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4528 2
2010-09-01
摘 要:随着沿海地区企业生产区位的调整,加工制造环节逐步向内地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以江西上高的实地调研为个案,指出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吸引产业转移来推动本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认为集聚经济效应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力由外向力向内生力转变,对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产业转移,城市化,上高,集聚经济
  一般认为,我国存在两种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即“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不同道路。围绕这一主题,有着“大都市圈战略”、“大城市道路”,以及“优先发展人口低于30万的中小城市”、“优先发展县级城关镇”、“小城镇,大战略”等争论和主张。然而,在不均衡的城市化进程中,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一地方”的张力影响下,大城市处于优势地位。集聚经济带来的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改造等因素有效地改善了大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降低了商务活动的交易成本,加速了我国大城市尤其是都市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反地,分布在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在本轮城市化进程中却有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此外,由于小城镇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土地、住房、就业、医疗等方面的制度与管理问题,未能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最终将可能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发展。
  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化机会对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十分重要。在集聚经济和产业集群的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是否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利用产业化的机会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一  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
  现有研究已经认识到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所具有的意义。陈甬军等认为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表明,解决城镇化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产业区域转移。彭荣胜等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提出,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其就业容量的增长所提供的转移。非农产业的就业容量越大,越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就越快。对于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进程关系的研究则强调了第三产业对于非国有部门就业、乡镇企业、中等城市规模及集群经济的重要性等问题。产业转移除产生城镇化的推动力之外,随之而来的还有一系列问题,例如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因进行大规模产业布局调整而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转移而来的产业与城镇化的内生力量如何相互作用;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地方化及形成产业集聚,创造地方的创业氛围,从而最终实现产业升级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研究以江西上高吸引东莞、晋江等沿海地区的大型鞋业跨国公司投资,从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为例,来探讨所提出的问题。访谈对象包括上高县政府工作部门3个,转移而来的鞋业企业4家,上高本地企业3家。数据资料由上高县人民政府、上高县发改委等提供。
  二  实地调研及分析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扼湘赣通衢要冲。县城东距省会南昌市112公里,西离宜春市98公里,南距新余市60公里,北离庐山260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12.8万人,总人口34.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6人。
  上高是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县。而自2005年以来,随着宝成国际、匹克国际两家大型鞋业生产商投资上高“匝峰实业、香港芳鼎、全胜鞋机、方圆鞋面、邦胶科技等37家配套企业相继而来,全县集中了3万余名鞋业工人。2007年,鞋业总产值达到8.99亿元,利税总额达6916.4万元。尽管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2008年1至8月,鞋业产业的总产值已达8.1亿元。目前该县已成为江西省鞋业产业基地。
  1.产业转移带来的产业化机遇
  宝成国际集团(下称宝成)是全球最大品牌的运动鞋与休闲鞋制鞋集团,是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世界著名运动鞋品牌的代工生产商。其产业据点遍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印尼、越南、美国、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宝成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开始于1988年在珠海设立的第一家鞋厂,随后在中山的三乡镇,东莞的黄江、高涉镇等地均设有多家大型鞋厂,拥有200多条生产线,16万多名员工。2000年以后,宝成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化。2002年宝成落户长三角地区,在江苏太仓投资兴办鞋厂,主要生产、加工、销售鞋品、半成品模具及相关产品。
  2005年3月,宝成集团正式与上高签约,总投资2亿美元,目标是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鞋革企业。2007年12月,宝成在上高的二期工程动工建设,再建9条内销生产线。目前宝成在上高拥有员工1.4万余人。
  宝成投资上高,除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涨、电力供应紧张及企业谋求扩展内地市场等原因外,也与当地政府应对产业转移的灵活政策与细致服务密切相关。在宝成考察上高的投资环境时,政府递上了一份特殊的人力资源清单——全县16个乡(镇、场)有制鞋从业经历人员的调查统计。这份调查统计细致入微,包括上高曾在宝成东莞裕元工业集团工作的人员、目前仍在该企业工作的人员,以及这些乡(镇、场)可能为宝成集团上高裕盛公司提供的劳动力数量及其分布等。
  为吸引产业转移,上高政府的主动为企业服务还体现在直接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鞋业生产企业对于劳工的需要十分旺盛,上高政府通过劳务外派机构定点帮助企业招工。宝成投资上高的项目也得到了江西省政府的政策扶持。2008年初,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产业基地的政策;年中,上高县申报成为江西省鞋业特色产业基地,获得了土地报批可以优先,配备135千伏变电站,以及日供水1.5万吨的自来水厂及管网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通过产业转移,没有任何鞋业产业基础的上高迅速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宝成的1万多本地员工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的转移,并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宝成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并带动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围绕主要鞋业企业,若干年后将形成5万人规模的小城镇。与此同时,政府也在进行配套小城镇的规划,以利推进城市化进程,小学、医院、幼儿园等机构已在规划之中。
