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4938 6
2010-09-09
完全免费,大家看着晌点....


主要综合各大医药企业



第一帖:主要是大输液的龙头企业:科伦药业
附件列表

abbr_edfbe4baea09f2eb7d501baa159b6d49.pdf

大小:507.4 KB

 马上下载

中金医药行业

风险特别公告.pdf

大小:90.3 K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中投证券-医院终端....pdf

大小:666.23 KB

 马上下载

中投-医药1

中投证券-医药生物...pdf

大小:468.21 KB

 马上下载

中投-医药2

中投证券-医院终端...pdf

大小:559.64 KB

 马上下载

中投-医药3

XX公司2011-2015年战略模板100517.ppt

大小:635 KB

 马上下载

北药集团战略思想模板

pharmaceutical-industry-report.pdf

大小:63.32 KB

 马上下载

安永的报告2010制药企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0 09:13:39
科伦药业继续.....
附件列表

2007股东大会决议.pdf

大小:3.5 M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20080426上市董事会决议.pdf

大小:1.75 M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IPO 发行公告.pdf

大小:150.73 K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IPO的招股意向书.pdf

大小:3.13 M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IPO发行保荐书.pdf

大小:474.61 K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IPO发行保荐书意向报告.pdf

大小:418.02 K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科伦药业公司章程.pdf

大小:1.79 M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上市法律意见书汇总.pdf

大小:6.45 M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首次公开募股的批复书.pdf

大小:298.21 K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首次公开募股推介公告书.pdf

大小:118.14 KB

 马上下载

科伦药业

abbr_c97bce806c0805cb89c6f20774c39334.pdf

大小:179.65 KB

 马上下载

天相投顾-科伦药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0 10:06:39
收藏了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0 10:16:51
tony120 发表于 2010-9-10 10:06
收藏了 感谢分享
大家多交流就好!有什么医药行业,尤其是药剂的报告!
-------------------------------------------------------------------------------------------
大输液:发展高端产品是突围之道

      整体产能过剩,低端产品价格战不可避免,规模化生产、降本、冲高销量成为关键,发展高端产品是企业突围之道
      在当前市场情势下,输液企业唯有从节流(降低成本)和开源(调整产品结构)着手,才能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
      
      基础产品提升不易
      当前中国大输液产业供大于求,目前总产能已达到100亿瓶(袋)以上,而总需求在70亿~80亿瓶,产能利用率约70%。尽管实施新版GMP后,部分小型厂商退出了市场,但是,由于一些有能力进行GMP升级的企业再度投资新生产线,导致GMP技改潮过后可能出现产能不减反增的情况。
      输液产品大致分为基础型输液、肠内和肠外营养液、血浆代用品、肾科产品、冲洗液等几大类。其中以葡萄糖和氯化钠为代表的基础型输液,由于进入门坎最低,临床用量也大,几乎所有厂商都在生产,因此该类产品成为产能过剩杀价竞争的对象。以玻璃瓶装为例,其出厂价格仅1元出头,几乎已经杀到成本底线,对于无法规模生产的小型厂商来说,经营颇为辛苦。塑瓶装虽出厂价格略好于玻瓶装,但从近年来有能力的厂商均逐渐舍弃玻瓶转投塑瓶来看,塑瓶基础型输液的毛利率亦难以提高,1~2年后塑瓶或将重走玻瓶杀价的路径。
      
      并购竞赛做大规模
      低端大输液产品因进入障碍过低,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品毛利率难以提升。然而,该类产品却都是临床用量最大的品种,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分摊固定成本、获得现金流等因素,尚无法轻言退出。在难以提价的困境下,实现规模化生产以压低成本成为长期生存的关键。
      而产销排名前列的厂商才有机会,通过并购做大规模是大输液厂商的未来趋势,尤其在新GMP的刺激下,不具成本优势的小型厂商或许只有被并购一途。
      从欧美日情况来看,大输液市场集中度很高,而在药品监管趋严和市场自然淘汰的情况下,中国大输液产业也会走上这条路,未来3~5年将是大输液产业的加速洗牌期,市场份额将集中于大型企业,待行业集中度提升后,龙头企业的价格话语权可望提升,加上成本管控,毛利率水平可得到改善。
      以科伦药业为例,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大输液企业,通过并购从四川成功进入湖南、云南、山东、江西、东北等地,近日又公告将收购安阳大洲药业90%的股权从而进入河南市场。通过一系列收购兼并,其规模化成效明显。IPO又为科伦药业之后的并购提供了资金基础。
      
