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2.1 资本
资本与其说是金融,不如说是放血。
(1)公开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银行身上就狂赚7500亿元,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外资投资者成了国有银行上市的最大赢家。
(2)最让外资投资者偷笑的是,国有银行们当初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定价极低。如建行,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港元。
(3)仅某个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高盛等华尔街公司赚了1300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每人给了美国100元。
(4)中国银行2009年初证实,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将所持有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权全部抛售。禁售期满不足半月,中行已连续遭到三家外资大股东的减持。加上同时期遭美国银行减持的建行,国有上市银行似乎正面临一股不小的外资战略伙伴抛售潮。
2.3 收购
除了在资本市场劫掠外,他们丝毫没有放松对资源的占有。
(1)中国经济网报道:2002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供排水城市管网首次对外资开放。现在,外资参与我国水务领域经营的越来越多,比如,法国苏伊士集团北从昌图、南到三亚、东起上海、西达重庆,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2家合资企业,供水人口达到了1400万。而具有153年水务领域专业经营历史的法国威立雅公司也在中国掀起了收购狂潮。迄今为止,威立雅拿下了天津、上海、北京、成都、昆明、兰州等近19个城市的21个合资项目,供水人口达到了3000万。这些外资水务公司的经营期限一般在30年左右,也有50年的,而其占股权份额都接近或等于绝对控股的50%。
(2)中国输不起的最后战争-世界战略资源争夺战:早在2000年9月28日,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部、外经贸部、国家工商行管理局六部门颁布意见,提出进一步开放非油气资源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允许外商独资进行勘查,允许外商购买国有企业的探矿权、采矿权,并可以依法转让。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烂泥沟金矿、辽宁营口市盖县的猫岭金矿、云南东川播卡金矿,这三大金矿目前已探明储量均超过100吨,远景储量分别为150吨、300吨、400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世界级金矿”。现三大金矿分别为澳大利亚的澳华黄金、加拿大的曼德罗矿业公司、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掌控,外方控股比例分别高达85%、79%、90%。中方相关地质勘查部门以采矿许可证和勘查许可证等为合作条件出资,对方以勘查资金出资。如加拿大的西南资源公司投入勘查费300万美元,获得了超过100吨的探明储量及400吨的远景储量90%的控股权,潜在资源价值约300亿人民币。1万美元=1亿人民币的投入产出。
(3)当然也决不会放过粮食。由于国外粮食获得了政府的高额补偿,成本优势特别明显。在国外低便宜大豆打压下,东北大豆销量及种植面积锐减,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玉米、大米、麦子等会是同样的宿命吗?蔬菜洋种子已占领了国内大部分市场,国内主粮种子可能被国外垄断,而且更可怕地是这些种子很可能是“特供”中国人的转基因种子(我们一方面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在严查转基因食品进入世博,看来转基因食品是国人的特供品)。粮食是未来的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没有任何一种资源可以与之相比。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须以农业为前提保障——民以食为天。当轻农达到极致,安全的界限必然变得极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