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
15293 20
2006-05-18

大家广泛来讨论一下“李约瑟之迷”与中国历史吧。

能否从史学,制度经济学等方面做下广泛的讨论。

谢谢大家支持啊!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5-18 13:44:00
感谢楼主提出的好问题,奖励论坛现金和经验各50.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8 19:18:00

呵呵,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啊

至于这个问题根源何在,还尚未思考清楚,但认为小农经济对于经济及科技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认为可以从市场规模,相对价格,要素替代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至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还没考虑清楚,还想与您多多探讨,请您指教

还有,想搜集一些明清经济发展的资料,如人口、国家农产值、雇工工资等的数据,不知去哪里找啊,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9 13:37:00

李约瑟博士在其《中国古代的科学与文明》(中译本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史》1975年)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在古代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在近代明显地落后了?是什么妨碍了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个问题归结为一点就是: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李约瑟指出,西方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以来领先于世界,靠的主要就是工业革命。然而,西方17、18世纪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中国在14世纪就已经具备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弄清这一问题,寻找到真正的答案,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回答这一问题很困难。于是,人们把李约瑟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之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9 13:38:00

《“李约瑟之谜”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杨建德,王云胜《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6)

马克思在分析被他称为亚细亚社会的中国时曾经指出,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基本方式,虽有改朝换代,却没有真正的革命。产生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按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私有制,这就是诺思教授所讲的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和产权制度。

古代中国之所以可以领先于世界,是因为古代技术发明大多数都源自工匠和农夫的经验,科学发现则是由少数天生敏锐的天才在观察自然现象时自发作出的。这个时候的技术发明大多是自发的、零星的、非盈利的,除了父传子、师传徒这种“保密”措施外,人类还没有发明出别的制度来鼓励和保护这种创造性发明活动。进入现代时期,技术发明和科学发展的进程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发明方式从经验型转向实验型--科学实验室制度出现;二是发明与市场、赢利、风险、成本等因素联在一起,与产权和独占权的形成联在一起,发明成为一种职业。这些变化要求有较完善的财产权和知识产权制度,使发明者的收益能够为社会所承认,使私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建立了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在内的有效产权体系,而中国在14世纪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5-19 18:36:00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491-1-1.html&page=1

这是本坛制度经济学方面的讨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资参考。

下面我将结合本栏目来推荐两篇文章,一篇主要是希望大家了解一下中西方类似问题的一种思考,启发同学的比较理念。

另一篇,是欲使大家对相关问题有个系统的认识,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所长,该所与英国的李约瑟研究所有密切关联,同时刘教授多次前往那里进行研究。该所还承担着李作中译的许多工作。

坦率地说,这是一个有着数十年的争议问题了,目前中国经济史学界已不大多讨论。不过,由于此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尽管也有人提出这是“伪问题”,但本人认为同学们知道一下也是必要的,但不建议在这些方面太费心。就像“资本主义萌芽”或“现代化”等等问题一样,尽管讨论了许多年,参加者涵盖多种学科,但作为在校学生无论本科抑或博士生,即使有点个人心得,却很难有大的突破,因为问题本身尚需严格论证,记得曾有老师大概是叶坦老师(记不清楚了)在谈别的问题时,说有些问题的讨论(哦,是叶老师讲王安石变法的争议)需要考虑“原命题质疑”(具体是怎样说的不很准确,就那个意思吧),感觉对思考学术争议问题很有启发。“李约瑟难题”本人曾经用了一些功夫,所以愿意提出基本意见。

总之,作为“学术知识”大家可以了解,但作为学业与专攻本人不建议在上述问题上专门死攻,这是负责任的意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9 18:58: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