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1841 0
2010-09-01
兰州石化公司聚烯烃联合车间高密度装置化工二班,原来是一个管理比较薄弱的班组。今年以来,他们实施了“脱贫”三步走,终于变成了车间信得过的班组。    7月12日,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聚烯烃联合车间高密度装置化工二班得到了一个好消息:6月份,该班组在申报公司“五型班组”的18个班组中排名第五,获得“五型班组”的称号基本上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个班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组焕发了活力,班员凝聚力得到了增强。车间综合组组长周吉玉高兴地说:“曾经的薄弱班组,如今变成了车间信得过的班组。”
    “脱贫”三步走
    “次次竞赛排名垫底,评先选优沾不上边,班组员工没了心劲,领导见了直摇头。”员工修利民说。半年前的化工二班是个让车间头痛的班组。2009年,这个班组在车间星级班组季度综合考评中没有得过一颗星,甚至在月度班组竞赛中也没有拿过一次第一。
    今年3月初,车间对该班组班委会进行了调整,选派了过硬的生产骨干任班长。车间领导班子和班委成员一起交流思想,分析班组存在的问题。新任班长霍旭德代表班组表态,阐述了班组周密计划的“脱贫”三步走。
    第一步是“脱贫”。争取用1到2个月的时间,改变班组排名垫底的窘境,取得好名次。具体做法是,从员工思想意识脱贫入手,增强班组凝聚力;在精神面貌脱贫上下工夫,把员工责任心提高作为脱贫的突破口,不断巩固提高班组管理水平。
    第二步是“致富”。用2到3个月的时间,争取到车间季度评比星级班组的荣誉。通过提高班组技术经济指标,提高班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第二步走的目标。
    第三步是“奔小康”。用较长的一段时间,争创公司五型班组。方法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在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班组创建上走在全车间班组前列。
    “我没做什么,就是在班里点了‘一把火’。”新任班长霍旭德认为,班组转变的关键在员工思想的统一和精神的振作上。
    在一次班组活动中,霍旭德推心置腹地对全体班员说:“跟别的班组比,我们不差什么,要想摘掉‘薄弱班组’的帽子,就要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块使;只要我们鼓足了劲,往前赶,就不怕脱不了‘贫’。”
    “树立班组员工信心,先要从漂漂亮亮干好每一件事开始。”这是班委3名成员的一致想法。3月份,班组开展了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由于准备充分,员工认真对待,演练非常成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并被车间作为典型推广,这让班组员工深受鼓舞。
    周吉玉介绍说,在一季度岗检中,化工二班员工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将杂草丛生的控制室周边空地卫生死角清理得一干二净,让车间非常满意。
    责任激发潜力
    4月初,正值化工二班上白班。这时,车间安全员史小文来到岗位巡检,对大家进行安全温馨提示。正巧,班长霍旭德和班员完成巡检回到操作室。霍旭德一把拉住了史小文的胳膊说:“您别走,刚好这会儿人都在,给我们上堂安全课吧!”班组员工也都连连点头称是。
    史小文一下来了兴致,指着霍旭德头上的安全帽,立即说:“今天就说一下安全帽吧,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有人对正确佩戴没有正确的认识。”史小文接着往下说,“安全帽大家每天都在戴,可有些员工就是戴得不规范。有的员工戴安全帽甚至没有系紧下颌带,遇到外力撞击时,就起不到保护生命的作用了……”
    在车间的帮助下,班组针对员工精神面貌、工作态度转变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有了明显的效果,就决定趁热打铁,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在培养班组员工的责任心上。
    一次,车间公布了班组竞赛结果。班员发现,在工艺记录差错率上,班组被扣了分,而且这是班组连续第二个月被扣分。为此,霍旭德召集班委商讨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调阅了车间留档的原始记录,发现问题出在一名老员工身上。经了解,当时这名员工正忙于处理生产异常,由于疏忽记录出现了差错。下班后,班组组织员工学习,特意请来了车间技术员,对工艺记录管理的严肃性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讲解过程中,班组有针对性地引导员工进行讨论。讨论中,这名员工认识到了以往的过错,表示一定改进,不拖班组后腿。
    班组台账记载不规范是个让班长霍旭德闹心的事。经反复琢磨,他感觉到这个责任心不强造成的问题,根源出在班组考核上。以前,班组没有考核到具体人,使得有些员工对台账记载不重视。为此,班组专门开会,对考核进行细化,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随后,在车间进行的检查中,班组对负责这项工作的员工进行了考核,再没有出现以前的现象。
    当班组细胞被责任激活时,管理就会自然升华为一种自觉。二季度,石化厂开展第91次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为应对这次大检查,二班员工准备得相当充分,提前对各种工器具摆放,班组培训记载、班组经济核算等各种台账,以及班员对应急预案的熟知情况等进行了细致地自排自查。班组员工感到,班组里有做不完的事。
    榜样蕴含活力
    在高密度装置,挤压造粒机组开车是个费力的活。移走这些炙热的物料,需要员工用铁钩子快速地拖拉走,反复进行多次,非常费时、费力。
    每次开车时,班长霍旭德就和班组其他党员一起,到挤压造粒岗位帮忙。在他们的带动下,每次挤压造粒岗位开车,班组除了控制室的人员外,全班员工都会主动帮助这个岗位的同事开车。
    说到“班头”霍旭德,二班员工没有不服气的。一次,装置检修清理D-703己烷干燥器,这是个难啃的硬骨头。由于设备空间狭小,一次只能进入一个人清理。当时设备内还残存有物料,不时有可燃气体逸出。为预防有限空间内氧含量不够,清理人员必须佩戴长管面具进入。霍旭德和班员商量,由班组主动请缨承接这项工作。清理时,霍旭德挺身而出,率先麻利地戴好长管面具,一弯腰钻进设备。由于空间狭小,不能使用别的清理工具,只能用小扁铲一点一点地清理,直到最后用双手将残渣一点点捧出来。当霍旭德从设备里钻出来时,一身工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这一切,员工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只要心气顺,多干点活,累不着”,班组员工心里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眼里有了活儿。
    “刚到二班的时候,安排工作比较费劲,要再三督促才行。就这样,工作也不一定落实到位。现在,根本不用多说,大家主动干,有时候我想不到的,班组员工还及时提醒我。”霍旭德对班组的变化深有体会。
    6月底,装置检修,由于长期运行,溶剂岗位一台关键机组的入口阀被塑化物卡死,无法打开,车间决定把旧阀拆卸下来进行清理。拆卸这个阀门,需要把与阀门连接的管线从流程中切出来,并把管线中的物料倒空。进行这个操作,要关闭几道巨大的阀门。这个岗位只有徐志虎一名外线操作工,完成这个工作难度非常大。班组其他岗位的员工闻讯,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处理停当后,就主动赶到现场帮忙。大家从上午11点一直干到下午4点交班,饭都顾不上吃一口。
    “以前,班组各岗位都是各干各的,像这样实心实意地互相帮助,是从没有过的事。”徐志虎感慨地说。



作者:钱双庆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第15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