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丧失资源定价权的部分原因有:
(1)管理问题。行业协会和国土部门,没有起到正真的管理作用,各地竞相上马钢铁企业,重复建设(或扩大产能),大炼钢铁,铁矿石需求大增;矿山无序开采,盲目扩产,超量生产,过量供给,产销失衡,竞相贱卖,无度出口,恶性竞争。
(2)价格制度。铁矿石价格实际是双轨制的,拥有长协价的企业更关心地是进口矿山数量(配额),是转手倒卖(给中小钢铁企业)的利润,而不是矿石的进口价格。
(3)腐败问题。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存在着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腐败。
(4)缺乏国外资源控制权。“变他国资源为自己资源”是日本的一贯国策,日本通过资源走出去战略,拥有了一些国外矿产资源控制权,同时进口储备了镍、铬、钴、钨、钼、钒、锰等大量的战略资源(包括中国的廉价稀土)。如铁矿石,他们是需求方,更是供给方,这就使他们可以从铁矿涨价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4.4 美元货币体系
国际美元货币体系,使得美国可以通过不断印发美元的方式,使美元不断贬值,使他国持有的美元不断缩水。顺差越大,美元贬值所产生的损失也就越大。而美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的严格限制,又加剧了这种贸易顺差。为了美元外汇保值,只能回流美国,美国又廉价的使用了这些美元。
同时,中国的外汇体制,导致了换来的美元越多,顺差越大,人民币对内贬值也就越大,通胀压力也就越大。
从减小顺差,促使我国粗放式生产方式转变,保护资源和环境,抑制掠夺性开发和低效利用方面考虑,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长期发展也未必不利。
5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及措施
为了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必须制定和实施矿产资源战略。
5.1 战略
(1)实施资源规划战略。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进行战略规划。有效的进行四控(控开采总量、控矿山数量、控矿山规模、控环境污染)、分区管理(禁采区、集中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特殊资源保护区)及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在资源客观分布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布局)。国土资源部及省已经完成了矿产资源规划,近日发出的《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是更为重要和具体的有益措施。
(2)实施资源保护与储备战略。对国家影响国家安全、储量保有程度低的、重要的战略资源,要制定具体和严格的保护政策(例如金矿、水资源等外商持股不得超过30%等),同时实施资源储量战略储备。
(3)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关停小散、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的矿山;鼓励集中开采和规模开采;鼓励优势企业的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4)实施资源协调战略。重点协调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协调矿业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矿产开发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协调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矿业与农业(特别是矿区农业)的关系,协调当代与后代的关系,协调出口与进口的关系等。
(5)实施资源补偿战略。重点是资源补偿,环境补偿,社会补偿。开征资源税、环境税及矿区发展税,大力提高矿产资源价格。保护资源和环境,抑制掠夺性开发和低效利用。
(6)实施资源走出去战略。从政策和经济上,鼓励和推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开展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积极稳妥有效的开发利用国外矿产资源。
5.2 措施
(1)建立国家利益最大化机制,制定或完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政策,确保国家资源安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制定行业行为标准,制定矿山准入条件(环境保护准入、安全生产准入、开采空间区域准入、矿山规模年限准入、资源利用准入及资质准入),规范生产,建立矿产资源出口或进口的有效体制,规范出口(严格出口配额等)或进口行为。
(2)转变我国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废弃目前的黑色(污染)或红色(血腥)GDP考核目标,实施绿色(环境友好、资源节约)GDP及蓝色(人文关爱、社会和谐)GDP核算。
(3)要强调出口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要减少或严格管理破坏环境和消耗资源的低附加值的出口。
(4)开源与节流并举。抑制低效过度的经济扩张、生产或消费(如钢铁等),减少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压力;主动淘汰和关停过剩、落后、环境污染的产能;推进基于“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低污染”的矿业循环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鼓励钨、锑、稀土等矿产资源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打造成为产业优势;加强地质找矿及走出去战略。
(5)设立中国矿业银行,提供优惠的经济和政策,充分吸纳民间资本,进行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大资金运作,加强抵御找矿投资风险的能力,对内降低对外商找矿投资的依赖,对外积极推进资源投资。积极稳妥地推进矿产资源投资融资。
(6)坚决查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贸易中的腐败行为,彻底杜绝基于腐败的违法、违规事件(矿难、无序、破坏资源和环境等),维护人民及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