  2.集聚经济与城镇化发展
  国内以民营中小企业为背景形成的鞋业产业集群,如温州、晋江等地,已经自然分化形成了多达数十个的专业化环节,其产品种类和品种繁多,存在着大量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环节脱离的现象。所有的生产环节都集中在同一地域内完成,有利于实现地区内的产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的统一。然而,在上高鞋业发展初期,由宝成投资兴办的大型鞋厂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在完善供应链方面也是优先选择原有的供应商。这一方面是由于上高本地没有任何鞋业产业基础,本地配套能力较弱,生产环节中所需的高档鞋材大都需要从广东珠三角等地输入。在未形成规模效益之前,配套厂商也不愿冒风险跟随而来;另一方面,由于欠发达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较为薄弱,受吸引而来的企业也不愿与本地企业形成过深的联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供应链一般都依靠与区外甚至是国外的直接联系。例如,上高生产新产品所需要的设计图样一般来自宝成在台湾的彰化总部,鞋模则由广东东莞的鞋模厂提供。
  宝成上高鞋业的投资具有“规模大、用工多、配套全”的特点。一期工程建设完毕后,拥有13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日生产鞋2200双以上,月总产鞋90多万双,员工达13000余人。随着二期工程的展开,与之相配套的包装材料、标签、辅材等企业也陆续投资,逐渐形成了本地即时供应(JIT,即Just In Time)网络。这种发展态势吸引了国内其他鞋业生产企业的注意。香港匹克随后在上高投资3700万美元,用于兴建运动鞋、服装及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预计年产600万双运动鞋。其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以共享宝成的基础设施、配套企业、劳动力池及知识和技术的溢出。随着政府对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上高县专门成立了江西上高工业园区鞋革产业园,为宝成、匹克等鞋业生产企业提供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物流等服务。鞋业技术工人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动也带来了信息、知识和技术的溢出。
  因此,上高鞋业的集聚经济效应已开始体现。随着鞋业生产发展,其外部规模效益也开始显现。受其影响,上高的原来不是生产与鞋相关的本地配套企业也开始转型,如上高原有的绣花厂也开始为匹克国际生产运动鞋生产其所需的绣花产品。此外,上高鞋业的发展也吸引了在外地打工和拥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上高人回乡,并吸引了大批人才来此创业。
  随着集聚经济效应的显现,产业转移对上高的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直接效应由外向力向内生力转变,大大推动了上高的城镇化进程。而产业转移带来的知识扩散,与跨国公司等技术领先者建立起的相对稳定的转包与承包关系,也为作为技术后来者的集群带来了模仿与学习的机会。
  3.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处于欠发达地区的上高,在产业转移带动下发展起来的鞋业产业需要不断提升和升级,避免锁定于产业低端环节,以保证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强调产业链上、下环节的合作和协调发展,扎根本地,就地实现产业的升级。
  处于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的本地中小企业如能在空间上形成集聚,可以为企业提供许多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有效降低单个企业在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需求方面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随着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不断深化,制造业中高附加价值的环节往往不再锁定于制造加工过程本身,而是着重于设计、市场开发等其它环节。鞋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日用消费品产业,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工业设计和创新营销的渠道,因而,需要有意识地培植地方特色,并关注工艺的提高和渠道的建立。强调工业设计和营销渠道的创新,就是把握鞋业价值链环节的高端环节,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价值环节的“低端锁定”。为此必须建立以人为基础的新资源组合形式。拓展劳动力资源需要加强培训,创办专业技能学校以培育地方人才;同时积极吸收入才回乡创业。针对这一目标,可以设立创业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在资金、技术上对创业人才进行扶持。
  制造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内部产业链分工细化的表现,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城市经济中成长最快的行业。随着上高鞋业集群的发展,生产服务业部门将会逐渐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构成支撑本地制造业的一部分。产业结构升级必然催生对生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其中包括包装、物流、人才培训、外观设计、金融、会计及技术服务等众多经济活动。
  总之,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必定要以可持续、可升级的产业化为基础。通过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藉由产业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以达到人力资源和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城镇化发展目标。
  三  结论与启示
  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上高吸引沿海大型鞋企投资,从而带动本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为例,从集聚经济和产业升级的角度对产业转移推动下的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在直接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本地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产业转移推动下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需要与产业集聚结合起来。在本地产业发展初期,由外向力带动的城镇化在集聚经济效应作用下,逐渐产生内生力。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使得产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
  ——欠发达地区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需要产业升级的推动。为此必须加强产业链的上、下环节的整合和协调,提高工业设计和创新营销能力,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业。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以上高鞋业为研究对象,具有显著的产业和地区发展特性。然而,上高本地所具有的产业发展机遇和优势在其他地方的发展中也具有一般普遍性,据此进行的分析将有助无-为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陈平 来源:《城市问题》2010年第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2 00:26:24
这个问题比较具有现实意义。
欢迎楼主继续发表一些有见地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4 00:20:53
城镇化社会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产业转移能带动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步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