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全球现代化浪潮和中国面积广大、区域差异的视角出发,在依据丰富的旧海关资料和地方性资料进行考证的基础上,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全面论述了1840年以后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如何从沿海沿江的港口城市开始,沿着重要交通路线往广大的内陆延伸的过程和港口城市与其腹地的关系。不仅研究了上海等12个重要港口城市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及其与腹地的双向互动,也论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港口,城市与地区的关系,以及对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
本书视野开阔,资料扎实,论述新颖,文字流畅,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中国百余年巨变和现代化空间进程的宏大画面,可资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展情况和地区差异,也可为当前的港口建设、城市规划、区域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简介吴松弟,1954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专攻中国经济史、历史经济地理和人口史。著有多卷本《中国移民史》之第三卷、第四卷,多卷本《中国人口史》之第三卷,以及《无所不在的伟力——地理环境与中国政治》、《“上帝”让温州人发财——温州创业文化启示录》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从通商口岸城市谈起
一、从一口通商到百口通商
二、通商口岸与中国的现代化
三、通商口岸中的沿海沿江口岸
第二节 进入口岸城市的腹地
一、腹地现代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1.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2.地理环境和历史基础
二、腹地对港口城市的影响
第二章 上海的港口一腹地
第一节 上海港的贸易史
一、上海港的崛起
二、上海港的内外贸易
第二节 港口与腹地的联系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