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看,尽管人们都在努力奋斗成富人,但奋斗失败后真心喜欢富人的人又不多。
这种情绪在中国俗称仇富。理由似乎很充分:致富手段、渠道不透明,生活很奢靡,还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慈善事业不热心,你还拿他们没办法。只好骂吧。搞得社会相当不和谐。
鉴于不少中国第一代富人目前岁数大了,都在积极学帝王传承术,试图将财富传承给自己后代,连美国富豪领袖巴菲特和盖茨都看不下去了,决定来华劝其向社会捐出一般财产,别总是带着巨富死去。
一个老话题随之再度升温——向富人征遗产税。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由于法治不健全、监管水平和能力有限以及企业普遍身处世界产业链最低端等卑微地位,遗产税根本不具备征收的前提,还不如调整专门盘剥工薪族的个税更靠谱。
首先,有关部门都很难搞清谁是富人。由于中国诚信体系缺失,现金流量巨大,目前唯一靠谱的是英国人胡润设计的排行榜,还有就是经济学家王小鲁最新测算的数据——灰色收入9万亿,接近去年GDP的三分之一。
民营经济的富人多数都在市场经济中为发展做贡献,企业税负压力本来就很大,还要应对权力寻租、融资难等非国民待遇的袭扰——这个不忍心征。当然,也不乏一些垄断企业那么大岁数了还习惯嘬着祖国的奶头不放,以长子的名义撒娇,都愁钱花不完了还整天哭穷——其中富豪往往有权力保护伞,你没法征,也惹不起。就是这样让人纠结。
即使下决心像人口普查那样不惜血本,将富人像黑孩子那样搞清楚,按照中国目前精英移民的速度,遗产税还没征上来,富人们也跑得差不多了。
最佳彼岸还是让人爱恨交加的美国——那里自今年1月1日起暂停征收一年遗产税。虽说明年会重新开征,最高税率甚至跃升至55%,但毕竟还有空间——以中国人造假水平,赶紧假死似乎也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
其实,中国富人不爱行善也有深层原因——比如慈善的行政化管理体制对NGO健康快速成长的抑制,比如相关减税政策的滞后和执行低效等,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整个二政府状态的慈善运行导致的低效、运行成本高昂和不公开、不透明。
最重要的问题是:目前中国整体状态是国富民穷。居民收入增幅从来没有跑赢财政收入,现在又可能被CPI赶超。
但真正的民生投入始终不尽如人意。比如目前国家福利欠账巨大,教育投入不足、福利住房建设关山重重。这和美国形成巨大反差:地球人都知道老美欠中国人钱最多,但调查表明,这些来自中国人的经济援助60%都投向了国民福利和教育。
而与之呼应,中国行政管理成本却居高不下,2006年已接近19%——后不详,目前乡镇财政亏空超6万亿,且三公消费年年民怨沸腾也不见实质消减。
富人遗产税征收就存在一个巨大悬念:是真被用于平抑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公平,还是被习惯性挪用于填补日益膨胀的行政支出黑洞。
由于政府账本缺乏足够透明度,又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证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还是藏富于民吧。
因此,公众对此作出明智回答——最近一份关于是否开征富人遗产税的调查显示,11203名受调查者中,48.46%的人表示目前不适合开征,超过赞同者10多个百分点。
在一系列前提不具备的前提下,目前征收遗产税只能沦为以制度的名义对部分守法富人的变相道德绑架。
崇高的行为往往是建立在公正的制度上的。
无法治,无崇高。转自:
http://blog.qq.com/qzone/622007965/1282745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