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3265 1
2010-08-27
一、辩证唯物的荣光

老子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因此他的哲学很值得我们研究。
当代的文人学士,也没少把老子哲学批判个够,马哲追随者,基本给老子的标签是“客观辩证唯物主义”。
能够拿到“辩证”和“唯物”两个金字招牌,虽然客观辩证唯物主义,也算有问题,但老子确实也“荣光”了一回。

——所谓客观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认为人类能够认识客观规律和定律,但不能掌握客观规律和定律,更不能利用客观规律和定律改变客观世界。

二、对立统一诡辩论的巅峰

老子是古代哲学中,最讲对立统一的,这比黑格尔还早,确实不愧为哲学之父,厉害!
所谓对立统一,也就是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双方对立而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这本身是一种诡辩论,但被老子发挥到了巅峰级别!

“没有邪恶就没有正义,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智慧,就没虚伪;国家不混乱,就没忠诚;法律越具体,盗贼越多;。。。’
这些本身是歪理,但至今都还在流传,老子的影响确实不小。

《老子》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其意思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是因为存在着丑恶;天下人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存在着不善。有和无对立生存,难和易对立发展,长和短相对比较,高和下相对倾压,音声相对和合,前后相互随从。所以,圣人以‘无为’处世,以‘不言’(身教)进行教育。万事万物的运动没有开端,圣人不占有生命,不炫耀自己的作为,不居功自傲。也只有不居功自傲,人们才敬仰他。”

《老子》第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其意思是说:“大道被废弃了,才会有人倡导仁义德行;智慧产生了,才会有人做出大的伪装(以主观制造的‘假’乱客观存在的‘真’!);六亲不和睦,才会有人倡导子孝父慈;君昏国乱,才会出现忠臣。”

《老子》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吾无为,而民自化;吾好静,而民自正;吾无事,而民自富;吾无欲,而民自朴。’”其意思是说:“用正确的方法治国,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作战,用无为的政策管理天下。我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根据是:天下的忌讳越多,人民就越贫穷;人民的器械越多,国家就滋生昏暗;人民的伎俩巧妙,奇异的怪事情就滋生泛滥;法律条文越具体清晰,就会产生更多的盗贼。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然开化;我喜好清静,人民就会自然归正;我不多管事,人民就会自然富裕;我无过分的欲望,人民就会自然归于本根。’”

《老子》第五十八章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也,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其意思是说:“国家的政治混混沌沌,它的人民就无知无识地朴实淳厚了;国家的政治清清明明,它的人民就多知多识地变得狡猾了。天下,福依赖和产生于祸,祸中潜伏着福。谁能正确地认知这是两个极端?!祸与福反复交变,善良也会变为妖孽。人们迷惑的时日已经很久了。所以那些深明大道的圣人,品行规正却不害人,品行端正却不伤人,品行正直却不放肆,品行光明却不炫耀。”

三、极端**主义

1. 地狱哲学

老子哲学思想是本质,其实质是一种极端**主义。

基本从形式上看,正常的对立统一下,矛盾是个对称结构。唯物论者,论战之时,还要来回搏击一下,现实下公平,算个对立统一。

但老子不同,老子看矛盾,比较注重地位强弱的表象,而且令人吃惊的是,老子专门要拣弱的下手,无条件甘心居于弱势的一方。如: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如果完全遵循老子这种哲学去生活,那比墨子的苦行还厉害,这是精神上全方位地“法地”。最好的“法地”,恐怕就是“下地狱”,接受十八层弱势的考验吧。
所以老子的哲学,可以称之为“地狱哲学”。
2. 虚假类比
其实老子这种思想,无异于**主义中的自虐,而且还幻想是把握了真理。
《老子》第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其意思是说:“人活着的时候其身体柔弱,死了的时候其身体坚硬。草木活着的时候其身体柔脆,死了的时候其身体枯槁。所以说:坚硬者走向死亡之路,柔弱者走向生存之路。这样,强兵就会被消灭,强木就会被折断。强大就处于下位,柔弱就处于上位。”

诡辩者,最喜欢的就是用虚假类比。老子、庄子都喜欢玩这一套,举了大量的实例,寓言故事讲了一个又一个,但仔细推敲实例,都经不起考验。
3. **主义的思想根源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被看作一对矛盾,人要效仿大地,这是老子居于弱势的思想来源。但老子没想到,为什么不能直接去法天、法道、法自然呢?

——后来到道士们看到了这点漏洞,于是又编制了一套先法地,再法天,再法道,最后得道升天的方法以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8-27 18:59:35
很深奥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