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新闻作者:记者 李磊 新闻来源:期货日报
从9月22日开始的中秋小长假开始,到10月10日国庆大长假结束的19天里,共有14个非交易日——中国期货行业即将迎来我国实行长假制度以来最为特殊的一次考验。记者了解到,期货公司正在全力备战,采取多种手段防范长假风险。
“由于本次中秋与国庆两节假期时间跨度较大,不排除因国际市场发生重大事件传导至国内,从而诱发国内期货市场发生重大风险事故的可能。”兴业期货总经理夏锦良分析表示。
目前,欧美经济复苏进程扑朔迷离,日本经济持续低迷,发达国际正在谋求推出更多的经济刺激措施,节日期间不排除公布相关政策;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和保经济增长的双重任务下也有推出更具体调控措施的可能。以上风险都决定了长假期间期货品种变化的不可控性,也决定了期货公司必须以最为谨慎的态度对待长假期间的风险。
夏锦良认为,长假期间,期货公司主要面临四方面的风险,一是国内外政策变化引发期货品种价格大幅变化的风险。二是客户交易策略变化的风险。三是交易者持仓方向的风险。四是技术风险,也就是确保长假结束后系统正常运行的风险。“要妥善的防范风险,期货公司必须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兴业期货正在做这方面的准备。
首先是适度调整客户交易保证金水平。如何界定“适度”,需要期货公司对客户的持仓品种、保证金占用比例和追加保证金能力做综合评价。例如,即使一个客户占用较多保证金持有多个合约,如果他采取的是多品种对冲策略,也可以看作低风险客户,只需要提高较小的比例就可以;即使客户持仓占用保证金比例较低,但属于容易出现极端行情的品种,也会对其保证金水平进行较大幅度提高。“这需要期货公司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
其次,在节前做好相关品种的走势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加具有指导能力的咨询服务,加强客户自身抗风险能力也是期货公司应对长假风险的重要工作。夏锦良认为,为客户提供合适的持仓建议,帮助客户“留下正确的持仓”,可以实现公司和客户双赢的结果。
最后,对于技术风险,夏锦良建议,期货公司在节日期间要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在长假期间最好不要实施系统改造活动。
创元期货总经理汪有为也表示,期货公司只有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风险防范,才能够从根本上防范长假行情对期货公司可能带来的风险。他认为,期货公司更需要关注那些持有与国际商品价格相关性强、对政策敏感度高的品种的客户,“例如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它们发生极端行情的几率更高一些”。
“除了关注‘双节’结束后累积的风险,还需要关注两个长假之间四个交易日的风险。”某期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9月21日起,期货品种的涨跌停板放大,即分别由5%放大到7%和由3%放大到6%不等,允许单边波幅比平常交易日增大40%到100%,而允许的波幅则增加80%到200%,大大增加了市场的杠杆作用,日内波动的不可捉摸性和资金亏损的绝对数额随之大幅增加,客户风险由此而产生。期货公司需要提前做好客户工作,提醒客户减少持仓比例,防范穿仓风险。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在中秋与国庆长假间隔的四天,上期所实施了与另外两家交易所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上期所将保证金比例和涨跌停板放大的措施涵盖这四天,而另外两家交易所则规定,自9月27日恢复交易后,自第一个未出现涨跌停板单边无连续报价的交易日结算时起,恢复原标准,之后从9月29日结算时再次提高至长假期间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期货公司需要根据不同交易所要求,在不同时点对客户不同的持仓品种进行相应的调节。”
http://www.cfachina.org/news.php?id=46842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