      发展高端高附加值品种
      国外的输液产品并不局限,除了基础补液品种外,还有许多如营养类、治疗类、透析类等产品。输液作为液体治疗策略的一部分,与配药、给药控制系统、安全滴注、药学服务等结合在一起,产生很高的附加价值,可见国内输液产业尚有很多空间待开发。因而,往高端产品或包材发展,研发利基型品种、提升高毛利产品的比重、运用技术专利建立壁垒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刚刚在创业板上市的华仁药业成为高端产品发展的上市公司代表,其特色在于非PVC双管双阀的软袋包材,以及配套的SPC专利塞。由于双管软袋的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配药容易且不需再次消毒),产品定位在中高端,价格相对较高。目前软袋的渗透率约15%~20%,竞争厂商相对较少,仍有市场空间。华仁还计划向腹膜透析液、血液滤过置换液、器官保存液等高附加价值产品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9 11:01:24
在大输液行业里,目前已初显科伦药业与双鹤药业双寡头格局,而双鹤药业背后的华润集团将为其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若能在输液后续产品上有所突破,双鹤未来三年有望保持年均15%~20%的增速  
      
      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涵盖新药开发、药物制造、医药经营及制药装备等领域,已构建了四大经营发展支柱:全国最大的输液供应基地、中国领先的全合成抗菌药生产基地、天然药物创新基地、全国性的药品销售服务体系,在心血管、大输液、抗生素、胃药、保健品等领域建立了专业优势,现有员工11213人。
      公司前三大股东及持股比例分别为: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9.12%)、交通银行-博时新兴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2.97%)、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2.45%),公司控股股东为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华润股份有限公司。
      
      大输液筹码继续加重  
      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集中于以下3点:
      第一,规模优势。双鹤药业为专业的大输液生产制造商,在全国许多城市建立有生产基地,销售网络也遍布全国,大输液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科伦药业,已具备规模优势。
      双鹤药业的前身北京制药厂,于1964年开始生产大输液,作为中国最早进入大输液行业的医药企业,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拥有了同行业中为数不多的进口生产线,1997年又在国内输液生产企业中率先通过了国家级GMP认证。公司目前拥有北京工业园、安徽、滨湖、监利、京西、淮安等6个战略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6亿瓶(袋),年产量为44,848万瓶,生产近90个品种,包括肠外营养液、电解质平衡液;抗菌类、心血管等治疗液;晶体、胶体血浆代用品;透析外用洗液。其中,利复星、奥复星输液占有国内市场份额的65%左右。
      我国大输液市场呈现快速增长且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趋势。2008年全国大输液产量为79.7亿瓶(袋),比1995年增加65.9亿瓶(袋),1995~2008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4.44%,未来3~5年保持年均15%的行业增速是可以期待的。
      从集中度来看,2008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397家企业大输液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前十强企业生产集中度约为48.4%,其中科伦药业和双鹤药业的市场占有率约为行业总份额的三分之一。而与国内相对照,美国的百特公司占据了全美80%的输液市场,欧洲的大输液市场基本上被费森尤斯、贝朗、百特克林泰克和法玛西亚四大公司占领,日本的大冢公司占有日本50%左右的市场份额。未来,科伦与双鹤两大输液龙头的市场地位还难以撼动,市场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第二,品牌优势。双鹤药业为国内知名的大输液生产企业,旗下的降高血压药“降压0号”,降糖药“糖适平”,抗感染药“利复星”均为知名品牌,公司开发的后续产品也集中在心血管药、糖尿病药和大输液产品上,已形成产品系列。
      除了大输液,双鹤药业已上市的心血管药物以“降压0号”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畅销30余年,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多次荣获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年产量达8亿片,创造近5亿元的年产值。近年来,降压0号已成为高血压治疗药物市场的领军品牌,并获得与国家“十五攻关”项目的合作机会。
      另外,公司新开发的降血脂药匹伐他汀钙片、降压药替米沙坦等4个项目实现投产,其中一类新药降压1号完成Ⅱ期临床研究。匹伐他汀钙作为国内首家获得制剂新药证书和生产许可证的同类新药,填补了公司在降脂药物领域的空白。该产品具有显著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效应,其作用与阿托伐他汀相似,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已在日本批准上市。有专家预言,该药与AstraZeneca公司的另一种超级他汀——罗伐他汀将成为未来几年内引领他汀类药物市场的两种主要药物。
      公司在内分泌领域的主打产品为“糖适平”,该品种是1997年通过国际合作作为仿制药进入国内市场的,采用租赁处方、租赁产品品牌、自行生产的方式,开拓国内市场,并连续两届荣获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近年来,公司在内分泌领域不断加大新品研究、引进力度,推出了盐酸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缓释胶囊等接力品种,进一步丰富了内分泌治疗领域的产品结构。
      第三,华润集团的支持。双鹤药业的实际控制人华润集团在国药集团和新上药集团的两面夹击下,必将加速旗下医药产业的整合步伐,双鹤药业很可能成为其化学制药的整合平台。
      华润集团对双鹤药业的整合,将为双鹤药业的发展提供支持。面对国药集团和新上药集团的步步紧逼,作为三强之一的华润集团整合的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4月,华润医药与北京市国资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7月华润医药实现100%持有北药股份,完成对北药集团的完全控股。目前华润旗下已有中药上市平台华润三九、保健品上市平台东阿阿胶、医疗器械上市平台万东医疗,而双鹤药业则是华润目前唯一的化学药上市平台,如果按照行业分类打包上市的通常做法,华润旗下的其他化学药资产如北京紫竹药业等要纳入双鹤药业,这将进一步增强双鹤药业的实力。
      
