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35 0
2010-08-26
1 证明:我这人不成熟


我一朋友说我这人不成熟。

不过她不是第一个这么说的了。她很理智地提出论据:我都快奔三张的人了,不张罗着找一个稳定工作,不着急买房买车安顿下来,整天身心都浮着,想着一些不贴谱的事情,不太像一个靠得住的男人。

她说的客观事实都为真,不解释;至于两个主观判断,若要严格证明,还需要明确界定“成熟”和“靠得住”的定义才行。

再插入一句,如果说“成熟”等价于“靠得住”,那么只需证明我“不成熟”即可得证全部命题。

“成熟”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在H游戏中或许可以),所以我们最多只能列出几个条件一一验证。


参照她男朋友的表现,我朋友所谓的成熟是指:1 含蓄内敛,不轻浮,像个大人 2 有稳定收入 3 开车接送老婆上下班 4 情人节、白色情人节、七夕、圣诞……要当着大家面送老婆鲜花 5 会做饭做家务……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没一条符合,也省着讨论各个条件之间是“and”还是“or”的关系了。


所以,我的朋友的论断是对的。证毕。

2 土鸡的故事


容我为自己辩解两句。

我朋友的想法,从广义上说,是一种线性思维。我之所谓线性思维,是指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直接应用于对未来的判断的一种想法。
关于这种思维的弱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只turkey(我个人将其音译为“土鸡”)每天定时吃饲料,每次进食都会坚定它的一个信念: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由友善的人类朋友喂它食物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普遍规律,然而,到了这年感恩节前一天的下午,一件它从未预料过的事情发生了,土鸡不再蛋定了,它杯具了。


这是线性思维的典型事例。即使在感恩节前第二天的时候,这只土鸡仍然可以满怀信心地告诉它的朋友,生为一只土鸡是幸运的,你们可以看我至今的经历。然后其他小土鸡都会十分羡慕,就像我们羡慕考上公务员的朋友一样。更加杯具的是,这只土鸡活得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的鸡相信它的话。想想我们是否更愿意相信饱经风雨的老人说的话。

线性思维来源于归纳性的结论。我们看到一个运动的质点前60秒的轨迹是一个线段,就会本能地认为接下来的60秒甚至更长时间它都会沿这条线段的延长线运动。不过,就像大卫·休谟(David Hume)指出的那样,归纳从来就不能产生逻辑结论,因为总是存在一个无知领域,它又可能推翻那种自以为是的“一般规律”。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也认为,一般性知识总是假说性的,因为它永远也不能通过归纳得到“证实”。所以线性思维是极度危险的,不仅仅对于土鸡来说。


3 我们都是土鸡


最近的菲律宾劫持案让我更加坚信我们都是土鸡。

我们总是倾向于沿着一条直线进行判断。当劫持事件发生前,没有人会预料到这事情会发生,也没有人会对游客进行任何警告。但事件发生后,香港政府发出黑色预警,阻止港人赴菲。

事实上,这次事故显然是极其低概率的事件。既不是大范围针对华人的犯罪,也不是治安动荡下的谋财害命,再加上政府已有所防备,所以连续发生的概率是极其低的,甚至可能低于你前往途中发生坠机的可能性。很容易判断出不会再有第二个对政府不满的人采取极端行为,尤其是在已经发生了一个案例之后,即使有其他人也曾抱有这种想法,也会因为现在处于风口浪尖而放弃计划。所以,现在其实是去菲律宾最安全的时期(!!)或许政府也明白这一点,只是做出负责的姿态,但至少这也说明了民众大多数都是土鸡。

我尤其不能理解那些宣称永远不去菲律宾的人的想法。这种事情只是偶然发生在菲律宾而已,它也有可能发生在埃及、土耳其、日本、西班牙、美国或者其他国家。当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高估风险的行为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反面,对“风险”的低估。我们会担心去菲律宾会被人扫射,因为它刚刚发生了,印象深刻;却忘了担心上街买菜会被飞驰而来的电动车撞断脊椎,因为这事情在自己身边从未发生过,尽管它的概率要高得多。

