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份,房地产市场似乎又开始出现了回暖的趋势,一方面是惧怕再次踏空的购房者恐慌性的大量入市,另一方面房价的触底回升又引发了对于政府二次调控的担忧。一时间关于房价未来走势的预期众说纷纭,各路专家学者齐上阵,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我不懂房地产,但是我很好奇房价究竟还能涨到多高,因此我根据上海房价的历史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推论,得到如下结果:
| 年份 | 上海商品房均价 | 全年平均涨幅(E) | 套(90m2) |
| 2003 | 5,118 | 20% | 460,620 |
| 2004 | 6,142 | 20% | 552,744 |
| 2005 | 7,370 | 20% | 663,293 |
| 2006 | 8,844 | 20% | 795,951 |
| 2007 | 10,613 | 20% | 955,142 |
| 2008 | 12,735 | 20% | 1,146,170 |
| 2009 | 15,282 | 20% | 1,375,404 |
| 2010 | 18,339 | 20% | 1,650,485 |
| 2011 | 22,006 | 20% | 1,980,582 |
| 2012 | 26,408 | 20% | 2,376,698 |
| 2013 | 31,689 | 20% | 2,852,038 |
| 2014 | 38,027 | 20% | 3,422,445 |
| 2015 | 45,633 | 20% | 4,106,934 |
| 2016 | 54,759 | 20% | 4,928,321 |
| 2017 | 65,711 | 20% | 5,913,985 |
| 2018 | 78,853 | 20% | 7,096,782 |
| 2019 | 94,624 | 20% | 8,516,139 |
| 2020 | 113,549 | 20% | 10,219,366 |
按照时寒冰的说法,房价的快速上涨起源于2003年8月12日,由原建设部起草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悄悄换成了“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同时把房地产业定性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是从18号文起,住房的公共产品特性被削弱,房价开始飞速上涨,因此我将2003年作为计算的初始年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市场景气状况报告》,2003年时上海市的商品房平均价格是每平方米5118元,而到了2009年,当年上海的商品房均价涨到了每平方米15467元,因此可以算出平均年化增长率在20%左右。再以一套90平方米的2居室为例,在03年时的价格为46万,而到了09年则是137.5万。之后根据上述的数据来推算未来十年的房价涨幅,发现如果房价能够持续03年至今的上涨趋势的话,那么到2020年一套90平米的房子可以卖到1000万以上。
这可能吗?我觉得显然不可能。当然以上仅是我做的一个非常粗糙的计算,有很多因素都没有考虑到,说出来博君一笑,大家看过便罢,不必深究,呵呵。