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
原理与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 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看待一个人应当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说明我国的改革事业是新事物,要用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改革,积极投身到改革事业中去。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制度,看到两种社会制度的不同前途,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说明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矛盾。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统一。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事物,因为“万物莫不相异”。说明我国农村在致富的过程中,不同的地区状况所走的路子不相同。说明我国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企业自身现状不同,经营方式,改革方式也不同。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不同的地区,领域、部门、行业和不同的时期,二者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也应有所差别。说明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7.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8.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其他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说明在经济建设中,要把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又要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说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说明国有企业改革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我国现阶段,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说明对待股份制,不能笼统地判定它的性质,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制就有明显的公有性质。说明国有企业从现状上看,绝大多数向着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但也确有少数企业面临困境和问题。说明建国后特别是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这是主流。(注:主次矛盾的关系原理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结合起来就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之中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