      强赢利,缓成长  
      2009年,双鹤药业实现营业收入50.38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营业利润5.42亿元,同比增长19.95%: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18.63%。基本每股收益为0.79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60元。
      从赢利能力来看,2007~2009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0.07%、30.98%和33.95%;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0.04%、8.01%和9.2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73%、12.85%和13.28%,表明赢利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工业销售比重不断增加,而商业销售比重不断下降,工业业务的毛利率要远高于商业;二是玻璃瓶输液的比重不断下降,而毛利率高的塑料瓶及软袋输液不断提高;三是成本费用控制做得好。
      从成长性来看,2007~2009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24%、8.67%和1.75%;营业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6.45%、14.80%和19.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01.33%、22.58%和28.3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2.45%、40.88%和3.11%。这表明公司的成长速度明显放缓,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由输液产品支撑,而输液产品竞争激烈,市场占有率难有大的提高。
      从营运能力来看,2007~2009年,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9.05、9.57和9.09次;存货周转率分别为6.38、6.03和5.52次;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31、1.25和1.12次。这表明公司的营运能力稳中有降,有待进一步提高。
      
      成长的烦恼  
      公司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输液业务遭遇发展瓶颈。普通输液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成本,只有大批量生产,生产成本才可能有大幅下降,体现出规模效应。从2008年大输液市场的占有率来看,排名第一的科伦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为22%,双鹤药业市场占有率为9%,山东鲁抗辰欣药业的市场占有率为4%,前一名的市场占有率大约为后一名的两倍多。双鹤药业短期内要想超越科伦药业很困难,而紧随其后的山东鲁抗辰欣、石家庄四药、山东华鲁要想超过双鹤药业也不容易,双鹤药业行业第二的位置还是比较稳固的。
      另外,从区域分布来看,据2010年公司中报披露的数据,科伦药业销售收入占比最大的3个区域分别是西南(38.33%)、华中(19.10%)、华东(10.88%);双鹤药业销售收入占比最大的3个区域分别为:华中(49.69%)、华北(37.34%)、华东(19.29%)。可见,输液企业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科伦药业和双鹤药业的势力范围分别以西南和华中地区为中心向外逐级递减,对方要想进入各自的势力范围很难,而华东区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区域。
      双鹤药业与科伦药业在输液领域的实力可谓势均力敌,任何一方的市场占有率要有大幅提高,都需要大笔投入,双寡头的竞争格局其实已经形成。双鹤药业要想在输液领域有所突破,开发新的治疗性或营养性输液,寻求差异化竞争可能是公司今后重点发展的方向。
      第二,价格下调的风险。公司大输液产品及口服制剂大多为普药,部分已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的下调,公司的毛利率可能会下降,急需培育新的增长点。公司新上市的降血脂药匹伐他汀为国内首仿,市场潜力巨大,是一个看点。
      第三,管理效率。管理效率还要提高,否则会制约公司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来看,双鹤药业是一家以输液为主导的大型仿制药生产企业,背后的华润集团也将为其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果能在输液后续产品上有所突破,公司未来三年有望保持年均15%~20%的增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27 18:25:53
化学试剂:行业发展不均衡,关键品种科研水平待提高



      临床诊断和生化试剂受益于新医改及国家政策的倾斜,行业景气度直升;电子化学品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而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室化学品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谈到药物研发,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发展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上,化学试剂的发展常被忽略。实际上,化学试剂不仅是科研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药物研发的“眼睛”和质量判断的“标尺”,也是新兴技术不可缺少的功能材料和基础材料。
      但是,国内生产的化学试剂门类少、品种少、技术水平低,对进口试剂依赖程度高。据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化试)高级工程师刘征宙介绍,目前,国药化试年销售的品种在2万~3万种,而国内企业可生产的品种在3000~6000种,所生产的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那么,与新药开发密切相关的化学试剂行业何去何从?

