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从汇源案,我们学到了什么?
汇源陷入困境后,一网友留言道:“当可口可乐想买的时候,大粪拼命阻止,现在好了,成烂摊子了”。爱国是需要智慧的。如果没有搞清楚事实真相就盲目干涉市场自由,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朱新礼曾透露,他想拿出售汇源的钱投资果园。按今天时髦的话说,这可是一个惠及三农的民生工程。但是,商务部一纸否决,朱新礼丧失了卖掉他的公司的权利,这些远景计划也就通通泡汤了,无数果农的利益也因此受损。
中国商务部并没有向美国政府做出贸易裁决的模式那样,公布裁决人的姓名和职务。因此,我们无从知道哪些官员参与其中。但是,如果按照商务部对汇源案的论证逻辑,这些官员此刻完全“有能力”坐在杭州西湖边上倒上一杯龙井茶细细品味,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龙井茶有一点点苦,但是不会比朱新礼的心里更苦。
商务部在此案中扮演的“反商务”角色令人深思。不管商务部裁决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裁决标准显然过于偏颇,缺乏根据,并且给汇源的股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避免政府的行政权力伤害经济自由,而不是沦为政客和民意的工具?这需要来自政府高层拿出智慧与勇气进行自我诊断。
附:去年我发的旧帖: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失败以后。。。。
http://www.andersen.com.cn/cgi-b ... um=2&topic=2083
2009年3月19日
<1>对可口可乐而言,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终于不用为12港币/股的愚蠢报价买单了。此时此刻,他们内心狂喜,但是还要装出“遗憾”的样子。
<2>对民族主义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好消息。他们终于可以把汇源果汁上的“可口可乐出品”字样抹掉了。然后,他们会继续去喝正经的可口可乐。
<3>对汇源的老板朱新礼来说,他的内心是沮丧的,因为他少赚了至少120亿港币。汇源现在的股价是5港币/股,比可口可乐的收购价跌去60%。他出售汇源失败的原因是,他把企业做得太成功,以至于被自己的同胞当成了私有财产。
朱新礼只能继续经营他的果汁企业了。他无法像当初打算的那样,拿出售汇源的钱,去投资上游的果园,惠及更多中国农民。
<4>对于中国铝业来说,他们很清楚,收购力拓的交易悬了。你连果汁都不肯卖,还想买我们的铁矿石?
<5>对于国家商务部而言,他们用冠冕堂皇的理由,取悦了广大的民意,同时也损害了经济发展。这个案例再次证明,这一届政府喜欢回避矛盾,不敢进行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说实话,我非常怀念朱镕基。。。。。。
<6>对于果汁行业而言,历史会证明,这根本不是一个容易产生垄断的行业。20年以后,目前90%的品牌,包括汇源,都会被新的品牌所取代。
<7>对于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铁道部,中央电视台来说,他们突然明白自己并非垄断企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