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10607 55
2010-09-12
从比较研究的视角,与主流的薪酬管理思想和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独到的研究建议。




人资 薪酬管理(2010).rar
大小:(63.88 KB)

 马上下载

本附件包括:

  • A卷 薪酬管理 (答案).doc
  • A卷 (薪酬管理)_郑玉刚.do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9-12 22:01:04
课件暂只包括薪酬管理有关内容,绩效管理有关内容也与此相关,但暂未包括在内,待以后补充进来。

本课件优点:比较式的,对同一问题列出至少两种解决方案以供鉴别。本课件新的地方在:管理指导思想新且有效、构建的管理体系新且有效、设计的具体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新且有效。(“有效”指方案的实施符合科学管理方案“五元评价法”应达到的5个质量要求)。
本课件缺点:关键之处极难理解。细节不详。要在深入理解“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学习本课件,否则根本会不知所云。

运用该课件提出的有关原理,像几个生动形象介绍管理思维方法的最经典的管理寓言故事,例如猎狗的故事和尚分粥的故事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949999-1-1.html大象和鸽子的故事,都可以得到全新的阐释,找到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最好终极途径,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
不管你有没有时间及耐力认真读完本课件,并进行过认真深入的思考,只要发表你的意见,表达下你对相关问题的看法,本人也欢迎。
——————————————————————

9#  xmuacc 发表于 2010-9-5 21:39
提出一个问题,供楼主参考,或许有助于完善你的模型:
任何契约都有谈判的成本,监督的成本,因为契约是可以无限的细分的,即它有很多的“未尽事宜”需要识别、商定、书写条款,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困扰之下,契约既是在解决问题,也是在制造问题。因此,动态调整,如果是契约的重新安排,难免会遇到上述问题。首先,如何界定员工的贡献或者是利润,这个恐怕很难。举个简单的例子,a和b二人合作谈判为公司带来一笔业务100万元,但是该业务能产生多少利润,这里面要考虑公司提供的办公场所、后勤支持等发生的成本,那么这些辅助部门要分多少(辅助部门内部之间还要继续划分),剩下的a和b各自享有多少,不可能低成本的界定的。楼主的若干假设,实际上已经把有些问题回避了,如假设每个员工的贡献一清二楚。如果真是这样,分配问题已经迎刃而解。其次,动态调整意味着每一期都要进行结算,但是员工的努力周期与回报周期可能不一致,好比攻读硕士需要三年,这算作投入期,但是暂时没有产出,他在分配中可能一无所获。只有等到工作后才能有所春花秋实,但是后面的形势还有诸多的不确定性,如就业恶化、生病,或者是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大赚,换言之好坏都有可能。个人是否愿意承担这个风险,如果他是风险厌恶型的(多数人如此,好多经济学模型的假设之一),动态调整就不是最优的。

也许是好的理论,但是如何执行,恐怕很难。
当然,学术探讨要有超前,也要打破条条框框,否则只能裹足不前。

20091125 回复于 2010-9-12 21:12
管理必著于细,要和实际挂钩,要和人的心理对路。您的意见非常好,这些在以前我公开的研究材料中未提及或深入不够,但半年前我已经开始了这些方面的探索,得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当然,由于指导思想和不同,与现行会有些差异,不过人的观念和做法也是在不断改变的,相信有平衡化的设计,不会太不被某些利益团体接受。对您所提的贡献界定的问题,我认为就目前绩效管理来讲,不太是个问题,在绩效服务于企业战略的框架下,各人的绩效都是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度量的,但是传统在这方面偏颇很大而且实际上争议也很大,现在只要在绩效管理上思想变一变,只要多贴近公正的立场和发展的真实,多做一些互联的设计应该就可以争取共识,便于操作,而从技术角度上说,也能更客观。

关于您说的动态调整,可能是让大家都会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但是这种调整的方式如果把握的好的话,应该是比之传统的那些管理的办法更能够让众人接受的。在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中,不会有传统管理中关于动态调整之种种负面不良作用。因为这种动态调整包括动态的分配和动态的可持续管理,比如在收入管理、股权管理和岗位管理上的应用,其基调是急缓结合的,而且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来调整,使得动态的过程就是一个长线的过程,减少其对人员心理的压迫性,更何况这种急缓结合的动态设计还有机地融合了各方面的分配因素,方方面面的要求基本都能够顾及到,这自然会让各人比较地心服。所以,尽管模型在框架上有比较规范的设计要求,以促进公平、提高效率、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主要指导思想,但在实施上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做得好,完全可以既充分体现出管理的科学性,而管理者的管理艺术水平在模型的应用上一样能起到极大的作用。打个比方,模型只是良马,而管理者是骑手,高超的骑手才能驾驭好良马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采取“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管理本身,就是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是领导者的管理艺术水平与科学管理技术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3 13:43:40
感谢分享,学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6 21:44:33
1# greatking989

建议将经营管理者绩效分成二种:一种是与任职挂钩的岗位考核与管理绩效。此部分绩效与个人所担任的岗位职务职责相关,但不全与个人实际的努力程度和水平相关,而是包含了许多偶然的因素,以及由团体努力和企业资源等支持力量所导致绩效结果。另一种就是与薪酬挂钩的绩效。此部分绩效系指那些能更真实反映其工作用心程度,及更公平地反映不同管理层级及不同岗位工作类型的员工实际工作价值差异的绩效。而现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却是将这两种本应该区别的绩效不加区分地完全合而为一了,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理论上的不完善,必致实践中出现各种诸多问题与弊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6 22:00:17
在当今世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思想上,不外乎就是两种落后的管理思想:一是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另一就是资本主义的资本制,而这两种指导思想都没有全面客观地看到一个组织中全体员工的贡献及其价值。无论当今中国与西方,这两种落后的思想早已经水乳交融了,于理论于实践皆概莫能外。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思想体系,就不能指望在目前具体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方面会有多么的科学、合理、先进与有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9-17 17:07:28
学习ing  楼主辛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