      行业发展不均衡  
      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化学试剂生产销售企业中,以国药化试年销售规模最大,2009年已经超过6亿元,试剂年产量1.6万吨。其次是广东西陇化工有限公司,其试剂销售额约为4.5亿元,试剂年产量5.1万吨。广东光华化学厂有限公司(下称光华)以3.6亿元的试剂销售规模位居第三,生产的试剂品种约为1300种。以销售额计算,排名前10位的企业已经超过180亿元。
      而化学试剂行业的发展并不均衡。化学试剂主要分为临床诊断和生化试剂、电子化学品和实验室化学品,其中临床诊断和生化试剂受益于新医改及国家政策的倾斜,行业景气度直升;电子化学品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相比于前两者,应用最为广泛的实验室化学品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有数据显示,在2000~2010年间,电子化学品及其专用材料的年增长率约为7%、实验室用化学品的年增长率约为6%。但总体而言,国内化学试剂存在科研急需品种缺乏、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据光华公司营销总监余军文介绍,传统化学试剂的市场容量大约为30亿元。由于进口产品在某些环节的技术领先,构建了一定的技术壁垒,国内企业则占据了成本优势,两者构成了割据局面。随着国内企业技术的发展,取代进口产品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传统化学试剂的市场容量还将有50%的提升空间。
      “试剂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在于新兴行业的出现和发展,或者随着某个特定行业的发展而发展。”余文军介绍道,按照终端客户流向来细分的话,光华包括医药原料、传统化学试剂在内的年销售额占光华总销售额的10%~20%,新医改带来的医疗市场容量的增加以及国家在医药研发方面的大力投入,对上游试剂领域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趋势很明晰。”
      “用于医药终端的试剂中,诊断试剂的发展起步较晚,‘十一五’规划中提到,要去做提高中国科研用核心试剂,我们也承担了部分课题,来解决一些高端试剂的缺乏问题。”余军文透露。
      但是,相比较于诸如电子消费等其他领域,一只新产品的出现可能带动的就是几十亿元的发展空间,传统化学试剂与诊断和生化试剂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的周期效率就显得不那么诱人。余军文也坦承,紧跟下游行业的发展来寻找企业增长机会,在这个原则下,医药领域试剂暂时不是光华延伸的重点。
      
      提高关键品种科研水平  
      化学试剂行业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学飞速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先行行业,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发展化学试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全国化学试剂信息站高级工程师李建华介绍,目前,国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外企业的规模比较大,生产的品种全。国外有品名的试剂品种在20万种以上,以Merck公司为例,其在2009年销售额就达77.47亿欧元,其中医药类品种销售58.12亿欧元,化学品销售19.35亿欧元。同时,国外公司进行结盟合作,向配套供应和配套服务方向发展。
      例如2008年,Sigma-Aldrich公司与BellBrooklabs公司形成战略合作,前者生产的生化试剂和后者的高通量筛选技术在各种药物筛选项目中应用广泛。两者的合作有助于提供完整的药物筛选服务解决方案。
      不过,化学试剂发展需求已经开始引起重视。李建华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对食品药品检验和对健康的要求提高,国家加大对科研方面的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促进作用。应该从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入手。
      中科院院士王夔也曾指出,发展化学试剂,首先应该把试剂的研究生产当成我们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当成一个特殊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行业来办,全面规划试剂的研究生产。尤其是在某些国家重大项目中,试剂应该属于战略物资。如果关键试剂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就没有保障,我们的创新便不能自主。”
      他认为,发展试剂,需要下定决心,归拢人才,制定规划,提高试剂的质量,提高自给率,加强关键品种的科研,增加创新品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则需要在管理体制上有所改革。

      新闻链接>>>
      赛默飞世尔2.6亿美元收购Fermentas
      近日,赛默飞世尔科技宣布将以2.6亿美元现金收购试剂制造商Fermentas公司。这项交易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完成。今年2月,赛默飞世尔还收购分子生物学分析工具供应商Finnzymes。
      Fermentas公司是一家酶、试剂及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的制造商和分销商,2009年的收入约为5400万美元。而Finnzymes的产品包括试剂、仪器、耗材和试剂盒。Finnzymes 2009年的销售额是2000万美元。其在DNA聚合酶方面的专业技术显著提高了DNA聚合酶的性能,使分子生物学分析(PCR)的过程更快速更精确。其所具备的快速、可重复地扩增和定量特殊DNA序列的能力施惠于各种应用领域,包括基因组学基础研究、遗传检测、法医鉴定以及食品检测等。
      对Finnzymes的收购,扩大了赛默飞世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和诊断试剂市场的试剂和耗材产品线,对后者最近发布的Thermo Scientific Solaris qPCR基因表达分析产品构成了互补:赛默飞世尔的基因特异性探针和Finnzymes的酶技术结合,将进一步提高qPCR的分析技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