。同时由于是教科书式的管理方式,让下属能成长得更快,受益更多。同时由于下属工作积极性高,尽心尽责。领导也根本不用花很多的精力来监督下属的工作,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呼百应,靠魅力的领导
此类领导绝对是单位的“明星”,是员工心目中的“偶像”,怎么看都那么有魅力,做什么都觉得那么迷人。也许他不管什么具体事务,但只要他提出什么要求或者期望,很多人便愿意为他“赴汤蹈火”。这种领导有着极高的自信心、支配力以及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只要他在场,大家都会觉得心里有底。知道事情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前进。大家都有一个信念:“跟着他,没错”,打心眼里佩服他,心甘情愿按照他的要求和期望去办事,他堪称一个单位的“主心骨”。
由于用人得当,激励制度设计合理,这种领导根本不用具体做什么,机构照样运转得很好。作为他的下属,有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在这种领导的周围,一般都聚集着一群同样能干的精英。在这种氛围中,每个人都想奋发向上,每个人都追求上进,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像他们领导一样的人。这种领导在战场上有,《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学术机构中有,一个精英的学术团队肯定有一个得力的领导,在企业中更是如此,一个有魅力的领导,是强有力团队形成的基石。
无为而治,靠精神的领导
这类领导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精神领袖”,一般是一个组织的创始人或者在组织生死存亡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人物。在政治上,一国的开国领袖,如毛泽东、华盛顿等等,长期以来都会受到其国民的顶礼膜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国民。在一个组织当中,往往它的创始人就是其精神领袖。如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微软的比尔盖茨、福特汽车的福特……人是有信仰的,同样,组织也是有信仰的,人们习惯于寻求精神支柱,这些领导的存在让其下属有了精神支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甚至在死后还发挥着同样的作用。
这样的领导可能几百年才能出一个,他们不仅对本组织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的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影响深远。对普通民众来说,也许能在这种领导手下工作的机会很小,但通过各种媒介的介绍和宣传,让我们间接了解了这种领导的事迹和丰功伟绩,也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很多的营养。人是要有信仰的,为什么各级组织都要树立和宣传自己的英雄人物?就是想为自己、为组织寻求一种精神寄托。
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它是有道理的。有些人经常感叹有些人的运气怎么就那么好,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为什么总是落在他头上。事实证明:事物的发展有其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偶然性往往是必然性的结果。细细地观察和琢磨这些人的行为,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不排除有运气的成分,但个人天生的素质和后天的努力才是使其成为领导的基本原因。通過總結,也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样的人不当领导,谁当领导?
作者:张金峰 来源:《人力资源·HR经理人》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