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看到过一个词,叫“语言陷阱”,大意是说有人习惯以“弱势群体”自居,实则设计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语言“陷阱”,让本想表达不同意见的人不自觉的就落了道义上的下风,甚至被堵住了嘴,不敢说话了:人家都是“弱势群体”了,你还去诘难人家,你还是不是人啊!
另一个我觉得很贴切的词叫“自我加冕的民意代表”,其意毋庸解释。敢问十三亿同胞(当然,这当中还要除却诸君所谓“既得利益者”)果如楼主所云:千万别再改啥了?
我在余杰的文字里读到过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文学作品里最缺乏的就是古希腊文学里那种“愤怒的力量”,今天忽然想把这话改造一下(就像目下盛行的将国外的某个模型作点小修改甚至不修改,拿中国的数据来套一下,名曰“实证”),那就是我发现中国人的国民性里最缺乏的就是古希腊文学里那种“愤怒的力量”(本来不想拔这么高,无奈表达力实在有限,一下子就上纲上线了,可能弄的不少人不舒服),不少中国人的思维里缺乏理性的习惯(为避免触怒过多的人,后半句加个“不少”,免得得罪人太多以致弄的以后在这个论坛没法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