我们错误地认为风险既已发生,概率就是100%,也认为风险在没有发生时,就基本不可能发生。按照这样的理论,我们可以放心地玩俄罗斯轮盘直到爆头为止。


4 土鸡everywhere


大前研一在他的书《低智商社会》里写道:我来到中国,看到满街都是足疗保健,怀疑中国人到底看不看书。他的怀疑是对的,中国人基本上不看书,看的也都是愚民的书。另一方面,我认为现在发达的媒体并未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观点,反而是不断地加强着我们的线性思维。三人成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我几乎已经不看新闻报刊。

可即使远离媒体,在生活中我也能听闻各种各样的土鸡言论。2007年股市涨到6000点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在向往一万点,这其中还包括那些一天到晚都在研究市场、每年拿走百万大洋的分析师们。北京上海房价向上疯涨的时候,不止一个人告诉我不久的将来均价能到4万。有个人每年加薪25%,他兴奋地告诉我等他30岁的时候年薪就能达到50万,已经在憧憬着自己的宝马车了。


当我们听了土鸡的故事,就会觉得这样的事情很可笑。股市的杯具不必说了,以4万为目标投机楼市的人估计也会被套惨,至于那个年薪50万的朋友,我祝愿他永远不要在博客里提到降薪、裁员、来自新人的压力、瓶颈期等话题。


我们的土鸡言论数不胜数,根据就是我们的“过去经验”。过去的经验或许有用,但我们生活在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所谓的“极端斯坦(Extremistan)”,极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就像交通事故,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一次,但一旦遇到,就必定致命。如果听闻某人说:我闯了一辈子红灯了,也没把我撞死啊。你可以推荐它去玩儿俄罗斯轮盘,并善意地告诉他你玩了一辈子了也好好地活着呢……


5 最安全的也许是最危险的


土鸡的故事告诉我们,看上去最安全的事情,也许才是最危险的。就土鸡的事例来说,一只被人喂养的土鸡,其被宰杀的概率接近100%(除非主人的女儿看上了你非要把你当宠物,当然这又增加了你被慢慢折磨致死的概率);而另一只生活在野外的土鸡,虽然有被饿死或被猎杀的危险,生活极其不安定,但至少它寿终正寝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说到这里,我想谈一谈公务员。我一直觉得全民热衷于公务员是一种愚蠢的行为,看似稳定的生活也许存在着很大的危机。当然很多土鸡会否认这一点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发生了的危机才算危机。而创业者,虽然风险很大,但他们其实更像生活在森林里的土鸡。

中国人的买房情结实际上也蕴含着这样的危险性。看似安稳了,实际上你也许只是一个被锁定住了的土鸡,被人慢慢放血——当然,你最好的朋友是绝对不可能把这种事情告诉你的,我也只是猜测。虽然只是猜测,但可悲的是,很多人甚至连简单的推理和理性的思考都不经过,便凭自己的“直觉”对这种想法嗤之以鼻。就好象一只趾高气扬地在主人的笼子里散步,并鄙视一切靠自力风尘仆仆地活着的生物的土鸡一样。土鸡最大的特征,就是从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中总结出适用范围广泛且稳定的规律。用术语说,这叫做简单外推(Mindless Extrapolation)。事实上没有什么理论能够无限的外推。经过严格证明的理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归纳出来的不可靠理论了。

“从众心理”给我们安全感,但实际上只是孕育出了更多觉得安全的土鸡而已。

6 都是土鸡也许是好事


我这人虽然不成熟,但有一个自认的优点就是从什么杯具中都能找到好的一面。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土鸡,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有些人就利用了这一点,比如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其实我个人并不喜欢他,但我承认他说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是一招直封土鸡命门的绝学。


反向思维,或是有人提倡的半反向思维,实践起来非常讲究,并不是说你当一头倔驴就可以赚得亿万家财。不过即使我们利用线性思维这种人性的弱点赚到大钱,至少可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愚弄。遭人嘲笑其实是最环保、最不损害健康的结果,基本上我们会赔掉金钱、幸福,甚至小命。

保持独立思考,保持冷静判断,时刻进行自我反省,宽容地接纳所有想法,但以怀疑的态度和严谨的逻辑精神去检验每一个致命的结论,不轻信权威,或许是预防(或延迟)我们成为土鸡的好办法。

最后,我想对那些因为自己“经验丰富”、“思想成熟”或者仅仅因为“我吃得盐比你走的路都多(??)”就不假思索对别人(往往比自己年龄小,甚至是自己的孩子)的异想天开嗤之以鼻的“聪明、成熟的”人们说一句话:你觉得自己比土鸡强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